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的乱军与边祸
时间:2013/9/26 17:11: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卜 键 浏览量: 379
《九边全图》局部,含大同镇。
大明帝国所经历的近二百八十年,从来没有过较长时间的安定,忧患多于安乐,变故迭出不穷,尤其在中晚明,边祸和內乱成为每一任帝王、每一届内阁必须应付的要务。
相比较而言,朱厚熜(明世宗嘉靖皇帝——编者注)治下的45年多就算平稳了。叛卒与边祸是嘉靖国防的两大威胁:边卒降而复叛,严重损害了边军的肌体士气;蒙古诸部骑兵倏忽去来,无情蹂躏着国家的疆域生民。而叛卒和蒙军的勾结,更对边塞造成了致命创伤,给本已空虚的财政造成沉重负担。然帝国之舟在近半个世纪的航行中颠而不倾,大明军队在数千里边境线屡败屡战。世宗的态度是坚定明确的,即使在事玄修醮、拒绝临朝之时,也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完整与边镇的攻防。
嘉靖年间,蒙古各部尤其小王子一系渐渐强盛,东有俺答,西有吉囊,大明数千里边境几乎处处烽烟,而大同宣化由于无险可据,更由于密迩京师,一向被视为九边(又称九镇,是中国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包括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等——编者注)的重中之重。
世宗始终关注着两次叛乱的大同,也未忘记那些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人。二十三年夏,镇守大同总兵官周尚文与巡抚都御史赵锦不合,兵部建议将时任甘肃巡抚的詹荣与赵锦对调,世宗当即批准。当年于危城中建立大功的这位户部郎中,给皇上留下了深刻印象。
往来不绝的间谍
九边,是一条犬牙交错的边,又是明朝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域。虽有一道又一道的长城和边墙,有无数的城堡墩台,但并不能阻断边内与边外的交往。汉蒙百姓私下往来和贸易禁而不止,交战双方互派的侦卒、潜布的间谍无所不在,而一些无耻边将勾结蒙古上层,避战牟利,也早不是偶然现象。
周尚文是一员老将,在大明边关摸爬滚打了一辈子,深知间谍之害,自己也擅于用间。而詹荣心思缜密,也是一个用间使计、能给对手下套的高手。两位军政长官联手布防,既多派逻卒加强巡察,又晓谕边民,标明赏格,要大家一起抓间谍,很快就有了效果。
当年秋的一个深夜,大同境内的水地庄来了四位不速之客,明显是一个汉人和三个蒙古人,相貌凶横,又饥又渴,向村民刘伏玘索要吃的。伏玘见其形迹可疑,测知必是从蒙古潜来,不动声色,照料他们吃饱睡下,赶紧跑到邻村水峪口,找到平日相知的军余冯龙、贾升、张宝等,让他们去监视动静,自己则急忙报告附近官军。第二天一早,伏玘引四百多官军赶到,一举将四人拿获。
经过审讯,为首者王三,竟是大同左卫指挥王铎之子。王铎很久就与吉囊相通,派儿子王三潜往其大帐,带去许多锦缎美酒。吉囊大喜,挽留王三住下,妻以部将之女,很快就成了营中的高参。王三熟悉明军防务,又有老爹及其部卒为内应,近年之蒙骑内犯,都是这小子作为向导。这一次又要入犯,王三等人先行潜入侦探,没想到竟栽到一个小小村民手中。前往抓捕的官军为北路参将张凤部下,张凤报与詹荣和周尚文,一如军中惯例,将此事全说成自家的功劳。詹、周二人信以为真,即上奏朝廷为张凤请功。
