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
时间:2012/5/31 16:29:0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采集侠 浏览量: 561
民俗收藏不可小觑
香盒、糕点模具、荷包……这些曾经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少。但用得少了,作为收藏品却越来越热。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民俗品的收藏正在成为一个热点,且每年有20%-30%的上升空间。
有人不屑偏门收藏
收藏家钟先生的家中藏品展示厅里,最重要的位置摆的不是他收藏的青花瓷、古陶器,而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几十款糕点模具和成套的香盒。
“这些糕点模具是明清时代的德化瓷,香盒就是古代女人装胭脂用的,这些是漳州窑素三彩。”最让钟先生得意的是,据他所知,在糕点模具和香盒中,他的收藏是最齐全的。
“你收藏这些干吗啊,又值不了几个钱。”对这些偏门收藏,很多收藏界的朋友看了也都很不屑。钟先生却认为自己也不是看中它们的价值,而是作为自己入门的学习样板。“看看它们的灌浆、釉色啊。”
在一本藏品的书籍中,钟先生看到了一款寿字糕点模具的介绍,属明代白釉瓷,款式跟自己的收藏极为相似,专家估价是50万到100万元之间。不过,钟先生倒是很淡然。“我如果出价几万卖给别人,人家会说我是傻子呢。”
收藏价值渐被看好
据了解,近两年来,民俗藏品逐渐受到重视。
收藏家丁建南告诉记者,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包含婚丧嫁娶、时令节日,甚至日常生活,民俗藏品的内容也就相应地很丰富。
丁建南说,和传统文物相比,民俗品在工艺上不是很精细,不能作为顶级文物来收藏,但它们承载了民俗的历史,那种出自民间的返璞归真的艺术气质也是让人备感亲切。“可以说,民俗品的收藏价值正在逐年上升,能达到20%-30%。”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民俗藏品,包括民俗文物,都越来越少了,这也是民俗品收藏价值提高的一个原因。
丁建南建议,现在收藏民俗品比较容易,但收藏者最好是成系列或成套地去收藏,从整体的藏品可以看到演变的历史,这样收藏价值也会比较高。 (新 浪)
■ 链接
防止文物外流
民俗文物是一个民族民俗特征的再现,是研究人类学、民族学的“活化石”。保护民俗文物,便保存了对民族文化的记忆。
近来,有媒体报道了我国民俗文物大量外流的事件,尤其是许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俗文物为国外人士大量收藏。造成“有些民俗文物在国内已十分罕见,但在国外却被大量收藏,因此,国内学者要研究一些中国民俗要到国外去看实物资料。”
文物专家认为,在防止民俗文物流失方面,人人都能有所为。比如,大家都重视民俗收藏。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要善待家中被“淘汰”的“老家什”;作为民俗文物收藏爱好者,要提高对民俗文物的认识,不要把珍贵的民俗文物当作换取“外币”的砝码。 (曾 真)
(责任编辑:LPP)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