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生活习俗特点
时间:2013/9/23 14:05:00 来源: 中国民族网 浏览量: 1000
瑶族生活习俗的特点,在不同自称的各部分瑶族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瑶族男女,喜蓄长发。古籍中就有瑶人男女蓄发,盘结头顶,名为“椎髻”的记载。但有相当一部分过山瑶妇女,过去则剃尽发蒂,戴上黄腊制成的角帽,用布帕遮盖。妇女的头部装饰十分讲究,异彩多姿,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有的戴尖帽,有的用精美鲜艳刺绣而成的“帕铳”遮盖。广西金秀大瑶山茶山瑶妇女戴有三条弧形大银钗,两头上翘,重量达一市斤左右。坳瑶妇女喜欢戴用崭新雪白的嫩竹壳折制而成的梯形状竹壳帽,帽四周插上5支银质发簪,两侧各绕上一条银光闪闪的链条。红头瑶是云南瑶族中服饰甚为华丽的一支,男孩和女孩均戴布制的圆形平顶花帽。金平县马鞍底乡一带的红头瑶妇女剃去全部头发,用红布盘成重达两三公斤的大包头,故又被称为“大红布包头瑶”。广东省连南部分瑶族男子蓄发盘髻,包以红布,并插有几支野雉毛,十分英武壮观。桂北、粤北及云南等地一部分瑶族妇女过去还戴一种支架高耸、上蒙黑布、下垂红色缨络的帽子,具有独特的风格。
据汉文史籍所述,早在《后汉书》中就有瑶族的先人“好五色衣服”的记载。以后的史籍也载有瑶族人民“椎发跣足,衣斑斓布”。到近代,瑶族服装样式也还是十分丰富多彩。男子上衣有对襟及左大襟两种,一般均束腰带。裤子长短不一,有的长及脚面,有的却短至膝盖,大都以蓝、黑色为主。广西南丹县大瑶寨男子却穿裤脚及膝的白色灯笼裤,故被称为“白裤瑶”。这种白色灯笼裤侧面有五公分宽的红边,上绣四条交叉的黑白线,构成六条花纹,再在花纹上绣五条红色直线,形成红白鲜明对比,特别醒目。男子穿这种大裤裆的裤子,便于爬山越岭,短而紧腿的裤管,便于狩猎。广西田林县木柄瑶男子左衽短衣,白布带束腰,下穿长裤,裤角镶白边,外围百褶裙,小腿扎绑带。广东连南八排瑶男子盛装时,下着黑色红边花裙。瑶族妇女服装,各地也不一样。有的上穿无领短衣,以带系腰,下着长短不等的裙子;有的着长可及膝的对襟上衣,腰束长带,下穿长裤或短裙。有的在衣领、衣袖与长裤裤脚上还绣有各种美丽的彩色图案。盘瑶各支系妇女上衣为对开襟,有长有短,以带系腰。布努瑶妇女基本形式上是上衣下裙,但因与汉、壮族杂居,有的地方已改穿长裤,个别地方仍穿长衫。南丹白裤瑶妇女有夏装与冬装,冬衣为右衽短衣,夏衣别致独特,胸前为一块黑白土布,背后是一块白底蜡染布,上绣回形纹、正字纹、卐字纹等几何纹饰的方形图案,胸前背后两块布不缝合,只用布带系紧。瑶族各支系服饰色彩尚青,惟独广西龙胜红瑶妇女尚红。红瑶妇女上衣为玫瑰红交领无扣短衫,以鲜红色彩带束身,衣脚左右开衩,袖长及腕。不少瑶族妇女除上衣饰有银牌外,还戴银手镯及耳环、项圈等。当代的瑶族人民,多数喜着易于穿戴洗涤的现代服饰。
古代瑶族男女老少皆跣足不履。清道光《庆远府志》记庆远府瑶人事说:“瑶人素不著履,其足皮皱厚,行于棱石丛棘中,一无所损。”近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始穿草鞋。新中国成立前后,部分生活较富裕的男性和妇女穿厚底翘头的龙头鞋和青布做的布鞋。20世纪60-70年代中青年人逐渐穿胶鞋,如广西金秀大瑶山的瑶族人民喜穿适于翻山越岭、经久耐磨的解放鞋。时至今日,穿鞋的人日益增多,打赤脚的现象越来越少,各色各样的皮鞋和运动鞋为瑶族年轻人所喜爱。
瑶族以玉米、稻米为主食。岭南四季温暖,适宜蔬菜生长,园圃冬夏常青,人们终年都可以吃到鲜嫩的蔬菜有芥菜、白菜、萝卜、辣椒、茄子等;瓜豆类有南瓜、黄瓜、冬瓜、豆角、黄豆、饭豆等;肉类主要有猪肉、鸡肉、鸭肉、牛肉、羊肉等;油类有猪油、花生油、茶油、火麻油、向日葵籽油等。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菜”,即以油炒泡开的茶叶后煎成浓汤,再加食盐调味,然后用以冲泡炒米花及炒黄豆等物,具有特殊的风味,有的以此代替午餐。吃“肉山”是广西金秀瑶族为小孩做“三朝”时招待客人的特有吃法。肉山一般由九层菜肴组成,底层由竹笋、香菇、青菜、猪肠、猪肉等组成;第二、四层是瘦肉、猪肝、猪肚等,每块都大如巴掌;第三、五层是肥肉片;最上层则用一块重约两斤的肥肉覆顶。整座“肉山”重达20多斤,装在一个大簸箕里,客人围“肉山”而坐,各取所需。大部分瑶族有忌食狗肉的习惯,即使煮食,也必须在屋外进行。
瑶族是个山居民族,其村落大多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一般建在山顶、半山腰和山脚溪畔。新中国成立之前,边远山区瑶族大部分住竹舍、木屋和茅屋,相当一部分还住“人字棚”,只有很少部分住砖瓦屋。瑶族房屋建筑主要有四种形式:横宽式、杆栏式、曲线长廊式和直线长廊式。广西金秀大瑶山坳瑶的传统房屋富有特色,房屋正门有阴阳二门,平时只开阳门,供人出入,阴门紧闭。遇有丧事和家内祭祀时,阴门方打开,供出殡和亡魂进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瑶族人民越来越多地建造砖瓦结构房屋,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楼房也不少。2001年,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罗运自然村(坳瑶村)修通公路后,两年之间,几乎全村旧屋都换成了新房,很多房屋设计之精良,装修之豪华,甚至可与都市别墅相媲美。
瑶族人民精于织染和刺绣。早在汉代,就有瑶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的记载。到宋代,瑶族人民已以用蓝靛和黄蜡,在白布上染出精美细致的花纹,称为“瑶斑布”。这种精巧技术,曾在国内享有盛誉。织绣的花纹图案主要有挑花、织花和绣花三种。明清之际,有“用五色绒,杂绣花卉”的记载,它是瑶族比较精美的手工艺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好地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和进行民族风情旅游开发,有些地方政府拨出专门资金,让年轻人向老人学习包括传统的织染刺绣在内的传统手工艺技术。瑶族的编织工艺,主要有竹筐、竹篓、竹箩、竹帽、藤箱、藤夹等。雕刻艺术,主要有门匾、烟盒、吊楼,以及神像、神龛,以茶山瑶的水平为最高。
(责任编辑:胡翠莲)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