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峨嵋岭地带、黄河与汾河交汇处,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鼓乐万荣花鼓。每逢喜庆佳节,花鼓舞者就会扎起红绸,在头、腰、脚等部位挂上花鼓,随着大锣、铜钹的打击声一
在黄土高原峨嵋岭地带、黄河与汾河交汇处,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鼓乐——万荣花鼓。每逢喜庆佳节,花鼓舞者就会扎起红绸,在头、腰、脚等部位挂上花鼓,随着大锣、铜钹的打击声一边舞蹈一边上下击鼓,动作奔放有力,深受群众喜爱。
万荣花鼓的传承主要靠口传身授,而如今精通花鼓表演的人却越来越少。在山西省万荣县南景村,就有一位为花鼓传承而坚守了大半辈子的老人——王企仁。今年72岁的王企仁从七岁起就跟随长辈学习万荣花鼓,成年后开始走街串巷表演。花鼓表演一度非常盛行,每次表演都很热闹,但后来受种种原因影响,花鼓的表演者越来越少,演出也渐渐少了。王企仁很是发愁,为了让花鼓传承下去,老人对花鼓进行了创新,更改了花鼓绑缚的位置,增加了全身花鼓的数量,使表演更有观赏性,表演需要的人数也减少了。王企仁的创新花鼓被广泛学习,不少花鼓表演队伍也因此存活下来。为了让花鼓影响更多的人,王企仁还把万荣花鼓编成健身操,免费教授给大家。
2011年,万荣花鼓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王企仁也被确定为传承人之一。如今,王企仁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情就是带徒弟,南景小学每周一次的花鼓传承课老人都精心准备。看着村里的娃娃在台上稚嫩的表演,王企仁觉得,只要孩子们喜欢上万荣花鼓,这种古老的民间鼓乐就有了传承的希望。

2012年7月16日,王企仁(前)和搭档田高师在排练万荣花鼓《老来乐》

在山西万荣南景村,王企仁(前)和搭档田高师在排练万荣花鼓


(责任编辑:李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