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快板大王毕革飞
时间:2013/4/15 9:56:00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 皇天后土网 浏览量: 696
毕革飞(1919年——1962年),山西省高平市北诗镇秦家庄村人。毕革飞18岁参加革命,一直在部队做宣传工作,在解放战争时期立过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大校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防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于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解放军文艺》编辑组组长,是第一届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最为重要的是,毕革飞作为快板诗的代表作家被写入文学史。赵树理在为《毕革飞快板诗选》写的序中这样评价毕革飞:“毕革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身经百战的政治干部,是我国优秀的助业作家。”
1919年,毕革飞出生在秦家庄村的农民家庭里。据毕革飞的儿子毕惠高说,他的父亲早年读过私塾,学过《三字经》、古典诗词等形式上类似于快板的东西。当时山西各地的广大农村,多有编快板、读快板的风尚,晋城也不例外。私塾的学习和乡间的耳濡目染成为他日后写作快板诗的源泉。
1937年,毕革飞考入山西省立第四初中。这一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毕革飞遂加入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即牺盟会。1939年,他由牺盟会加入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开始了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涯。1940年,毕革飞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并于这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5月,日军进犯中条山地区。此时,毕革飞参加了艰苦的开辟中条山的作战。一次,毕革飞领三个战斗小组在反“扫荡”中完成了保卫物资的任务,归置部队,首长命其用通俗形式把英勇的故事写出来,毕革飞便用快板鼓词写了一些东西说与战士听,受到战士的欢迎,于是他摸索和体验到,快板是士兵喜闻乐见的形式。1942年春,在一次中条山的作战中,毕革飞的脚被打伤,于是被调往专门的宣教部门,从此时起,毕革飞开始了他部队宣传干部的写作生涯,用作品积极有效地配合作战。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迄今为止,毕革飞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1943年10月于山西沁源县写的快板鼓词《石头阵大败鬼子兵》,讲的是日军围困沁源时,沁源民兵进行的机智、不屈的斗争。
抗日战争结束,内战开始。毕革飞在解放战争中参加的较大的战役首先是运城战役。运城解放后的1948年3月7日,艰苦卓绝的临汾战役打响。在临汾前线,毕革飞迎来了他快板诗创作的辉煌时期。此时他的快板诗作品数量可观,内容与具体战斗细节紧密配合,并把快板诗发展成为“战壕传单”,直接进行现场宣传鼓动,介绍切实的作战方法,具有无形有力的战斗力量。这一批快板诗,是毕革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标志着毕革飞快板诗创作的成熟,奠定了毕革飞日后在人民解放军中和文学史上的双重地位。他的“快板科长”“快板大王”的绰号也是得于这一时期。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太原解放的第二天,第18兵团和19兵团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向西北进军,配合第一野战军主力,消灭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及马步芳、马鸿逵的武装力量。毕革飞自参军以来,一直战斗在晋东南、晋中、太原等地,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太原解放后,山西再无战争,毕革飞于此时离开了山西、华北,随60军赴陕作战。胡宗南退到成都盆地后,毕革飞又随军入川千里追击。后成都解放,进入建设时期,18兵团奉命撤销,所辖各军分别组成川西、川北、西康军区,毕革飞分到了川西军区,属川西军区政治部。1950年11月,西南军区政治部出版了一套部队文艺丛书,丛书之一是毕革飞的《快板唱胜利》,这是毕革飞的第一部快板诗集。
1951年春,毕革飞赴朝,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宣传科科长。1952年回国后,毕革飞与妻儿定居北京。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后又成为第一届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曾协助赵树理主办《说说唱唱》刊物。此间,毕革飞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防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1962年12月8日,毕革飞因病去世,年仅43岁。在医院里,他写了《送货上门该“表扬”》和《神枪手,喜战机》。这最后两首诗均是战斗题材,体现了这位戎马一生的战士对战争刻骨铭心的记忆。两首诗依然用的是他最得手的快板诗形式,向我们传达了这位“快板大王”对快板诗由衷的喜爱。快板诗已融入他的血液,成为他生命中最闪亮的光彩。
快板诗这种形式,在毕革飞的手中变成最有力的宣传工具、战斗工具。毕革飞是我国快板诗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山西人民的优秀子弟。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