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民族民俗频道首页 56民族 民俗风情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民俗禁忌 民俗趣谈 民俗时尚 民间音乐舞蹈 民间艺人 民俗史话 民俗收藏 民俗论坛

水族的社会活动和社交方式

时间:2013/9/22 15:57:00 来源: 中国民族网 浏览量: 478

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水族地区男女青年婚姻的主流。注意门当户对,讲究明媒正娶。即使当代,恋爱不

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水族地区男女青年婚姻的主流。注意门当户对,讲究明媒正娶。即使当代,恋爱不十分自由,婚姻难以完全自主的现象较为普遍。水族很早就实行一夫一妻制,封建时代出现的纳妾现象也为数极少。水族古代议定婚姻范围十分严肃,由此产生《倒栽杉》、《倒栽枫》和《破姓开亲》的种种传说。同时,与当地的习惯法紧密相连,故有“南低宇,吃不得”之谚语,即同血缘家族屋檐下的吊丧肉吃不得,特别注重婚姻集团内部的凝聚作用,即使相隔的年代久远也不能开亲。违反上述原则,习惯法最严厉的是沉埋处罚,尚未发现铤而走险的事例。鱼是水族的图腾崇拜物。在婚俗中鱼常作为信物、圣物出现。缔结婚姻时,在荔波、九阡等地请媒人提亲时,男方母亲悄悄把包好的几条小干鱼置于盛着礼品的竹篮底部。而女方之母收到礼品时,也首先查看篮底是否有小干鱼。若应允婚事,则收下礼品和干鱼。新娘出阁之前的祭祖席上鱼更不可少,新娘还要吃下一筷鱼,以获得祖宗保佑。迎亲时,女方要看到男方带来的罩鱼笼和象征大鱼的金刚藤叶子等信物,才能发亲。迎亲进门时,要用鱼水罐祝福,即用新的小罐子盛上井水和两条小鱼,放在大门及新房门口,祝福新人如鱼得水,恩爱白头,并获得鱼类旺盛的生殖能力。为了家庭人丁兴旺,民族强盛,鱼作为联姻的信物、圣物的习俗,在水族社会中世代传承而不衰。

  

女方允亲之后,通常要吃认亲酒、定亲酒,男方向女方家送上一头肥猪、银饰、礼金、服装及红糖等若干礼品,公开联姻消息。吃大酒接亲,聘礼悉数送上,场面更为壮观。迎新娘进家,新郎的家人全部退到屋外,虚掩大门迎候。大门外放着柴块,或放着打菜的竹篮及刀具。当盛装的新娘来到大门口,顺手抓起门外的柴块或提篮推门进家,象征劳作归来的家庭主人,并靠劳动开创幸福的新生活。当新娘正要跨进大门时,新郎的母辈一人往往朝新娘身上喷一口水,或用一束芭茅草拂拭,或撒一把常青的树叶,借以驱除途中可能染上邪气的绿眼鬼,从此幸福吉祥。水族传统婚礼,新人没有拜堂和闹新房之礼俗,当晚由伴娘陪宿,次日回娘家。过几天,新郎把新娘请来之后开始过新婚生活。过去舅爷的权力大,有优先娶姑妈女儿为媳妇的权力,俗称回娘头亲。现在,回娘头亲习俗已逐步消失,外甥女即使出嫁,作为交往礼仪只给舅父送一般性的礼物。传统婚礼,新郎一般不迎亲,而请几位未婚男女充当姨娘、舅爷的“菲、祝”代迎,大多数地区的新娘撑伞徒步行走,但有“忌踩脚印”之习俗,即遇上抬死人或有另外新娘经过的路段,要背新娘避让以消灾。都匀市套头地区的水族,还保留着由兄弟全程背新娘送到新郎家的古俗。

  

水族的丧葬习俗主要特点是:禁忌繁多,厚葬、隆祭、久祀。水族丧葬集中体现了祖灵崇拜、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的信仰文化内涵。同时,丧葬又成为水族传承孝道和祭祖礼仪、调整人际关系、提升血缘氏族凝聚力、交流社会知识的重要活动。水族的厚葬,并不体现在随葬、陪葬物品的贵重与多寡,而是反映在制作石棺坟墓、大型墓碑的建造方面。这种现象远远超过相邻的周边民族。在过去的50多年间,水族地区的石棺墓和大型墓碑被毁了大多数。目前,仅余下三都县引朗石棺墓、荔波县水浦石棺墓等两个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水族石棺墓有二、三层,外形与干栏住房结构相似,并雕刻有精美的花鸟鱼虫及人物故事等图案。水族丧葬的隆祭之风,还表现在为死者举行的各种盛大而复杂的吊丧“开控”活动,有的称为“砍利”。吊丧活动规模大小,往往依据孝家经济实力而选择“小控”、“中控”、“大控”和“特控”。特控又称“控腊”的规模最大,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能担负得起。水族大多数地区吊丧要忌浑吃素,以鱼主祭品,奉献牺牲男丧重马及水牛,女丧重水牛及猪。丧葬吊丧活动,有条件的要吹芦呐、跳舞、唱歌、演花灯、耍龙舞狮、制作各类纸扎的旗幡傘盖等,客观上成为水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交流、男女社交、聚会娱乐的重要活动。

