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民间文化及娱乐、信仰
时间:2013/9/22 16:05:00 来源: 中国民族网 浏览量: 518
水族的岁时节日丰富而奇特。岁时节日有20多个,如端节(借端、吃端)、卯节(借卯)、额节(借额)、苏宁喜(借宁喜)、敬霞节(敬霞、拜霞)、春节(借荐)、清明节(挂青、挂社)、端午节(借王)、铜鼓节、洗澡节(六月六)、黄饭节、花椒节、二月二祭白龙、三月祭龙节、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七月半、七月接送老祖、中秋节、重阳节、十月舂牛粑、拜庙(拜菩萨、拜哥善、拜善)、宇魉(韵娘)、吃新节(借咬里、借熬利)等等。节日之繁多,特色之浓厚,过节日子依照水书择定,个性之鲜明,实属罕见。水族纷繁多彩的岁时节日,与水族悠久的历史、历法、农耕文化、原始信仰、居住分布等紧密相连。
水族有本民族自己的历法——水历。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水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所以他们有着自己的重要节日——端节,水族人把这个节日当成汉族人的春节一样来过。端节,水语称“借端”,意为吃端,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的年节。2006年,“水族端节”、“水族卯节”,分别被列为国家级、贵州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节是水族过节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节日,被誉为水族最盛大的年节,也属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年节。端节在水历年终12月及新年正月期间过节,对应阴历八九月,正是桂花飘香,稻谷成熟时候。古华夏称新年正月为端月,端月的第一天称端日,水族至今依旧如此称呼。端节祭祖要忌荤,以鱼为至珍祭品,鱼包韭菜是传统的供馔。祭祖除了丰厚食品之外,还将锄犁和镰刀等生产工具摆上,借以启迪后裔继往开来,靠劳动去开拓幸福。
水族端节属古代稻作物候的部落庆典遗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熟庆典曰过年。水族的水历,以及盛大的端节,准确诠释汉字“年”的本义。端节以亥日为主干推算节期,古代分九批,现在分七批按地域或氏族村寨轮流过节,其间还有地支午日、未日、酉日过节的。端节首尾间隔,一般年成历时50余天,闰年为60余天。首批端节,从都匀市套头地区开始,后面六批端节轮到三都县、独山、荔波、榕江、丹寨、雷山等县的水族。过端阶段,村村寨寨敲击铜鼓皮鼓,吹笙唱歌,彻夜不绝,终月不止,亲友和周边民族来走访祝贺,水族山乡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端节赛马是水族先民在发祥地的征战遗风,逐步演化成为重大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也是南方民族独有的习俗。赛马在约定的“端坡”上举行。穿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聚集这里。当跑道主祭人拔掉草标,高呼“开端、开年、开道”之后,众骑手扬鞭奋蹄,竞相奔驰,一片欢腾。“端坡”上还有文艺节目演出,有各种商品出售,成为人们情感和物质交流的盛会之地。
额节,意为吃额,是荔波县永康、拉交地区水族的年节,除了没有跑马活动之外,过节的时段与内涵与端节相似。
卯节,水语称“借卯”,义为吃卯,在夏收夏种结束之后的水历9~10月间(对应阴历5、6月)分四批过节,是预祝稻作丰收与人口增殖的重大年节之一。头三批分布在荔波县的水利、洞托、水浦等地。最盛大的第四批卯节是三都县九阡镇、荔波县永康等地关尾。节期在《水书》中被认为是“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卯节,以地支卯日为节期,并以辛卯日为上吉,以丁亥日为至凶,担心旱象严重影响收成。以祭祖、祭祀稻秧、祈雨、对歌为主要内容,是祈求稻作丰产和人口增殖的传统年节。三都县水各村的卯节、卯坡,已作为重要的旅游文化开发。
苏宁喜节,水语音译,义为水历四月丑日节,水历四月对应阴历腊月,源于对生母娘娘祭祀的古节,被誉为水族的妇幼节,是贵州省三都县和勇村板孔、吉勇及相邻的独山县火寨等地的年节。节日期间,人们互相走访庆贺,而娃儿们却别有一番乐趣,他们提着特制的小提篼,结队挨家逐户去讨吉利的年饭。受到人们的热情地接待,给每人散发彩色糯饭、肉块、豆腐干及红鸡蛋等。
