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民族民俗频道首页 56民族 民俗风情 民间故事 神话传说 民俗禁忌 民俗趣谈 民俗时尚 民间音乐舞蹈 民间艺人 民俗史话 民俗收藏 民俗论坛

56个民族介绍(一)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地区

时间:2012/6/15 14:31:0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采集侠 浏览量: 1645

1 2 3 4 5 6 阿昌族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地区。我国境内的阿昌族现有2.77万余人,阿昌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由古代的“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

 

 

1    2    3    4    5    6

 

 

 

 

 

阿昌族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地区。我国境内的阿昌族现有2.77万余人,阿昌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由古代的“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远在公元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流域。公元五、六世纪后一部分向西南迁移,定居在陇川、梁河等地,元明后称为“峨冒”,今户撒地区自称为“蒙撒”、“蒙撒禅”、“衬撒”,梁河地区则自称为“汉撒”、“阿昌”,解放后统一定名为“阿昌”。 


    阿昌族宗教信仰中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是,神灵崇拜与鬼魂崇拜相混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阿昌男子会讲汉语和傣语,有的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阿昌族没有文字,故而也就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  


    阿昌族地区,依山傍水。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阿昌族的种稻历史悠久,曾培育出了被誉为“水稻之王”的良种。著名特产户撒草烟,远销缅甸。手工业较发达,门类很多,铁、木、石、银及酿造、刺绣、染色、纺织等,其中以打铁最为著名。阿昌族擅长打制好刀——户撒刀,又称“阿昌刀”。制宝刀的阿昌人性情却十分温和,刀不离身的小伙子,身上会时时带着一只音色优美的三叶箫,行路途中,劳作间歇,或是遇着意中人,便会吹起三叶箫,箫声枭枭,悦耳动听。阿昌族也过泼水节,内容有到山上采摘鲜花扎成花轿和花塔,围以载歌载舞,并把它作为“佛”的象征,敲锣打鼓的到河里挑来清水浴“佛”。“窝罗节”是阿昌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四举行。届时人们聚集到村中广场,载歌载舞,夜以继日。

 

 

 

 

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人口159.48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自治州大理已发展成为滇西重要的轻工业城市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礼仪主要有: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内大河家、列集一带。人口1. 2万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文。

    保安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商业在保安人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河家集市盛况空前,成为连接青海、甘肃等地的物资集散中心。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三十多个品种,畅销西北各地,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

    保安族还保存了一些与蒙古族相似的游牧民族的习惯,如喜爱摔跤、善骑射等。保安族以米面为主,吃牛羊肉,忌吃猪、马、驴、狗和一切凶兽猛禽肉。

    保安人婚礼一般都选择在伊斯兰教历的“主麻日”(每周星期五)举行,到女家举行婚礼。每年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宗教节日。

    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其中以炸馓子和油香最为普遍,不仅在节日期间,都要宰牛、羊、鸡、鸭。宴请宾客以全羊席最为隆重。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