  

过去,水族地区有“人死饭甑开”之说,吊丧期间无论是谁来到,孝家都要供给饭菜接待,或让来者在吊丧场中的谷桶里任意取用糯饭充饥,开销颇大。为了消除丧葬活动中低沉的气氛,都匀套头的水族男女青年有用蓝绿黑等冷色调颜料打花脸戏耍的习俗。水族丧葬的久祀,体现逢上清明节要扫墓,逢年过节或家里遇到重大红白喜事,要为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三年守丧过了之后,还要举行隆重的除服活动。尽可能为亡人立碑纪念,是水族悠久的传统习俗。水族地区遗存的众多石棺墓、楼阁碑墓,就是这种遗俗的见证。水族过分重视吊丧活动,过去有些家庭为其所累,借债勉强支撑,结果人劳财散而一蹶不振。

  

由于丧葬活动集中地反映了水族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信仰世界的生死观与鬼神观,也反映了从祭祖中寻求永生和纳福发展的功利目的,因此成为集中传承孝道和社会知识的重要实践活动,成为禁忌最繁多、礼节最繁冗的民俗活动,也成为民间运用水书、锻炼水书先生的绝妙机会。鱼是大多数水族地区的图腾崇拜物,在祭祀祖先和丧葬活动中,鱼的圣物角色尤其显得突出。当有人过世,首要大事是通知氏族成员忌荤吃素。水族吃素,只忌禽畜兽类的油肉,不忌水产鱼虾之类,而以鱼为最珍贵的祭品和待客的佳肴。吊丧食素,既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缅怀和对孝家的尊重与同情,又是维系氏族情感、增强和提升氏族凝聚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有用面粉拌和植物油制成鱼虾蚌蟹的水产类模型祭品,有的还以活鱼祭祀墓穴,有的要将鱼卵撒在新坟封土上等习俗。鱼是水族的图腾,鱼卵象征水族后裔兴旺发达。今天的子孙,就是明天的祖宗。死与生,老与少,环环相扣,生生不息,把家庭兴旺和民族昌盛的美好愿望,都贯穿在丧葬的活动之中。水族重土葬,还分浅葬、假葬、深葬,以及杜绝恶性遗传的倒罈葬等。随着社会的进步,水族地区丧葬活动逐步呈现不择吉下葬,而以亡人过世三、五天为葬期的新局面,而且丧仪逐步简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风尚。

  

在语言称谓方面,水族地区普遍使用水语交流。日常交往,人们沿袭尊长、尊老的美德。村寨里的媳妇,凡见到年长的祖父母辈长者,则通称为公、奶,见到父母辈长者,通称为父母。结婚生育之后,习惯以其孩子的名字称呼其为某某之父、某某之母。新媳妇到来的三五天内,每天清晨除了给新郎家担水之外,还要为近邻每户挑一担新娘水,既表示新娘贤淑孝顺,也给家族认识新娘的机会。

  

待客礼节,水族重酒、重烟而轻茶。客人来到,要尽力招待,一般客人待以荤菜,重要的亲友杀鸡鸭招待,贵宾则杀小猪款待。入席之后,先用筷子蘸一滴酒点在桌子上,表示先敬奉祖宗与神灵,然后再享用。以鸡头、鸭头敬客,是水族重要的礼节。交杯酒、肝胆酒是待客敬酒难得的礼仪。水族待客以酒为贵,并有“客人不醉不罢休”的不成文规矩。水族喝交杯酒形式特殊,让席间所有饮者联臂举杯,右手端着自己酒杯向右侧的饮者伸去,而左手则接过左侧饮者递来的杯子,使席间形成一个封闭圆圈的互饮形式。通常由长者、尊者或客人先饮,其余的人则高呼三声“耶--”的祝贺声助兴。杀猪待客通常有肝胆酒的礼仪,就是将附着苦胆的整叶猪肝,用火子烧结胆管口,煮熟后一道供祭。饮用时,把胆汁注入酒里。肝胆酒表示主人真心诚意待客,象征肝胆相照、苦乐与共。加上苦胆有清火明目、降低血压和帮助消化的功效,适量饮服肝胆酒对身体有裨益。外嫁的女子回娘家来省亲,当其返回郎家时,家族邻里或以彩色糯米饭、或以粽子赠与,往往还附上一只鸡鸭膀腿、或一块熟的猪肉、或几条炕鱼、几块煎炸豆腐。这些礼仪既表示亲近,又加深情感的联络。水族重糯食,一挑挑的摘糯谷穗(亦称米廉、谷廉)是婚丧起造的重要礼品。

   (责任编辑:胡翠莲)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