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建造年代众说纷纭
时间:2013/9/26 9:52:00 来源: 三晋道 浏览量: 657
8月上旬,一则消息在各媒体文化版刊出:今年9月,山西省文物局将把应县木塔的修缮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这是目前为止应县木塔的最新修缮方案,也是自1989年以来终于能够进展到上报国家文物局这一高度的修缮方案。此前24年中,对这座绝世珍塔的修复意见,始终在5种方案间争论徘徊。
有专家称,如果这个方案被批准,应县木塔将开始终于进入修缮的具体操作阶段。
媒体的扎堆报道传达着外界的关注。而在山西人心中,对这座珍塔的惦念,其实从来没有停止,也不曾淡化。
木塔建造年代成谜
如果我们能回溯到塔的建造年代,是不是就可以找到相关的营建资料,从而帮助我们今天的修复呢?
很遗憾,我们找不到。实际上,就连塔的建造年代,我们都搞不清楚。应县木塔的建造年代一直是个谜,对它的建造原因,最少有4种说法。
一、建于五代(10世纪):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年-943年)建,辽清宁二年重修。
这个说法,见于清朝年间出版的几本官方地方志书,即康熙《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山西通志》,乾隆《应州续志》等。书中所引“旧志载晋天福间建”的旧志早已失传,无从查考。
二、建于辽代(11世纪):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建,金明昌四年重修。
这也是被引用最多的观点,包括应县政府申遗和宣传文件在内的许多资料都注明,这座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其出处是明万历年间田蕙撰《应州志》,及台基墙上一方明代弘治三年(比田蕙更早百余年)的知州薛敬之石刻铭文,还有塔上高悬的金朝“释迦塔”匾额题字。
五代与辽代,前后相距120年。梁思成当年发现木塔保留有许多唐代建筑技术,这正是辽代建筑风格的特色之一。辽代说因此最被认同。
三、建于北魏。
公元425年,在北魏道士寇谦之建议下,尊崇道教的太武帝拓跋焘在北魏首都(今大同市)东南建崇虚寺。442年,崇虚寺又建起五层道坛,全部用木头做成,也就是一座五层木塔。自此,每一位皇帝登基,必须到崇虚寺道坛上接受天书。到公元493年孝文帝时,下诏在清静处再建一座道坛,地点就在今天应县木塔所在处。这座新建木塔的设计和建筑完全遵循道家思想。塔身八面就是八卦图,塔的底座也筑成八角形,塔基正南面嵌砌了一块石雕八卦图,月台上还有一块天然太极黑石,也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云汉石”。明五层暗五层的塔身也隐含了道教阴阳合十的教义。除塔基外,从第一层起直至九层,每一层的木结构都连接成一个卦的样式,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顶层又把这八个符号集中在一起,形成八卦归一。
这一记载见于《魏书》《山西通志》《水经注》。据此推断,可能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崇虚寺与道坛日渐衰微,后来渐渐演变成为释迦阵地,也就是今天的佛宫寺和释迦塔。
四、建于唐。
李靖任隋朝官员时,被外放到马邑郡(今朔州),又被李渊收降。唐贞观三年,李靖在应县平叛有功,深得百姓爱戴,尊李靖为天王,将军营所在的村庄叫作天王村,建天王祠,后来有个巧木匠,精心设计制作了没用一粒铁钉和半点鳔胶的木塔供奉李靖。后来他带人们伐附近黄花山原始森林的古松,建了一座和小木塔一模一样的大木塔。这就是为什么李天王手中托着一座塔。
应县城就是李国昌和李克用父子在天王村的基础上建成的,李靖的故事在应县一带代代相传。
这只是一个传说。
何人建造说法众多
那么又是谁建了这座塔呢?
明朝万历年间田蕙撰《应州志》说,当时木塔已无碑记可考,他只找到一片石碑,上面刻有“辽清宁二年田和尚奉敕募建”几个字。而这片石碑,今人并不曾见过。
田和尚是谁?或是一代高僧,更可能是一位高官,因辽代崇佛风盛,许多契丹人的名字都与佛教有关,例如辽道宗宣懿皇后,名字就是萧观音,另一位皇帝辽圣宗的小字是文殊奴,一些王公大臣也有耶律和尚、萧和尚、李和尚、张和尚等名字。
既是“奉敕募建”,奉谁的敕呢?
许是辽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1035年-1076年),即《杨家将》中的萧太后。这位太后是应州人,出身契丹贵族家庭,两位姐妹皆为后,父兄三人都封王,一家三后三王,显赫无比。她入主后宫的40余年正是辽王朝最稳定的时期。清宁二年,是1056年。
应县木塔下层门楣前后,绘有三女三男,正是萧家“三后三王”的画像,因此,应县木塔应为辽代萧太后一家在故乡兴建的“祖庙”。不但取材方便(当地黄花山林木茂密),更因处于战略要地,在此建高塔或同时具备瞭望塔之功用。
但无论是谁令建、谁募建,究竟是什么人具体承建,我们没有半点草蛇灰线。“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赵州桥是李春造的,故宫是蒯祥造的,但我们不知道应州塔是谁造的。“他们默默无闻,在中国也未获得应有的承认”(梁思成语)。
因了这默默无闻,我们后人无从得到那精妙无比的思想与手法的真传,只有苦苦的猜测揣探与惴惴的不安。
有时我们会惭愧地望一望东邻。距今1200多年的日本奈良东大寺大佛殿,是世界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日本人修东大寺时,就是找到好木头,逐步把下边压坏的木构件替换掉,完成修复的”(阮仪三语)。
(责任编辑:赵娜)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