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吹歌大王”卢补良的唢呐人生
时间:2013/3/1 9:20: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作者: 郭小强 浏览量: 874
“全国吹歌大王”卢补良
“晋北鼓吹”又称 “忻州八音”,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盛行于忻州、定襄、原平、五台一带。逢年过节、红白喜宴、开业庆典,当地人都会请八音会班子吹打助兴;元宵节街头闹红火时,八音演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项目。在“中国八音之乡”的忻州市忻府区,能够听到“全国吹歌大王”卢补良等人的八音演奏表演,更是市民的一大乐事。
2月21日,记者专程走访了忻州八音会的领军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北鼓吹唢呐艺术传承人卢补良。
结缘唢呐原为谋条生路
2月21日下午,忻府区解原乡解原村春联盈门、灯笼高挂。向村民打听卢补良,每个人都会热情地介绍这位家乡的名人“小狗”(卢补良的小名叫小狗),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卢补良家是典型的农家院,红色的大门,门洞里放置着几个大号音响。屋内陈设简单,没有想象中音乐艺人的“阔绰”,墙角一台老式钢琴和一个拉杆乐器箱似乎在诉说着这位艺人的“故事”。见记者四处打量,今年53岁的卢补良说:“这几年都把钱用在八音事业上了,没啥家当。”
点燃一根烟,卢补良深深地吸了一口,回忆起自己学习唢呐的经历:“当初学唢呐就是为了谋求一条生活的出路。”卢补良家里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过去家中十分贫困,仅靠父母种地养活全家,他经常饿肚子。16岁那年,还在读书的卢补良想自谋出路。当年,村里八音世家传人武贵兰的唢呐吹奏得很出名,他便开始学习起了吹笙和唢呐等。“当年父亲死活不同意我学习吹唢呐,认为农民的孩子就是要种地,而且吹乐器是用气的活儿,怕影响身体,更怕‘吹鼓手’地位低,不好娶媳妇,所以,我只好偷偷地把乐器藏起来。最后,还是舅舅出面,每月出资5块钱补贴家用,父亲才勉强同意我学吹唢呐。”
从那时起,卢补良一边读书,一边学习吹唢呐。之后,他还不断跟随一些鼓吹班子跑事宴挣工钱,既锻炼了技艺,又有了一定的收入,让他对学习吹唢呐更上心了。“文革”后,当地的八音唢呐吹奏逐渐恢复和盛行起来,卢补良也迎来了唢呐人生的第一个大的转折点。1981年,忻府区奇村一带举行“北殿古庙会”,从忻府区、定襄、原平、五台一带召集了38个鼓吹乐班进行比赛。时年21岁的卢补良第一次登台献艺,便凭借着过硬的唢呐吹奏技巧一举夺冠。赛后,他被原忻州地区北路梆子剧团吸收为专业的唢呐演奏员,领上了工资,端上了“铁饭碗”。
吹奏成了“全国吹歌大王”
谈话间,卢补良的手机几度响起,多是想邀请他外出展演唢呐吹奏,卢补良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今年正月十五,我已经答应在忻府区演出了。无论有多少人邀请,我都会拒绝,我还是想先给咱家乡人好好吹吹唢呐。”
1987年,卢补良组建了民间“小狗鼓乐班”,当上了班主,跑起了红白喜宴等。同时,他还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借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鼓乐班名气。
1994年,卢补良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新人新作精品一绝展夺得了银奖。
1996年,卢补良参与拍摄的电视剧《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剧情主要以他的团队跑红白喜宴为素材,在全国电视剧大赛中获得了金奖。从此以后,他与团队不断在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露面,引来很多观众的热捧,也正因为如此,忻州的唢呐文化产业也被推向全国。
说到这儿,卢补良有些不好意思:“那时,我有些骄傲了。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他带着博士生来忻州采风,想听我演奏《八大套》。其实,当时我只了解些皮毛,于是我就糊弄着给他们吹奏,没想到人家对《八大套》颇有研究,我丢了大面子。从那以后,我一边认真练习技巧,一边开始寻找资料,认真研究濒临失传的《八大套》套曲唢呐吹奏艺术。”
潜心琢磨新曲目,认真提高吹奏技术,每天晚上练习唢呐成了卢补良的必修课。卢补良的妻子说:“唢呐就是他的命根子,每天都要鼓捣两下。女儿受他的影响也喜欢上了音乐,考到了忻州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后也进了他的鼓吹乐班成了钢琴手。”
随着八音文化事业在忻州的发展壮大,卢补良与他的唢呐人生迎来了春天。2006年7月,卢补良带团代表山西参加了“全国首届民间吹打乐大赛”和“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大赛”,以一曲《山水关豪情》,捧回了忻州首个唢呐吹奏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卢补良个人荣获“全国吹歌大王”称号。2006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之乡评审委员会命名忻州市忻府区为“中国八音之乡”,同时,确定忻州市忻府区为“中国八音文化研究基地”。
卢补良和唢呐艺术团不断参加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举办的各种活动,声名远扬。2006年参加“中国民间经典音乐会”,精彩的演奏博得了包括50多个国家使节及夫人在内的听众的热烈掌声;2007年应邀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世界音乐周暨中非音乐对话”,有30多个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对他的演奏频频点头、啧啧称赞。2009年,卢补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北鼓吹”唢呐艺术传承人。
手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北鼓吹’唢呐艺术传承人”“民间艺术大师”“全国吹歌大王”等证书,卢补良自豪地说:“这些荣誉在山西都是惟一的。”
鼓吹文化欲登国际舞台
当日20时许,卢补良每天吹唢呐的时间到了。他拿出拉杆箱,如数家珍般将唢呐部件摆到桌子上,开始小心翼翼地组装,很快3支长短不一的唢呐组装完毕。随后,他将乐谱摆在面前,开始吹奏。吹完一曲《大得胜》后,卢补良的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天真笑容。
2010年,晋北鼓吹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八大套》专场音乐会;2011年,晋北鼓吹正式入编中国大专院校音乐教材;2012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晋北鼓吹进行验收,同年,卢补良首次在山西省戏曲学院把晋北鼓吹搬上大学课堂,他本人也被多所院校特聘为客座教授……多年来,卢补良吹唢呐的技巧吸引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北京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全国20多家高校的6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前来学习。
目前,经过卢补良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和资料收集,濒临失传的《八大套》曲目已有5套完成,剩余3套资料已收集完毕,前来验收的专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卢补良说:“元宵节前,我受到忻府区的邀请,要在元宵节给家乡人民演出,这是我最大的荣耀,我义不容辞。”
记者了解到,元宵节过后,卢补良还有很多活动要参加,目前,他正在策划一个大型国际演出,准备带着晋北鼓吹走上国际舞台,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李晋良)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