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的文学艺术形式
时间:2013/9/17 11:13:00 来源: 中国民族网 浏览量: 454
门巴族的文学艺术十分丰富,主要门类有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
人类诞生神话有《猴子变人》和《三兄弟和扎深木》。《三兄弟和扎深木》讲,很早以前,雅鲁藏布江江水漫了出来,淹没了整个世界,只有南迦巴瓦峰还矗立在汪洋的中央,只有一个男孩侥幸活了下来。天神授意扎深木女神同男孩结为夫妻,生下了许多浑身长毛的孩子。他们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住在山洞里。天神见此情景,送给男孩荞麦种和小刀。男孩学会了种庄稼,用“窝麻”药草的嫩根煮水给孩子洗澡,洗去了孩子身上的毛。因为孩子怕热水烫,把头伸进洞里,身子露在外面,所以留下了头发。从那以后,世上有了人,并且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皮休嘎木》是一篇门巴族家喻户晓的传说。反映的是工匠和桥梁建筑发明家皮休嘎木的传说。门巴族还有许多反映民族迁徙和民族间友好往来的传说。门巴族有丰富的动物故事和生活故事。动物故事语言生动而精炼,常把动物形态的描绘与讽喻意义的表现混融一体,寓意深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生活故事中有幻想性色彩浓郁的作品,如《隅南热巴的故事》、《宝碗》等,还有许多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斗争的写实性的作品,其中反映劳苦大众同领主斗争的题材,在门巴族民间故事中占有很大的份量。
在门巴族民间诗歌中,“萨玛酒歌”是一个主要的诗体。萨玛酒歌分独段体和多段体两种,以多段体居多。在结构上,一般一首完整的多段体诗为3段。每段由3行或5行诗行构成。每诗行有6音节或9音节,也有7音节或8音节构成一诗行的。顿律通常为3顿。萨玛酒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歌颂和赞美家乡的诗歌《萨玛•家乡》和《萨玛•白鹤歌》,热情讴歌了家乡的富饶、美丽与神奇。
情歌也是门巴族诗歌的重要诗体。门巴族情歌多为独段体,基本结构为每首诗4句诗行(偶而有6句诗行),每句6个音节,分3顿,每顿均为两个音节。门巴族情歌结构短小,易唱易诵,音韵铿锵,节奏鲜明,善用比兴手法,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门巴族情歌主要以爱情和婚姻作为基本主题,有的表达男女双方互相倾慕、爱恋的炽烈情感,有的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的表达对情侣的痴痴思念,有的抒发由于爱情悲剧引起的忧伤与哀怨。在门巴族民间诗歌创作中,叙事长诗《太波嘎列》是一部规模较大、流传广泛的作品。门巴族的作家文学以《仓央嘉措情歌》为其代表。《仓央嘉措情歌》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已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佳作,在西藏地区影响深远,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门巴族的传统宗教信仰中,原始宗教信仰、本教信仰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互融共生、杂糅并存,是门巴族宗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苯教是门巴族的古老信仰。门巴族认为,山有山神,树有树精,水有水怪,风雨雷电、地震水灾、乃至人的生老病死都有超自然的神灵在左右驱使。为免灾祈福,人们敬奉鬼灵,供献牺牲,举行各种繁缛的巫术活动。
在门巴族的宗教观念中,把宇宙分为3层境界,即天上、地上和地下。与此相应的神鬼是“拉”、“赞”和“鲁”。宇宙的最高层是“天”,是天神“拉”的住地。天界的“拉”们为保护人类可以离开天界来到人间,住于山巅,称作“格拉”。宇宙的中间层是空间和大地,是“赞”居住的地方。“赞”是对游神厉鬼和精怪的总称。在门巴族的信仰观念中,空间充斥着“赞”。山川、峡谷、草木等也都附着“赞”。“赞”有善、恶之分。地下是宇宙的最底层,是“鲁”神居住的地方。人们认为,江河、泉水、湖泊等是“鲁”神栖身的处所,在水中生活的鱼类、地下穴居的动物如蛇、蛙、虫等都是“鲁”神的化身。
门巴族对神山圣水十分崇拜,每年在夏季和冬季都要转神山和神湖。
门巴族的巫师种类繁多,根据职能的不同,可分为驱鬼巫师和请神巫师。驱鬼巫师有“顿龙肯”和“巴窝”,由男性充任;请神巫师有“巴莫”和“觉母”,由女性充任。
门巴族在信仰原始宗教和苯教的同时,还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在门巴族地区都有影响,现在以格鲁派影响为最大,是门巴族信奉的主要教派。
随着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传入,一座座佛教寺院在门巴族地区相继建立,一批批僧人应时而生。至20世纪50年代,门隅地区已有佛教寺院及经堂40余座,僧人近千人,墨脱有寺院和经堂近40座,僧人300多人。门隅影响较大的寺院有达旺寺、工巴则寺等。
(责任编辑:胡翠莲)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