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老农民坚守50余年搜集民间口头文学
时间:2013/1/10 9:13:00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刘怀丕 浏览量: 650
刘润恩是山西省襄汾县的一位农民。过去50多年,他踏遍襄汾县的山山洼洼,走访数千位老翁村妇,搜集了大量民间口头文学,整理出版了十几本书,被当地人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当代蒲松龄。
襄汾县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大量传说故事、幽默笑话、歌谣民谚、谜语曲艺以及歇后语等,涌现出许多善说故事的“古话篓子”。
“过去农村人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一年难得看上一台戏,最大的乐趣就是听‘古话篓子’讲故事。”刘润恩说,不管是在田头、村口或火炉旁,人们看到“古话篓子”,总会让给讲上几段。
刘润恩从小就是个故事迷。中学时期,他爱好文学,在老师的影响下喜欢上了搜集、改编民间故事和笑话,且终其一生乐此不疲。
为了搜集故事,刘润恩一有时间就去找“古话篓子”听故事。有些“古话篓子”不干了,嫌他耽误自己的事。刘润恩上烟送酒赔笑脸,还帮着干活,用诚心感动了他们。“古话篓子”们无话可说,主动把肚里的故事一个个掏给刘润恩。
“只要搜寻到一个‘古话篓子’,就等于找到了一个‘矿窝子’。这‘窝子’里可能有铜有铁有金有银,还可能有你想象不到的珍稀矿藏。”刘润恩介绍,从“古话篓子”关振南一个人那里,他就掏出来了长长短短431个传说、故事和笑话,整理编辑后,专门出版了一本《古话篓子关振南作品专辑》。
“古话篓子”大多年事已高,不时有人去世。刘润恩感叹很多故事没被传承下来就被带走了,同时感觉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抢救快速消失的民间文学。
此外,影视和网络的崛起,对传统的、以口述形式存世并传承的民间文学造成了毁灭性冲击。为此,刘润恩忧心忡忡,就在2009年发起了抢救民间文学的征文大赛。到活动结束,刘润恩收集到各类民间文学作品近3000件,编辑出版了《盘道民间文学》《张良的传说》《赵氏孤儿的传说》等书。
如今,刘润恩搜集的民间故事成为襄汾县两大文化名片之一。他在当地的名声大了起来,一些人看到民间文学的重要性,自愿加入到他的队伍。现今刘润恩成立了工作室,团队成员包括老中青三代人,职业涉及教师、农民、公务员和商人等。
“看到有这么多人出钱又出力,义务来干抢救民间文学这个事,我的干劲更足了,希望能为后代保存更多的原生态故事。”刘润恩说。
(责任编辑:李晋良)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