铜鼓节,是居住在都匀市基场、阳和两乡的水族,于清明节后第一个卯日在陈蒙坡丫口寨欢度的节日。相传先祖迁来时,部落斗争频繁,虎豹成群,经过努力解除了灾害。各村寨聚会商定,从此于清明过后卯日这一天聚会陈蒙坡欢庆胜利,相因成节。此外,还有独山县羊场地区农历六月六日在温泉过的洗澡节,三都、荔波等地传存敬雨水神的古朴“霞节”等。云南富源县古敢乡水族的节日还有二月二祭白龙(中和节,或称祭小白龙)、三月祭龙节(地支巳日过节,是古代上巳节的遗风)、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等。祈求风调雨顺,年岁丰稔,村寨平安。
水族地区社会风俗崇尚吃苦耐劳、尊老爱幼、互相帮助、大公无私、扶弱济贫、弘扬正气、行为专一和真善美之美德,抨击贪吃懒做、坑蒙拐骗、偷盗行窃、自私自利、朝三暮四、臭味相投和假丑恶的品行。有的还把这些相关内容编成脍炙人口的故事、歌谣广泛流传,成为当地教化的重要内容。
水族文学的主流是民间口头文学。这是水族人民认识、改造自然,以及对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以及自娱自乐的成果。这些成果历史地、形象地反映了水族绚丽多彩的社会面貌,以及对人生美好的追求与向住。水族民间文学,依文体分类,可分为韵文体和散文两大类。韵文体的作品为说唱结合的曲艺“旭早”、歌谣类。散文体按其内容和形式,可分为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类别。水族创世纪神话与传说,是水族先民在远古时期的文学创作,主要围绕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如何形成,人类及动植物怎样起源等主题而展开的。这些题材重大,范围广阔、内容深邃的远古时期创世纪神话与传说,是水族文学史上最光辉和灿烂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包括仙婆牙娲开天地、造万物,人龙雷虎争天下,殷公(恩公)踩拓天地,洪荒遗民兄妹再造人烟等。创世纪神话,古歌占有优势,散文体未整理出比较完备的作品问世。
牙娲,或译为牙巫、伢俣、牙福,是水族创造万事万物的大仙。“牙”是年长女性专用词,意为婆、奶,“娲”为其名,或称仙婆牙娲。仙婆牙娲是水族远古神话中最高权威的主神,其本领最大,开天辟地,创造人和万物,不论在神话传说还是古歌中,其显赫、神圣的位置是无与伦比的。《拱恩点恒》是继仙婆牙娲之后,殷公踩拓凡间、修补人间的男仙神话故事。
水族神话《人龙雷虎争天下》颇具艺术特色。人和龙、雷、虎是同胞兄弟,后来大家为一穗小米、平坝田地和茅屋等财产的分割问题发生内讧。于是,天仙出主意,让四兄弟斗法比本事,谁赢了就由谁来主宰天下。故事形象地反映了人兽同源,私有制的出现,原是公有制的灭亡,种植业的发展,以及人用火攻战胜所有对手而成为世界主人的朴素观念。
水族曲艺,由寓言式的双歌“旭早”演化而来,是文艺工作者从带有一定表演性质的水族传统大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水族曲艺由双方表演,以唱和为主。咏唱之前,在简单表演中说一段简短的说白,类似小序的故事,然后再唱和。较长的曲艺,咏唱之中还往往插入说白。这种说白、唱和及简单的表演,往往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哲理、情趣与欢乐。其代表作有《龙女与鱼郎》、《老虎鱼虹龙》、《乌鸦与白鹤》等。
水族歌谣种类,按内容可分为古歌、生产歌、风俗歌、礼仪歌、风物歌、酒歌、丧歌、苦歌、情歌、婚嫁歌等。按形式可分为双歌、单歌、蔸歌、调歌、诘歌等,而以双歌、单歌居多。有的习惯把酒席上唱的歌称为酒歌或大歌,而把在其它场合唱的歌称为小歌。水族歌谣的句式结构有七言、四言、五言、六言不等,而以七言句居多。七言句呈三、四字分节停顿,如汉歌的“朝思暮想盼情郎”,水歌往往唱为“盼情郎日夜都想”。歌谣十分注重押韵,有“无歌不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且押韵自由,头韵、腹韵、尾韵交织使用,且变韵快,没有一首歌是一韵到底,人们称为回环交织的流水押韵法。水歌多用比喻,尤其以隐喻最为普遍,其次是拟人、复沓、排比、反问、设问等手法。随着汉文化的深入传播,都匀市等一些地区多唱汉族的七言句民歌,但吊丧歌依旧用水语演唱。