没想到参与审讯的巡按御史李天宠,早在第一时间派人驰报京师,详细描述事件始末和有功人员。世宗大喜,令将“王三械系至京献俘正法”,命重奖各有功人员,又命天宠彻底查清通敌和失事官员。刘伏玘加升五级,赏银一千两;冯龙、贾升、张宝各一百两,授试百户。
世宗从两份奏章中看出问题,指出张凤的奏章夸大欺罔,批评詹荣和周尚文轻信妄奏,要他们说清楚。张凤有些急眼,派兵将王三抢夺过来,李天宠劾奏其“掩袭冒功”,结果功没冒成,落了个逮讯充军的下场。
至于王三,既是叛贼,又是钦犯,被钉上大枷重铐,押送京师,“磔之于市,枭示各边,余党三人皆斩”。对乃父王铎的处置,实录未写,想也逃脱不了杀头灭族的命运。
王府中的反贼
比边将通敌更为严重的,是代藩王室成员的通敌,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此事一出,震惊朝廷。
作为九边重镇的大同,又是代王的封地。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将第十三子朱桂改封代州,当年“就藩大同”。朱桂是一位荒唐王爷,建文时被废为庶人,永乐帝革其护卫官属,都未能制止他的胡作非为,“窄衣秃帽,游行市中,袖锤斧伤人” ,迹近市井无赖。如此混闹,倒未影响他的长寿和多子多孙,至嘉靖间,朱桂的后代已有郡王二十多位,小小的大同城哪里盛得下,只好往外移封。
这么多的金枝玉叶,大宗尚可,小宗繁衍日多,又不许科举做官,便不免贫困,不免惹事生非。明朝对亲王、郡王约束甚严,及至将军、中尉之属,也就管不过来了。嘉靖二十四年(1545)春,和川王府奉国将军充灼招潞城王府镇国中尉俊桭、昌化王府奉国将军俊桐、俊臣等饮酒作乐,居然乘兴而起,在张文博、李钦、李舜臣、张淮、李纪等一伙当地游棍簇拥下,聚众抢劫,抢到开心处,竟然去把大同刘知府洗了一把,搞得人心慌乱。詹荣立即派兵制止,上奏朝廷,世宗很生气,敕代王充燿严加约束,并将所有参与的王室成员停俸一年。
大同地处边防,若王府中有心生妄念者,为祸必不小。充灼被责罚,怨恨代王充燿不加庇护,心生叛乱之意,邀集宗室中亲厚者和张文博等聚饮,慷慨陈词:我们被罚俸,代王又不替大家说话,这样下去饿不死也窝囊死。不如引来蒙骑围城,我们做内应,打开城门,杀代王和镇抚大吏,何愁没有大富贵!约有七八位宗室在场,竟然是个个响应。
不久,又有人将当地白莲教的首领罗廷玺引荐给充灼,一见而故作惊呼,称其有天子相,充灼大喜。廷玺定计:联络蒙古小王子,请他“三路进兵,直抵大同城”,奉小王子入居代王宫;再遣兵攻雁门关,以其党羽王廷荣为内应;再取平阳,在那里拥立充灼为主,率胡兵四出征讨,平定天下;然后是计杀小王子,大功告成。哈,多么美好的一幅登基蓝图!充灼深以为然,即刻一印,曰“天子师”,令廷玺持以联络党羽,造旗牌火器。一次政变和叛乱,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开张了。
是谁要烧军草场
为饲养军马,各军营和城堡都有庞大的草料场。二十四年秋,先是北京,接着是南京,都发生草场大火,损失重大,令世宗很生气。处置未完,大同又出现草场大火,从平虏堡开始,两日之内,威远、玉林、浑源、阳和、山阴六处草场在夜间相继焚烧,火光烛天,多数扑救不及。
火情重大,军情重大。宣大总制翁万达一下子就看出其中蹊跷,督责所属边卫严加巡察,世宗也派科道李文进前来调查。起初都认为是敌人所为,令摆边军士加强巡逻,同时向边外派出一批夜不收,果然在胡峪口一带捉住一个叫王义的间谍。王义背囊中装有一应火具,供称青台吉派他潜入边墙,到山阴放火。问及前几次起火,则坚称不知道,只好将他杀掉了事。大家觉得纵火案已有结果,周尚文和詹荣则认为没有那么简单,秘密派能员排查,不放过任何线索。
