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民族民俗频道首页 56民族 民俗风情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民俗禁忌 民俗趣谈 民俗时尚 民间音乐舞蹈 民间艺人 民俗史话 民俗收藏 民俗论坛

塔吉克族的娱乐方式及信仰

时间:2013/9/18 15:12:00 来源: 中国民族网 浏览量: 421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以古尔邦节、肉孜节和圣纪节为三大主要节日。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肖公巴哈尔节(迎春节)、皮里克节(灯节)、祖吾尔节(引水节)、铁合木祖瓦斯提节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以古尔邦节、肉孜节和圣纪节为三大主要节日。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肖公巴哈尔节(迎春节)、皮里克节(灯节)、祖吾尔节(引水节)、铁合木祖瓦斯提节(播种节)等。

  

每年三月的肖公巴哈尔节是迎接一年开始的节日,节期为三天。届时,家家户户清扫尘土,在墙上用面粉撒出美丽的花纹,以示祝福。节日这天,人们在推举的“肖公”(互相贺节的领头人)带领下去各家祝贺,预祝来年丰收。接着,大家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节。妇女们衣着美丽大方,等在家门前,向来客左肩撒白面粉,以示吉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均准备丰盛的食品,以待来客;青年人则载歌载舞,并举行赛马、叼羊、摔跤等活动。节后,人们便开始准备春耕生产。

  

皮里克节在每年伊斯兰教历8月的头两天。节前,家家均做“卡乌日”草火把(将草用棉花裹好,上面涂满酥油);节日傍晚,全家每人点燃两支自制的小酥油烛,在烛前共同祈祷,求上天降福。每家都有人上屋顶插一个扎在长杆上的大火把,召唤吉祥。节日晚上,从山村到牧场,村村火把高照,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玩乐通宵。次日,各家去扫墓。

  

铁合木祖瓦斯提节,意为“播种节”。届时,各家下田做象征性的犁地和播种,互往身上泼水,以示庆贺。

  

塔吉克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有传说、故事、诗歌、舞蹈等。诗歌是口头文学中最重要的形式,人们在各种场合往往触景生情,即兴演唱,较著名的有《雄鹰》、《白鹰》、《聪明的宝石》、《利克斯尔》、《各式各样的》等“玛卡姆”(大曲)。这些诗歌有的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有的表达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故事、传说大都以爱情为题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希望,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塔吉克族特有的乐器有“纳依”(用鹰翅骨做的短笛)、巴郎孜阔木(弹拨的七弦琴)、热朴甫(弹拨的六弦琴),其中,纳依和热朴甫是塔吉克族最喜爱的两种乐器。

  

塔吉克族舞蹈形式多样,有鹰舞、习俗舞、模拟舞、傀儡舞和歌舞戏等,其中以鹰舞最为著名。鹰在塔吉克民间传说中是英雄的象征,鹰舞多为双人舞。舞蹈时,舞者屈膝、耸肩,模拟雄鹰展翅飞翔、回转盘旋等动作,其动作刚健、强劲,并用鹰笛、手鼓等乐器伴奏。

  

历史上,塔吉克人曾信仰过祆教、佛教等多种宗教。这两种宗教文化至今在塔吉克族中还有遗存。约10世纪,塔吉克族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公元11世纪在著名的塔吉克诗人和伊斯玛仪派的传教士纳赛尔•霍斯鲁的劝说下,开始遵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支派——伊斯玛仪派。塔吉克族的宗教活动较少,清真寺也很少。部分老人每天在家中作两次礼拜外,一般群众仅在节日进行礼拜。

  

塔吉克村落中设有“加玛艾提哈纳”(聚会所),其结构、布局与清真寺不大相同,如不设伊玛目站立之位的壁龛,而在两面墙上设有悬挂伊玛目画像的龛洞。加玛艾提哈纳举行宗教活动时,非本派信徒不准入内。

  

伊斯玛仪派的主要经文为“雅森”和“苏尔”。礼拜时,念“穆罕穆德我念着你!阿里我念着你!”101遍,叩头一次,再重复赞念五遍。虔诚的信徒念经时用念珠记遍数,并十分珍视念珠。

  

塔吉克的信徒分别归属于若干依禅。由阿迦汗委派的依禅,在塔吉克信徒中享有特殊地位。依禅的职位世袭,没有教区。他们各有若干名海里派作为自己在各地的代理人。海里派在自己居住的村子里主持婚丧典礼中的宗教仪式和其它宗教活动。

  

朝拜麻扎也是伊斯玛仪派的一项重要宗教活动。麻扎是伊斯玛仪派的“圣裔”之墓,或者是“圣裔”居留过的地方。在麻扎周围插着许多长木杆,堆着硕大的野羊角,放置着各种颜色的鹅卵石块。

(责任编辑:胡翠莲)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