畲族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习俗
时间:2013/9/23 10:55:00 来源: 中国民族网 浏览量: 859
畲族比较集中的村寨一般都有“祠堂”和“房”的组织。同姓同祖多属于同一个祠堂(亦称宗祠)。祠堂是由各“房”构成的,设族长一人,由辈分最高、年纪较大、办事公正、有一定威信的老人担任。族长可按习惯法主持或负责处理族内外的各种纠纷,管理族内公共事务,如收缴族租、掌管族账、执行族规,给晚辈排辈分,并主持祭祖活动。祠堂拥有公产田、山等,其收入供轮流祭祀之用,每年在冬季或清明各祭祀一次。有些村寨除有一个祠堂外,还有家庙一所,家庙的祭祀日期,比祠堂的祭祀日要晚几天。
祠堂之下有“房”的组织,乃按血缘的亲疏而组成。同姓近亲的人为一房,称为“共房”、“介寮”(即一家人的意思),同房的人聚居在一起,有的还修有房谱。“分房”是兄弟分家时产生的,一般是大儿子为“大房”,次子为“二房”,其他按次类推,但都是同一祖宗为基础的。
畲族地区都以小家庭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层单位。家庭中以男子为中心。女子婚后从夫居,所生孩子从父姓。在处理家庭纠纷事务中,舅父的意见往往被采纳。在家庭中虽然男性是家长,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比较高,女子往往同男子一样享有财产的继承权,这是畲族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反映。独生女可招婿,儿子多的有些也可以出赘。赘婿一般都得从妻家的姓,才可继承财产,所生子女通常从母姓,但有的还可以姓两个姓。
畲族男子一般有三个名字:乳名、世名(本名)、和讳名,妇女一般只有两个名字,即本名和讳名。讳名按排行的不同而命名。
处罚是由族长按习惯法执行的,如偷窃小物件,只要退还主人就算了事,家境富裕的要罚请吃饭;忤逆父母的,族长亦可教育之;不许殴打妻子。做娘家头(畲语称“打生利亲”),就是妇女出嫁后,因受夫家虐待,娘家便组织亲房叔伯母舅等人到男方家讲理,直至男方认错,这些人就叫“娘家头”人。因此,在畲族中虐待妇女的事情很少发生。
畲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同姓不婚,通婚多在本民族内部的盘、蓝、雷、钟四姓中进行。过去,畲族婚姻一般是不要聘金的,女儿出嫁,十分简朴,嫁奁除一般礼物外,还有农具、斗笠、蓑衣等,稍为富裕者,也有以耕牛作陪嫁的。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歧视,畲、汉族严禁通婚,成为畲族内部的一条族规。在建立婚姻关系的过程中,受汉族的影响而由父母包办婚姻,婚姻极不自由,从订婚到结婚,有一整套陈规陋习,男方娶亲需交给女方聘礼,贫苦农民因经济困难,往往终身不能成婚。这种封建买卖婚姻制度,剥夺许多青年男女的幸福,造成很多悲剧。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执行,畲、汉族之间的通婚逐渐多起来了,买卖婚姻也逐渐取消,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婚。
畲族在历史上曾盛行过火葬。到新中国成立前,畲族普遍用土棺葬,丧葬仪式大致和汉族相同。丧仪程序有报丧、戴孝、大敛、小敛、择日、送葬、卜葬、祭奠、扫墓等。但部分畲族地区仍保留以歌代哭、做功德、拾骨重葬等丧俗。
畲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服饰的刺绣和斗笠的编制等方面。畲族妇女擅长在衣裳、蚊帐眉、被单、肚兜、鞋面、烟袋等上面刺绣各种花鸟和几何纹样。刺绣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用色多以大红、桃红为基调,配以黄、绿、白、蓝各色,有的用金线镶嵌,增加华丽氛围,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编织花带是畲族妇女的基本功,畲族姑娘通常七八岁就开始学编织花带。畲族花带长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花带色彩多样,宽度小的用来系裙、裤和捆绑衣物。畲乡竹编手工艺品有篮、篓、箩筐、竹枕头、梳妆盒、回纹席等,品种繁多。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是竹编斗笠和合手巾带(花腰带)。尤其斗笠做工精细,颇有声誉,斗笠花纹有:斗笠燕、顶、四路、三层檐、云头、虎牙、四格、燕嘴等几种同时使用的花纹。斗笠成为畲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之一,畲家姑娘常以花斗笠陪嫁。
畲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衣尚青、蓝色,多着自织的苎麻布,衣右襟和袖口镶花边,色彩斑斓绚丽。服装款式有福鼎式、霞浦式、福安式、罗连式和丽水式之分。福鼎式通常称福宁东路装,上衣分大领和小领。多用水红、水绿做底色,加绣花纹。霞浦式又称福宁西路装,流行于霞浦县西、南、中部和东部畲村以及福安东部地区。其特点在于前后衣片长度完全相同,也是大襟式,有服斗和系带,可两面翻穿,逢年过节或外出做客穿正面,平日在家或外出劳动穿反面。福安式领口低窄,青年妇女所穿的服斗绣花偏宽,领口多为花领,绣工特别精细,多作为盛装、礼服。罗连式又称罗源式,流行于福建罗源、连江和宁德南部飞鸾一带,一般穿黑色短裤,打绑腿,领上花色由红、黄、绿、红、蓝、红、黑、红、水绿的顺序排列成柳条纹图案,上领的黑底上绣有一条水红、黄色的粗线条的自然花纹,围身裙的图案花纹以大朵的云头纹为其特征,裙边配上柳条纹原色图案花纹,非常醒目。丽水式,以浙江丽水地区为代表,富有特色的是花边衫,畲族称为“兰观衫”。
畲族妇女举行婚礼和去世时穿的专用长裙叫大裙。参加丧葬时大裙黑色、素面、四褶,长至脚背,分筒式和围式两种,与上衣套配,束以宽大的绸布腰带或系配色大绸花。婚礼时大裙改用红色面料缝制,束以红绸结的大绸花。
凤冠,又称公主顶,是畲族妇女婚礼和逝世时使用冠戴。尖顶圆口,戴于发髻上,以红绸带或料珠串扣于下颌。婚礼用凤冠系有遮面银饰,俗称“线须”,由一块长方形银牌和九串银饰薄片组成,垂挂面前,银牌上有"双龙抢珠"图案,银片纹饰为鱼、石榴、梅花等吉祥物。
畲族男子服装有两种:一种是平常穿的大衣襟、无领青色麻布短衫,长裤,冬天穿没有裤腰的棉套裤。另一种是结婚或祭祖时穿的礼服,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的长衫。
畲民多住茅草房或木结构泥墙的瓦房,一般都是一厅堂(可隔为两间)、左右厢房(可隔为四间)。畲族盖房子往往是先立柱上梁,然后屋顶盖瓦,最后才筑墙和整修室内。
(责任编辑:胡翠莲)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