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民族民俗频道首页 56民族 民俗风情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民俗禁忌 民俗趣谈 民俗时尚 民间音乐舞蹈 民间艺人 民俗史话 民俗收藏 民俗论坛

门巴族的歌舞习俗

时间:2013/9/17 11:08:00 来源: 中国民族网 浏览量: 446

门巴族的音乐是与歌、舞、戏剧结合一起的。门巴族的音乐歌体有萨玛体、卓鲁体、加鲁体和喜歌体等。萨玛歌体 多用于节庆、婚礼、亲朋欢聚等场合。在敬酒时演唱,故又称为萨玛酒

门巴族的音乐是与歌、舞、戏剧结合一起的。门巴族的音乐歌体有萨玛体、卓鲁体、加鲁体和喜歌体等。萨玛歌体  多用于节庆、婚礼、亲朋欢聚等场合。在敬酒时演唱,故又称为萨玛酒歌。卓鲁意为牧歌,相传是由门巴族的牧业始祖太波嘎列创作的,流行于门隅地区。卓鲁体曲调舒缓宽广、高亢而绵长,除牧人在生产劳作时歌唱外,还用于叙事诗的演唱。加鲁意为情歌,曲调细腻而流畅。喜歌体以卡萨喜扎为代表,曲调活泼欢快。门巴族的传统乐器有“里令”(双音笛)、“塔阿让布龙”(五音笛)、“基斯岗”(竹口琴)和牛角琴。

  

门巴族的舞蹈最有特点的是“巴羌”、“颇章拉堆巴”和牦牛舞等。“巴羌”意为跳神舞。舞蹈多模拟鸟兽形象,有牛舞、猪舞、鸟舞、犬舞、大鹏舞等,主要在宗教祭典和仪式上表演。“颇章拉堆巴”意为贺新房,这是门隅门巴族在新房竣工时跳的一种欢快的舞蹈,表演者边舞边歌,表达对新房的赞美,对房主家的祝福。牦牛舞表演时模拟牦牛的各种动作,形象逼真,富于情趣。人们在农闲、节日和喜庆时节还跳圆圈舞、嬉戏舞以娱乐。

  

门巴族戏剧俗称门巴戏,是在门巴族丰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孕育、萌生、成长起来的民族艺术之花。门巴戏保留了戏剧的早期形态。表演时,戴不同的动物形象假面具,还要身披不同的饰品,多以动物的皮革、羽毛披挂在身,表演中模拟各种动物的姿态和动作,人物道白很少,跳时不唱,唱时不跳。使用的乐器是巫师跳神时的鼓和钹,只有一人击打乐器,没有固定的戏班和专职演员。戏剧的表演形式十分粗犷和古朴,保留着早期戏剧的古老面貌。门巴戏的传统剧目还有《卓娃桑姆》和《诺桑王子》等。2006年5月20日,山南门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胡翠莲)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