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英与黎侯虎 虎年邮票图案是一只布老虎
时间:2012/7/27 15:25:00 来源: 山西会馆网 浏览量: 1239
说到布老虎,不能不说黎城县谷驼村的农妇高秋英和她的"黎侯虎"。高秋英从20岁起就开始缝制布老虎,30多年来,她亲手缝制的布老虎有500多个。制作工艺在保留了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工艺和版样,她制作的布老虎独具特色,虎虎生威。因黎城县为古黎侯国所在地,人们便起把高秋英制作的布老虎称作了"黎侯虎"。1997年春天,国家邮电部发出通知,征集1998年戊寅年生肖邮票图案。黎城县邮电局将高秋英做的布老虎送去,被选中做成1998年虎年生肖邮票图案,长治市1998年1月5日召开邮票首发式,"黎侯虎"邮票成为山西省继壶口瀑布、应县木塔之后,又一载入集邮史册的艺术珍品。
山西省黎城县古称黎侯国,商周时期,“虎”是黎地的图腾,从黎城西关村出土的西周古墓可以证实,虎形器在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及祭祀等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黎城民间对虎的喜爱延续了几千年,虎器形态多样,有玉石、草编、剪纸、根雕、刺绣等等,但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当属黎侯布老虎。2008年,布艺黎侯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侯虎的文化价值随之在更大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其经济价值也逐渐在当地得到开发利用。
虎年邮票带来的改变
当地有给刚出生的小孩“望满月”的习俗,在满月那天,由孩子的姥姥拿上“虎”,放到小孩怀中,祝福小孩像虎一样健壮……这种习俗世世代代留传下来,深深植根于黎城人的生活中,寄寓着百姓祈福避邪的美好愿望。
在太行山深处的山西黎城县,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黎侯虎,就像读一本意味深长的乡土小说。
故事的场景始终离不开那些农家小院。太行山的农家小院,具有北方民居特色,多是四合院,而向阳的一面常常是一排窑洞。浓荫蔽日的树木,或长在院子里,或长在院子外,阳光透过树荫,洒进小院,一闪一闪的令人目眩。初夏的太阳并不灼热,淳朴的农家妇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搬个板凳坐在窑洞前做针线活。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些穿针引线的农家妇女。
首先认识的是黎城县赵家山村谷驼自然庄的高秋英。高秋英如今已经是当地的名人,但当年她是“偶然”被发现的。1996年,她与同村的靳苏英、申朝霞张罗着做布老虎,因为姐妹仨的女儿都怀孕了,像她们的长辈那样,她们准备给即将出生的外孙儿做个布老虎当礼物。
当地有给刚出生的小孩“望满月”的习俗,在满月那天,由孩子的姥姥拿上“虎”,放到小孩怀中,祝福小孩像虎一样健壮,然后小孩母亲再把“虎”放在小孩的身旁,虎头冲向小孩身体,示意这只“虎”能护佑孩子健康成长。这种习俗世世代代留传下来,深深植根于黎城人的生活中,寄寓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黎城县邮电局局长赵国旗也是这个村的人,当时看到3个妇女做的布老虎,他想到国家邮电部门正在征集虎年生肖邮票图案,灵机一动,从高秋英她们做好的布老虎里挑了一只,送到北京参加虎年生肖邮票图案的评选。意想不到的是,由高秋英做的布老虎从数十个图案中被选中了!黎侯虎就凭着这样一个看似完全偶然的机会走出了太行山。
做布老虎是太行山里世代延续的一项民间习俗。高秋英记得,她姥姥就曾经给她做过布老虎,而她刚当母亲的时候,也为自己的孩子做过布老虎。尽管如此,布老虎的形象却是不尽相同,100个妇女能做出100个布老虎的样子。高秋英她们在黎侯虎被选上生肖邮票图案以后,开始把布老虎的形象确定下来。
首先是布老虎缝制的技术,经过“规范”,今天已经被分为6个步骤:第一步要选择代表喜庆、吉祥的红黄两种颜色的布料;第二步将虎身的两大块布料和虎身花纹裁剪备用;第三步将虎身两大块部位严严实实地缝好;第四步往虎身内填充木屑使之成形;第五步将眼、眉、耳等部位绣制好;第六步是将事先裁剪好的花纹粘贴虎身,再将事先绣制好的眼、眉、耳等缝制在相关部位,一件布艺黎侯虎就算完成了。
其次是布艺黎侯虎的尺寸,过去并没有统一的“规矩”。如今,高秋英她们划分出大中小3种型号,最大的1.2尺。布老虎各个部位的缝制也都进行了“规范”,比如布老虎的眉毛要缝14针,等等。有了这样一些缝制“标准”,黎侯布老虎从形象和文化内涵上都更加明确。这样,四肢粗胖、四足稍稍外撇、虎头微微昂起的黎侯布老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民俗学专家们也认为,它代表了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悠久的虎文化。
