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
时间:2013/7/4 9:56:00 来源: 文化中国 浏览量: 1065
目前人口总数为12370人。
民族概况
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喀什、乌鲁木齐、莎车、叶城等地。其余散居在各地城市。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乌兹别克族人口数为12370。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通用维吾尔文。
公元14世纪上半期,原属于蒙古帝国的钦察汗国。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公元1312——1341年)信奉伊斯兰教,统一了分散在中亚广大地区的各个部落,其汗国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其国人被称为“乌孜别克人”。《元史》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后成为族称。沿袭到今。15世纪时,钦察汗国瓦解,原来作为它的组成部分的白察汗国逐步强大起来·占据着今西伯利亚西和哈萨克斯坦的广大地区,居民主要是各种不同来源的突厥——蒙古游牧民,他们都笼统地被称作乌孜别克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白察汗国的一部分乌孜别克游牧民在昔班尼汗的率领下,南下进入中亚农业区。先后占领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乌尔根奇、塔什干等城市,推翻了帖木儿王朝,与当地使用突厥语、从事农业的居民融合,形成了中亚的乌兹别克人。
18世纪50年代,清朝统一新疆,在西北地区与浩罕等汗国为邻,中亚乌孜别克人、特别是商人来中国新疆的日益增多,当时被称为“安集延人”、“浩罕人”、“布哈拉人”等。起初,他们主要在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等城市活动,后来逐渐发展到南疆其他城市和北疆伊宁等地,其中有些人就在当地定居下来。19世纪60~70年代,英国扶植的浩罕国反动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时,也有一部分中亚乌孜别克人随着进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迁入新疆的中亚乌孜别克人为数也不少。
社会经济
由于居住在“丝绸之路”通过的地区。所以中国乌孜别克族在19世纪中叶以前,以经营商业为主。开始主要是组成商队,赶着数以百计的骆驼、骡、马往来于新疆与中亚各地之间贩运,后来逐步开设店铺,小商小贩则在牧区、农村和城市之间经商。以经营出口贸易为主的乌孜别克商人,在不同程度上依仗或依附于外国资本,但大多数小商小贩由于资金短缺,往往破产,沦为“洋行”及其附设的加工厂职工,有的则被迫改从农牧业生产。
乌孜别克也从事手工业生产,莎车地区的手工业比较集中,其中大多数是丝织业,1949年前,有些规模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已具有资本主义萌芽。乌孜别克族妇女刺绣的小花帽、衣边、床单、枕头等,制作精致,为人们所喜爱。此外,北疆的木垒、奇台、新源、尼勒克、特克斯等地有少数乌孜别克族居民从事牧业;塔城、伊宁等城市有些乌孜别克族居民兼营畜牧业,居于南疆的喀什、莎车、巴楚、阿克苏和北疆的伊宁等城市附近的少数乌孜别克族居民经营农业,主要从事同城市生活密切的水果,蔬菜生产。贫苦农民多受地主“伙种”形式的剥削。
乌孜别克族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傣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俄商和英商分别在北疆、南疆进行掠夺和剥削。乌孜别克族的小贩深受其害。百多年来,乌孜别克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积极参加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为和平解放新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乌孜别克族享受了民族平等的权利。在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乌别克族人民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与积极性。由于人口少和居民住分散,不适宜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但仍充分地享受着民主权利。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乌孜别克族代表1名。乌孜别克族的民族干部迅速成长。由于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知识分子较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多,这是乌孜别克族在建国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整个乌孜别克族的经济文化水平都比较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
文化艺术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