不久,大同宗室和川王府发生被盗案,追查时发现与襄垣王府奉国中尉充火耿有牵连。詹荣即令逮讯其家奴,家奴不承认,严刑之下,说出一件惊人秘密:充火耿曾以神机箭密授与门四、李锦等人,让他们赴各草场放火。门四等人很快被抓来研审,受刑不过,将充灼等宗室“八人同谋不轨,欲勾连小王子入据大同,乃先令四等焚所蓄草”的阴谋和盘托出 。
正在这时,充灼等派遣约小王子入寇的卫奉一行四人被抓获。卫奉通晓蒙语,也曾为蒙骑入侵当过向导,他和同伙手持王府印信,骗开关门,大大方方走向边外。恰好周尚文派兵出边哨探,听守门官军说有几个人外出不久,觉得奇怪,急忙追赶,在榆树一带将他们抓住,搜出通敌表文等物。卫奉等人被带到总兵周尚文大营拷讯,将受充灼派遣约敌入侵之事悉数供出:几天前他就曾偷偷出边,至威宁海子北,遇到小王子所部察罕儿等,与之相约,多置一色旗,一半留于王府, 一半送小王子军中,用为标识。卫奉归来复命,充灼大喜,让张文博拟写表文与小王子,许以大同城相赠,约同举事,又让卫奉等持表文和旗帜出边,旗皆书“调兵”二字。
翁万达得悉实情,密启代王,以王府校尉拘捕充灼等,令尚文布置分捕城中叛贼,罗廷玺仰药自尽,其余悉被捕获。奏闻朝廷,世宗真也不敢相信,命火速械押充灼等来京,命司礼监、锦衣卫和五府九卿等官在午门前会审,件件都是实情。审问官虽拟出主谋、助逆、次之等区别,世宗震怒之下,降旨“俱令自尽,仍焚弃其尸”,党羽张文博等三十人“俱依谋反律弃市,枭首于边”。至于襄垣王府俊弃、俊掖,显然是两位顽主,虽未参与逆谋,却为之制造火箭(即所谓神机箭,可引燃柴草房舍),被“降为庶人,送高墙禁锢”。
当初朱元璋分封诸子,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镇守边卫,屏藩京师。此案真使明朝宗室颜面丧尽,使他们在戍边将士心中失去基本信任。总督翁万达上言:“大同土产狭瘠,禄饷不支,代宗胤育日繁,众聚而贫,且地边胡虏,易生反侧,请量迁和川、昌化等王于山陕隙地就食,而襄垣原自蒲州废徙大同,今蒲封复建,当令还就本封约束。” 世宗深以为然,也为二十年后订立《宗藩条例》,打下了心理烙印。
曹家庄大捷
此时的大同总兵周尚文是一员悍将,也是一员老将。自弘治年间,他就驻守边关,“数出塞逐虏有功”,历任指挥使、副总兵、征西将军、总兵,除很短时间进京提督团营外,基本都在边防,从陕甘、延绥到宁夏、大同,到处都留下其征战的踪迹。周尚文喜读书,足智多谋,又喜欢指责斥骂幕府中人;不贪钱财,与士卒同甘苦,又过于高傲暴烈;擅于用间谍,洞悉敌营中状况,却不知如何与同僚相处,经常把关系搞得极为对立……更重要的是,他真的老了。
二十七年(1548)二月,周尚文奏称陕西巡抚贾启挟怨报复,当年曾劾奏他的三个儿子冒功升赏,在九年后仍唆使陕西按察司前来治罪,俱发戍边。此时尚文已然七十四岁,心中充满悲愤,设问:“父子暌离异域,一旦遇警,臣以孤身当虏,谁为援者?” 兵部指出其子因他事谪戍,实在与贾启无关,世宗旨意中也同意功过应该分开。道理是对的,却忘了战场上的一条铁律——打仗父子兵。明军积弱多年,敌骑到来纷纷闪避观望,也只有父子兄弟才可信赖了。