选上虎年生肖邮票图案以后,黎侯布老虎成了当地的一个品牌,高秋英被县里有关部门安排到各个乡镇办培训班,传授制作技艺,这位农家妇女还成了县人大代表、长治市劳动模范。2008年,随着布艺黎侯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当然也就成了传承人。
赵丽英是高秋英的“学生”,虽然同在一个村里生活,她却是1998年以后参加了高秋英办的培训班才学会缝制布老虎的。在年龄上,她们几乎是两代人,高秋英已经65岁了,赵丽英才46岁。采访高秋英时,说起这项手艺的传承,她一再提到赵丽英,一再称赞她“学得快,最用心,手也灵巧”,说她“舍得下功夫”。
也许因为是两代人,赵丽英对于黎侯虎的理解,多少和高秋英那代人有些不同。她一开始就想到过变化。黎侯虎“出名”以后,好多人来购买,她和她的年轻姐妹们就想,布老虎能不能有别的样子呢?传统的黎侯虎都是站立昂首的样子,她曾经尝试着做了一只趴着的虎,但这个布老虎形象最终没有被人们所接受。“大家觉得,趴着的不像黎侯虎。”赵丽英说,仅仅做了1只,她就放弃了。
但人们对于黎侯虎的确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要求。2003年前后,外地一家旅游景点希望能有两只个头“大”的布老虎安置到景点里。村里的妇女都习惯于最大做到1.2尺,没有人敢接这个活,赵丽英却决定试试。
刚开始赵丽英以为,只要在原来样子的基础上按比例放大就可以了,谁知布老虎有了尺寸的区别,在工艺上的要求就完全不同了。她用旧床单布做试验,但做出来后人们都说“不像黎侯虎”。于是,她又研究了黎侯布老虎身体不同部位的比例,按照这样的比例用废旧衣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最后,终于做成了1.3米长的布艺黎侯虎!
在黎城县文博馆里,陈列着一只大型的布艺黎侯虎,那就出自赵丽英的手。1米多长的老虎,虽然还是一副憨态可掬的黎侯虎形象,但气势要比尺许长的布老虎大多了。赵丽英算了算,从2003年到今天,她已经做过11个这样的大型布老虎。
看懂黎侯虎的文化内涵
作为黎城县文化局局长,王苏陵虽然不会缝制黎侯虎,但却懂得黎侯虎。在王苏陵眼里,每一个黎侯布老虎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个文化符号。黎侯虎的制作工艺集中了诸多艺术元素,每一个要素,都与黎城百姓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在那些农家小院里看黎侯虎,那是一件件手艺活;听王苏陵讲黎侯虎,才真切地感受到黎侯虎那厚重的文化韵味,才找到了认识黎侯虎文化意义的路径。
作为黎城县文化局局长,王苏陵虽然不会缝制黎侯虎,但却懂得黎侯虎。在王苏陵眼里,每一个黎侯布老虎不仅
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个文化符号。黎侯虎的制作工艺集中了诸多艺术元素,每一个要素,都与黎城百姓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黎侯布老虎的外表用黄色棉布作底色,腹颔部配以红布,黄红两种颜色是布老虎的基本色彩,也正是北方传统文化中代表喜庆和吉祥的颜色;布老虎的鼻子是一片倒立的树叶,眉毛由刺绣而成,眼睛的结构却如同根雕,身上的花纹则类似剪纸。最奇妙的是4只爪子,虎蹄足端处都饰以篆书体“心”字形象。虎被祖先视为神兽,“虎”与“福”谐音,故在民间有赐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老虎为兽中之王,是坚强、勇敢的象征,因此,虎形器物常被人们用来避邪。
“黎侯虎的形象敦厚、健壮、憨态可掬,”王苏陵说,“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虎的原始崇拜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等。”
听了王苏陵的解析再看黎侯虎,确实给人不一样的感觉。那外撇的四足,呈扎地生根状,坚实有力;那昂起的头,天真的憨态中,露出虎虎生威的精神劲。整个黎侯虎造型无尖角、硬刺,突出团块美,显现出一种质朴的简约美。
王苏陵是土生土长的黎城人,小时候穿过老虎鞋,戴过老虎帽。后来,他在县邮电局工作,走村串户送报纸,在农村看到了更多的“虎”的信息:房屋顶上有砖雕的“虎”,结婚办喜事有画的虎,生孩子过满月有布老虎。但他真正从传统文化的内涵来理解黎侯布老虎,还是从1997年黎侯虎选上虎年生肖邮票图案开始的。1998年1月5日,由虎年出生的邮票设计师王虎鸣先生设计的憨态十足的“黎侯虎”生肖虎票发行了,这枚被命名为“虎虎生机”的虎票图案是以高秋英缝制的黎侯虎为原型,这在山西特别是黎城引起了轰动。
