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历史典籍频道首页 史典书目 史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知识问答 野史传说

唐代以后的类书

时间:2013/9/29 10:34:00 来源: 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网 浏览量: 465

宋代类书大量增加,《宋史艺文志》著录有278部、10525卷,清倪灿《补志》又增补2341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吴淑《事类赋》三十卷,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一千卷、《文苑英华》
    宋代类书大量增加,《宋史·艺文志》著录有278部、10525卷,清倪灿《补志》又增补2341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吴淑《事类赋》三十卷,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一千卷、《文苑英华》一千卷、《太平广记》五百卷,王钦若等奉敕撰《册府元龟》一千卷,无名氏《锦绣万花谷》四十卷、续四十卷,祝穆《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刘应李《翰墨大全》一百二十五卷,潘自牧《记纂渊海》一百卷,王应麟《玉海》二百卷、《小学钳珠》十卷,陈元靓《事林广记》前集、后集、续集、别集、新集、外集各二卷,章俊卿《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谢维新《古今合壁事类备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等等。其中以《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最为有名,此四者不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而且编排体例也较为完备。宋代类书深受读者欢迎,不少类书都是一续再续。
 
    金元类书不多。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完颜纲等奉敕编有《编类陈言文字》20卷;元文宗时,赵世延、虞集等奉敕编有《经世大典》880卷。前书早已失传,后书亦有残阙。
 
    明代类书数量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共有一百五十部左右。其中比较著名者有《永乐大典》、俞安期撰《唐类函》、章潢编《图书编》、邹道元《汇书详注》、唐顺之《荆川稗编》、徐元太《喻林》、王志庆《古俪府》、彭大翼《山堂肆考》、焦竑《类林》、王圻《三才图会》等。
 
    明成祖永乐年间解缙等奉敕编纂的《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辑录宋元以前的经、史、子、集、释藏、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图书七、八千种。此书编成后,因卷帙过多,始终未能刻板。嘉靖时又写正副本各一。副本于明末被焚毁,正本于清代初中期略有散失,而大部分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毁劫一空。
 
 
永乐大典
 
 
    明代类书有三个缺点:(一)多剽窃饾饤,无资实用,编者多为二道贩子,辗转传抄,不考原书,因讹踵误。(二)引文多不注出处,正如《四库全书总目·天中记》所说:“明人类书大都没其出处,至于凭臆增损,无可征信。”(三)伪书较多,书贾为了牟利,多伪托名人,滥编类书,例如杨慎编《可知编》、汪道昆增订《五本霏玉》、李攀龙《诗学事类》和《韵学渊海》、王世贞《异物汇苑》和《汇苑详注》,王室懋《古今类腴》等类书著者均非其实。
 
    清代类书据《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著录,共146部、13847卷。清代初期,特别是康熙、雍正两朝,类书之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编纂的类书,如敕撰《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骈字类编》二百四十卷,《分类字锦》六十四卷,张廷玉等编《子史精华》一百六卷,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四百四十三卷,《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都远远超过前代。
 
    其中,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为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分为六个汇编,三十二典,六一○九部。此书收录有不少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文字翔实,实为今日查核典故、考经证史的重要依据和凭借。
 
 
    另外,比较著名者还有陈元龙编《格致镜原》等。
 
    以上实力类书的编撰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每逢改朝换代或政治动荡之后,官方例有编撰类书之举。例如《皇览》编于曹魏统一北方之后;《艺文类聚》编于唐初;《三教珠英》编于武则天掌权之后;《太平御览》等编于宋初平定南方之后;《永乐大典》编于“靖康之难”之后;《古今图书集成》编于胤禛挫败政乱之后。类书往往成为历代统治者粉饰太平的工具,有其明显的政治目的。
 
    类书编写如此之盛,寻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不难肯定,这是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专制”下形成的“怪胎”。它是统治阶级出于笼络士大夫这个政治上的需要,以加强对他们的控制,所谓“迟其岁月,困其心志”,使之“具老死文字间”。(刘壎《隐居通议》卷十三)这一点从最早的类书《皇览》的名字就可看出究竟。为什么要取名《皇览》呢?顾名思义,是编给帝王浏览的。又如《初学记》乃是为唐玄宗诸皇子作文参考而纂修。《大唐新语》记载,玄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再如宋初敕撰《太平编类》一千卷,太宗每日阅三卷,一年读毕,赐名《太平御览》。其实,无论是唐宋初期之纂修类书还是明成祖之敕修《永乐大典》以及康、乾敕修类书,均是此意。由此可以看出,类书主要是应上层统治阶级首先是封建帝王的需要而编纂。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