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历史典籍频道首页 史典书目 史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知识问答 野史传说

王辉耀对话李山:追思海归百年历史

时间:2013/9/25 17:19:00 来源: 腾讯思享会 作者: 王辉耀 李山 浏览量: 393

2013年,适值欧美同学会百年华诞追思海归百年历史,展望海归使命与责任,成为当代中国海归群体实现归国创业中国梦的一大现实主题。 最新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

王辉耀对话李山:追思海归百年历史

2013年,适值欧美同学会百年华诞——追思海归百年历史,展望海归使命与责任,成为当代中国海归群体实现“归国创业中国梦”的一大现实主题。

最新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开篇显示:在人才全球化时代,人才的跨国流动日渐频繁。中国作为第一大留学输出国,大量的留学生输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关键词:国际留学生、留学趋势、人才跨国流动。而所谓“人才跨国流动”,正是目前全球化人才流动大背景下,最值得中国各界密切关注的一大群体——“中国海归”。

2013年9月17日下午,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联手腾讯文化“燕山大讲堂”,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了一场题为“海归百年 使命与责任”的主题论坛。特别邀请到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博士,国家开发银行首席国际顾问、“千人计划”专家李山博士。论坛由腾讯文化杨子云女士现场主持。

一、回顾个人留学经历 展现第五代留学群体“海归历史”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博士,本人就是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也曾有过“上山下乡”一段经历。1984年放弃当时外经贸部的工作,毅然选择出国留学,加入到“洋插队”的行列中。在加拿大获得国际管理博士学位后,曾担当过加拿大魁北克北京驻香港首席经济商务代表等职务。后来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加拿大安大略大学等国内外大学的客座教授,现在又选择从事高端国际人才智库新研究领域。先后撰写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留学群体、海归群体的专著,担任中组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际人才战略专题研究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组特聘专家等职务。在人才战略、国际人才、华人华侨、中国海归、中国留学生群体和中国国际移民,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等领域,都取得了日益丰硕的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包括国内首次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即《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和《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等。

李山博士是中国第五代海归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说到自己的留学经历时,很有自己独到的感受与乐观的见解。当年自己就是从四川的大山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也成为当时所在的县城里第一位走进清华园的孩子。后来李山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等职务,原本可以在国内通过仕途发展的李山,毅然也选择了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经济学硕士。李山博士回国后还创立了涛石股份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兼CEO,他还做过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副主席。

李山的理念之一亦如他的名字一样富有深层涵义——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美国留学期间,他预见到未来的中国发展,一定离不开对城市规划管理领域的研究与改革创新发展。于是,李山在1988年选择进入世界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攻读了这一学科。在后来7年的时间里,李山连续攻读了三个博士课程,最终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1993年在美国华尔街金融业巨头——美国高盛公司投资银行部及经济研究部执行董事等工作。在这段海外工作经历中,李山学习并亲自领略到了世界上最顶尖级的金融银行的运作系统与经营管理理念。后来,李山曾陪同高盛高层访问中国,见到当时主管金融的朱镕基副总理,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渴望,于是就毅然放弃在美国的工作,回国后加入到当时的中银国际,在香港直接参与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国际化银行。现在又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的身份,成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首席国际顾问。

二、王辉耀博士对话李山博士:强调全球化人才流动背景下 海归的使命感很重要

在谈到海归百年与历史使命感的时候,王辉耀博士认为:中国当代历史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海归的历史发展。中国五代留学与海归历史,从百年前的容闳开始赴美留学,到曾国藩提交的最后一个奏折,选派第一批中国赴美幼童起步跨洋过海,求学报国实业兴邦。这些都无不印证着中国当代海归的历史使命,造就了第一批中国国际人才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在庚子赔款后涌现出的第二批赴海外留学者中,像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成为扭转造就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担纲历史重任的先驱者与革命家;五十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的科学巨匠中,钱学森、邓稼先等都是第三批中国优秀海归的代表人物;解放后选派赴前苏联留学的群体中,前国务院总理李鹏等都是第四批中国当代海归的重要人物;1978年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第五代留学群体,代表了促动中国经济与全球化经济不断融合发展的新海归力量。

王辉耀博士指出:回顾中国当代发展的历史,无不印证着中国海归群体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目前,中国百分之八十的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都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学术带头人与各领域的海归派名家;在中国260多个海归创业园区里,创办海归企业的多是从海外归国的硕士、博士,涉及到的领域横跨互联网、风险投资、文化、科技、思想学术研究等各个领先行业。原本预计评选出的2000名“千人计划”专家,目前已经涌现出3300多名各学科领域,拥有国际水准的研究学者与创业者。未来30年要创造公民社会,就需要可持续地国际人才培养与採用机制。目前可以预见的新领域,包括社会团体、公益、慈善、福利、社会管理、文化、研究类智库等新兴可发展领域。这些都有待于留学归国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与才智。