水族的民间舞蹈艺术有铜鼓舞、角鼓舞、芦笙舞、斗角舞等,每逢节庆即舞蹈助兴。水族斗角舞由两个演员头戴牛头道具,在众人吹芦笙舞曲与女伴舞者围成圆形舞场,斗角表演者做各种斗角姿态,将生活中的斗牛表演的惟妙惟肖。水族芦笙舞由男人吹奏芦笙领舞,女人跟在后面随着芦笙曲调的变化,踏着节拍跟随着领舞者的舞姿去变化着同一的动作。时而踏步,时而甩手,别具特色,深受水族人民的喜爱。水族角鼓舞是用两端植入一对水牛角大革鼓为主要道具而得名。舞蹈时,在角鼓、铜鼓鼓点的导引下、男生吹芦笙出场,女生尾随其后翩翩起舞。其间,还插入斗牛、收割、男女情爱的舞蹈内容,颇具民族特色。
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印染、雕刻等,都精巧别致。水族的石雕也颇具盛名。阳安地区的石雕栩栩如生,名闻遐迩。
水族马尾绣最具特色的刺绣工艺,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马尾绣用马尾作原材料,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缠绕在马尾丝上,成为类似低音琴弦那样的白色预制绣花线,然后按照传统纹样,将这种白色绣线盘绣于花纹的轮廓上,中间部位再用7~9根彩色丝线编制的彩色扁线填绣,马尾绣背带是以马尾绣为主要绣法,综合了一些其他绣法的刺绣杰作,集中体现了水族刺绣的精湛技艺。此外,水族的刺绣还有平绣、空心绣、结线绣、螺线绣、绞绣、皱绣等。
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水族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在水族社会中,不论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崇拜对象,或是崇拜形式、信仰仪式,还是原始道德的内容及其形式与传承方式,都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信仰文化与民间知识二者相互杂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特点。
水书是水族先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追求文明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先进文化的代表,是水族社会文明史的象征。因此,关于水书来历的传说,在水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页,如《陆铎求学》、《泐虽被焚》、《借书奔月》等,反映了水族人民用自己的文化学解释自己民族文字的起源史与发展史。
水书是水族古文字及其著编典籍的汉译通称。水书典籍是水族民间知识、信仰文化杂糅的巨著,被誉为水族的“易经”、“百科全书”。水书内容博大精深,除了直接反映水族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之外,还兼容了水族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布阵攻守、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成为研究水族历史文化的珍贵典籍,也是宗教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文字学等学科研究的珍贵资料。其中,信仰文化所记载的水族众多的鬼神,既反映了水族万物有灵的泛神观念,又反映了水族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经验积累,是失败多于成功的痛苦记忆。由于水书是水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民族亲和力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成为全民族信仰的精神支柱,成为维系水族各支系的重要精神纽带。
水族周边的苗族、布依族、瑶族、汉族等兄弟民族都认为“水家的鬼多。”岑家梧、张为纲等不少学者认为水书与“殷人尚鬼”之风有关,与殷人甲骨文有若干姻缘关系;晚清西南大儒莫友芝认为水书是先秦时代的古文字,认为要研究商周文化“水书竹历参研摩”。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过程中,水族地区在积极抢救保护水书的同时,也正研究利用水书为现实旅游经济服务的路径。
(责任编辑:胡翠莲)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