世宗批令尚文之子照原罪发遣,大约由于詹荣的运作,实际谪戍的仅老二周君佑,老大君佐和老三君仁仍留在周尚文身边,果然很快派上了用场。这年八月,蒙骑犯大同镇边堡,指挥顾相以千余骑迎敌,中伏,被围于弥陀山茨林墩,尚文闻警,督参将吕勇、游击李梅等出边增援,君佐、君仁各率所部驰援血战,敌骑溃去,而顾相与指挥周奉、千户吕恺等先已战死。周尚文命官军转战逐北,在野口遇伏,明军早有戒备,殊死与战,格杀其首领,蒙骑受重创引去。而尚文早在其归路布下伏兵,斩获甚众。捷报传来,世宗在核实后奖励众官,“尚文准以功赎,并贷其子君佐等三人所犯军罪。”
转眼到了二十八年(1549)正月,周尚文侦知俺答正集结部伍,将由去秋的路线进犯宣府。翁万达认为宣府总兵赵卿怯懦,疏请借调周尚文应敌。至二月中旬,俺答果以数万骑侵犯滴水崖,指挥董阳、江瀚、唐臣、张淮等俱战死,遂大举南下,驻隆庆石河营,游骑四出。宣府游击王钥、大同游击袁接战于隆庆州桥南,一番厮杀,俺答移营南向。周尚文提大同兵万骑赶到,南路参将田琦率兵千余前来会合,与俺答主力遇于曹家庄,一场恶战立刻展开。双方近身相搏,鏖战了整整一天,仍是相持未决。夜晚周尚文令死士袭扰敌营,使不得停息。
次日接着殊死拼杀,“斩酋首四,搴其旗”,俺答多年来哪里遇到过这种阵仗,为之气沮。这时翁万达督援兵赶来,顺风鼓噪扬尘,以为疑兵之计,俺答惊恐,遂结营东遁。宣府新任总兵赵国忠闻警驰出关,至大滹沱邀击敌军,斩获甚多,又与尚文等分道追杀,俺答溃不成军,扶伤驮尸,狼狈夜遁。
大捷报闻,京师振奋。兵部题复:虏近鸷甚,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边民受其荼毒,我兵积怯,已成不振。今兹诸将能挫败其锋,使之狼狈出奔,盖数年所未见,所宜略过论功,用作敢战之气,风示诸镇。
世宗心情愉悦,不吝奖赏:周尚文以首功,加太保兼太子太傅,赏银五十两、纻丝六表里,万达升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如故,赏银五十两、纻丝四表里,仍各赐玺书奖励……詹荣此时已召还,已左侍郎主持部务,对军力的布置调配多有支持,也升俸一级,本司官各银五两、帛一匹。
周尚文上疏为将士请功,“诸将士奋不顾身,三战三捷,即所摧败,前此无闻”,请求辞去升赏,建议皇上奖励英勇杀敌的将士。世宗谕令兵部从速议定赏格。
曹家庄大捷,是宣大乃至九边最精彩的战例。当是时也,翁万达总督两边,纵横布置;詹荣沉静精细,从容调护;周尚文一代名将,知己知彼,作战时身先士卒。三人又能互相支持,为国效力。在他们带领下,一时士气昂扬,边备大修,域土拓展,局面大为改观。孰料世事无常,尚文在两个月后病亡,詹荣也在几个月后罢归,两年后卒于乡。翁万达已任兵部尚书,以丁父忧归乡,后受严嵩、仇鸾倾陷,升降不定,晚詹荣一年死去。詹、翁二人皆有大才略,当国家用人之际,均死于壮年,殊为可惜!
(选自《明世宗传》,标题为编者所加,该书已由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作者简介:卜键,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现任国家清史纂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清史办主任。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著有《从祭赛到戏曲》、《传奇意绪》、《中国小说文体与文学精神》、《双舸榭重校评批金瓶梅》等。
上一篇:从“元旦开笔”看清帝治世思想的变化
下一篇:王辉耀对话李山:追思海归百年历史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