李山博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在金融领域最有发展前途的国家。正是自己在海归求学与工作期间,预见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率先在国外跻身于金融领域学习与践行其先进的行业管理经验,才有今天回国发展,报效国家的历史机遇。身为一名留学海归人员,“自身回国发展的目标选择”非常重要,选准时机回国定位发展,同样更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海外的工作阅历与经历,对选择回国发展时机的掌控能力,都是值得留学生及海归朋友们深刻认清的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一定需要在海外留学、工作的中国人,自己要有超前的预见性与参与性,更重要的是要有对报效祖国发展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有着自己清醒的客观认知与主观努力。用主持人子云的话说,李山被认为是海归群体中,“几进几出海内外发展”的优秀海归代表人物之一。李山则认为:自己所从事的金融领域,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如今,自己能真正有机会成为国家开发银行中的一员,就是自己在海外求学工作期间的“海归中国梦”的真实所求。李山说利用自己在海外几进几出所学到、看到、实践过的创业经验,努力为中国打造一个全世界一流的中国国家投资金融银行,就是自己的留学梦想与海归创业使命感。李山在论坛中,不止三次提到一段话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海外,在现在这么好的国际环境下,更应该有所作为,运用在海外所学的东西,早晚都能为祖国未来的各行业领先发展,发现新的历史创新时机与事业创业机遇。选择回到祖国,报效自己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海归中国梦。

三、面对中国家庭子女教育 面对未来海归发展

我们都要有信心 有“洞穴”的超前意识与责任感

来到北京时代美术馆现场聆听王辉耀博士和李山博士现场演讲的各界人士,在论坛中也提出了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一位嘉宾问道中国对海归回国创业的优惠政策;一位问道中国留学低龄化选择与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话题。前者,王辉耀博士给予了现场讲解。目前,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像“千人计划”这样的国家级海归创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同时,各省市都先后制定了适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海归优惠政策。另外,像欧美同学会即将在10月13日在北京举办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100周年北京论坛,并举办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都会对海归创业发布一些新的政策消息。另外,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中国人才绿卡”政策,对更大力度地推进海内外海归创业、海鸥创业创造新的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

李山博士在谈到中国目前家庭教育问题时,现身说法。他自己的小孩儿现在就选择在中国学习,并让他在美国办理了中国护照,成为一名中国人。未来的世界是中国人的世界,李山认为,不同认知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小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正确、超前的引导,这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未来的子女教育一定是需要贯穿东西方文化的。但作为中国人,一定不能忘掉自己的“根在哪里”。对中国人来说,一定要树立一种信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会一种哲学思想,像柏拉图哲学里所描述的“洞穴理论”一样:曾经是一个身在洞穴里的人,一定要创造机会走出这个“洞穴”,多看看、多学学洞穴外的风景与东西,而且有朝一日,自己要重新回到那个“洞穴”里,告诉那里的人们——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要用自己的见识与思想,改造这个“洞穴”里的人。这就是一个创造自己梦想与使命的过程。教育本身就是要让一个普通人学会有理想,学会要有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每个人都曾在自己的“洞穴”里生活,但生命的过程与意义就在于懂得这个关于“洞穴的理论”,用自己的经历去践行它,追逐着这个梦想与责任与前行,造福社会与人类。

最后,主持人将一个问题抛给王辉耀博士——就是关于中国如何吸引国际人才的问题。王辉耀博士现场介绍了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吸引外国留学生及外籍专家来华学习和工作的情况。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正致力于国际移民与中国移民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移民发展报告》等专著。前不久美国政府提出将美国吸引外国移民的签证人数从每年65000名,增加到11000名,并推出创业、人才签证政策等。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各区域在吸引外籍人士方面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建设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像北京、上海的人口比例中,外国人的比例就显得没达到一定的国际化人口比例。这些关乎国际人才引进,尤其是要适应并追赶上发达国家吸纳外国留学生、外籍人士流动人口所需方面,在本国人口比例数量上,我们都有一些实际的差距。面对全球人口流动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相信随着中国更加推进改革开放,推进与世界各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中国社会国际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一定能给未来的中国带来更加利好的历史新机遇与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刘莎)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