当时参加评选的有“山东虎”、“秦岭虎”等,而“黎侯虎”能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引起了王苏陵的思考:既然许多地方都有布老虎,为什么黎侯虎能被选为生肖邮票图案?黎侯虎在各种布老虎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006年,黎城发现了一处西周古墓群,在发掘中发现了一只玉石虎。这只虎与黎侯虎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那该是怎样的关系?当时已是黎城县文化局局长的王苏陵到
太原、北京请教专家学者,不懈地找寻黎侯虎的文化意义。这番探寻,王苏陵发现了一些历史记载,丰富了他对黎侯虎的认识。如今,他总爱把这些故事讲给来访的人听:
黎城古称黎侯国,是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左传》记载说,商纣王为了逼各诸侯多进贡,在黎城举行了一次威武的阅兵仪式,但东夷首领拒贡赋而叛商。他们认定灭商之前不把黎侯国灭掉,将后患无穷,由此有了《尚书》中提到的“西伯勘黎”。这次由周文王亲征攻打黎侯国的战役伤亡较大,久攻不下。进退两难之时,一位谋士献计,不能得胜是因为黎侯国有一块上天赐给的玉石虎,此虎灵气甚高,能保一方平安。周文王于是挑选一位武艺超群的高手,装扮成黎民百姓,混入城中将玉石虎盗走。果然,没有几天,周文王的军队就将黎侯国攻克。黎侯国灭掉了,但没过多久,周文王与那位献计的谋士相继病逝,人们说这是因为他违背天意,残杀了众多黎民百姓。为此,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不仅将盗走的那块玉石虎归还给了黎侯国,还将逃亡的黎侯国君请回,恢复了黎侯国。黎侯国国君死后,将那块镇国之宝玉石虎随葬。后来,为了纪念那神虎和黎侯国君,百姓纷纷用不同材料制作成各种老虎取名为黎侯虎或黎国虎。几千年来,黎城人对虎的喜爱有增无减,而西周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玉石虎也正是当年陪葬黎侯国君的那件玉石虎。
“黎侯布老虎就是在这样悠久的历史中发展到今天的。”王苏陵说。
故事听起来有些离奇,却流传甚广。
正因为对黎侯布老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王苏陵和他的同事们才更加积极地推介黎侯虎。去年,经过他们积极申报,布艺黎侯虎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通的民间手工艺黎侯布老虎,逐渐成为带动黎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产业。
千年布艺焕发虎虎生机
如今,山西黎城县已经形成以黎侯虎为主,与当地民间刺绣、鞋垫、虎头鞋、虎头帽、香包、绣球、草编、剪纸艺术等汇集为一体的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
自从黎侯虎成为虎年生肖邮票图案以后,黎侯虎的名声传扬了出去,喜欢黎侯虎的人越来越多,布老虎的制作和销售在黎城县悄然兴起。黎城县妇联组织高秋英等几个早期缝制布老虎的妇女到各个乡镇授课,辅导更多的妇女来学习缝制方法;又发起成立了太行工艺品有限公司,专门组织和销售黎侯布老虎,黎侯布老虎在黎城县逐渐成为农家妇女的一项家庭副业。
在黎侯布老虎的销售队伍中,停河铺村的苏兰布艺有限公司比较特殊。2007年,停河铺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成立各种合作组织。停河铺村的王苏兰和她的几个姐妹们合计了一下,就成立了“苏兰布艺有限公司”。说到成立这个公司的目的,这位憨厚的农家妇女直截了当地回答,是“为了打名气”,“为了让我们做的布老虎多卖点钱”。刚开始的时候,她们把做好的布老虎卖给本县的人。后来,她们在长治市联系到一个销售点,每月可以固定销售100多个。如今,这些农家妇女已不仅仅是黎侯布老虎的制作者,还自己组织经销。54岁的杨苏娥也是苏兰布艺公司的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凭这项手艺,每年能赚10000多元钱。
现在,黎城县有许多这样的销售公司,除了卖黎侯布老虎,还销售农家妇女的其他手艺活,比如鞋垫、布鞋、老虎帽等等。记者看到一份资料,2005年,高秋英她们所在的村庄就有320多名妇女缝制黎侯虎,仅此一项就为本村增加收入150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2100元;当时,黎城县全县缝制黎侯虎的人已达3000多人,年人均收入5582元。记者没有找到有关这方面的详细统计资料,但在好几个村都看到妇女们农忙之余缝制布老虎的情景。
如今,山西黎城县已经形成以黎侯虎为主,与当地民间刺绣、鞋垫、虎头鞋、虎头帽、香包、绣球、草编、剪纸艺术等汇集为一体的民间工艺品生产基地。黎侯布老虎作为一个品牌已经走出山西,畅销上海、北京、珠海等10多个大中城市,在许多大型商场设立了专柜。黎城县还因黎侯虎手工艺,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一经过千年演变的民间手工技艺,焕发出虎虎生机,走出农家小院,走出太行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