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中华礼仪频道首页 婚嫁 丧葬 对联 祝寿 生日 礼仪

中华礼仪之美——雅言礼仪规范

时间:2012/8/7 9:44:00 来源: 中华礼仪网 浏览量: 711

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有雅、俗之分。同样一件事,使用的语言不同,得到的效果可以大相径庭。汉语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语言之一,经过数千年的锤炼,足以表达最为细腻、复杂

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有雅、俗之分。同样一件事,使用的语言不同,得到的效果可以大相径庭。汉语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语言之一,经过数千年的锤炼,足以表达最为细腻、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礼以敬为主。在礼仪场合中,为了表达“自谦而敬人”的理念,就使用借助于一套相应的语言,这就是敬语和谦语。敬语和谦语都是典雅的语言,能否正确使用雅言,是衡量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尺。

一、敬称和敬语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唿。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就有了非常丰富的敬称词汇和成熟的使用方法。

古代最常见的敬称之一,是把君王的称号或者五等爵位的名称转换成敬称。例如“君”,原本是指指天子或者诸侯国的国君,例如《诗·大雅·假乐》中的“宜君宜王”,指的就是诸侯。后来,人们把“君”转化为意义比较宽泛的敬称:例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还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史记·申屠嘉传》:“君勿言,吾私之。”这里的“君”,相当于今天的“您”。时至今日,君作为尊称的用法,在日语中依然非常普遍。

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最重要的官员是三公、九卿。公、卿,也被人们用作敬称。对于少数德高望重的长者,可以在他的姓之后加“公”字,称为“某公”,这种用法古代很普遍,当今中国的知识界也还在沿用。把“卿”用作尊称,先秦就已出现,例如荀况(荀子),时人尊称他“荀卿”,这是大家都熟知的。

诸侯是雄踞一方的首脑人物,古时称“公”,如《春秋》里面的鲁国国君称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等。诸侯也称“侯”,古人也用为敬称,《梁书·吉翂传》“主上知尊侯无罪”,此处的“尊侯”是指对方的父亲。以“侯”为尊称的用法,还残留在今天的书信语言中。此外,诸侯的庶子古称“公子”,后也用来尊称对方的儿子,而将对方的女儿称为“女公子”。

称唿对方配偶也有相似的做法。古代天子的妃子称“后”,诸侯的配偶称“夫人”,大夫的配偶称“孺人”,士的配偶称“妇人”,庶人的配偶称“妻”。时下,人们常常把对方的配偶称为“夫人”,就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敬称。

古代最常见的敬称之二,是在他人近亲的称谓之前加表示美好的字,例如“令”字。“令”是美好的意思,如称对方的家人为“令尊大人”(父亲)、“令堂大人”(母亲)、“令伯”、“令叔”、“令兄”、“令弟”、“令妹”等。对于他人孩子的称唿也是如此,如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或“令息”,在古汉语里,“息”表示孳息;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或“令媛”。也可以在称谓前加“贤”字,如“贤伉俪”(夫妇)、“贤乔梓”(父子)、“贤弟”等。

旧式书信还往往用“台”字来表示尊敬,台是“三台”的简称。三台,古人是指辅佐天帝的三颗星,因而比作天子的三公,后来用来作尊称,如台启、台端、台甫、台安等。需要指出的是古代“台”与“臺”是两个字,意思不同。后来由于将“臺”字简化成了“台”,致使许多人误以为是一个字,其实不然。所以,给港台等通行繁体字的地区的友人写信,千万不能将“台甫”写成“臺甫”,以免贻笑大方。

使用称谓,还有一个原则,就是避免叫对方的名字,可以用一些文雅的称唿来代替,古代称唿对方,比较常用的有“陛下”、“阁下”等。陛下主要用于称唿天子、国君。古代天子、国君的宫殿巍峨,宫室与地面之间有层层丹陛。天子、国君高居于宫阙之内,下臣没有资格与之直接对话,如果有信件要致送,或者有话要上诉,只能请站在丹陛之下听差的人转达。所以,使用“陛下”的称唿,是谦卑的用法。“阁下”的意思与“陛下”相同,但对象的级别显然要低,因为他们是天子、国君之外的人。阁下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设想对方生活在高阁之内,自己只配与高阁之下的听差之人交往,没有资格直接说话。阁下的用法比较宽,年龄稍大的、年龄较小的,都可以称之为阁下。

在我们的传统里面,敬称的使用,原本是根深蒂固的。比如古代写章回小说的,称读者为“看官”,不管看我的这本书的是不是官,都用“官”字相称。在茶馆里跑堂的,称唿茶客“这位爷”,这种称谓虽然略显低俗,但恭维的意思是清楚的。今天,广东的服务业里称客人为“这位老板”,也是一种敬称。

“夫人”的称谓,今天用得很广泛,无论对他人的配偶,还是称自己的配偶,一律称夫人,非常之混乱。“夫人”一词,原本有特定的内涵。古代称唿不同身份的人的配偶,用词有严格的区别。天子的配偶称“后”,诸侯国君的配偶称“夫人”。我们称唿对方的配偶为夫人,是一种尊称,含有抬举的意思。私底下称自己的配偶为夫人,也是可以的,因为此时她是与自己相对的一方。但是向他人介绍自己的配偶称夫人,就有自大之嫌。在“文革”中,夫人之类的称谓没有人使用。“文革”结束后,大家不明就里,一哄而上地滥用,如果不及时纠正,会被识者耻笑的。

二、谦称和谦语

谦称是与敬称相对的称谓,一般用于自己或者自己一方。提及对方的时候,语气要恭敬和文雅。讲到自己一方,则要谦卑自守,尽可能低调,把自己一方放在不值得人家夸奖的位置上。

对他人用敬称,对自己用谦称,这一传统也始于先秦时代。当时的贵族都有特定的谦称,如《老子》说:“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古人认为只有德行很高的人才有资格位居王侯,“孤”和“寡”都是少的意思,王侯称孤道寡,是谦称自己德行浅少;“谷”是善的意思,“不谷”犹言不善。妇女也有专用的谦称,《礼记》说,诸侯的夫人在天子面前自称“老妇”,在别国的诸侯面前自称“寡小君”,在丈夫面前自称“小童”。

古人每每用“臣妾”作为谦称。古代有“男曰臣,女曰妾”之语,“臣妾”的本义,犹后世言奴才。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安书》中自称“仆”、“牛马走”。仆是奴仆的意思,日本人至今还“仆”作为第一人称的谦称。“牛马走”,意思是象牛马一样供驱使奔走的人。与此相类似的用法,是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贱息”等。

对自己的父母固然要敬重,但在与他人提及自己的双亲时,就不能用敬称,而要用谦称,方法是在称谓之前加一“家”字,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或者“家君”、“家严”;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或者“家慈”。如果父母已经去世,则对他人提起时要称“先父”、“先大人”、“先母”。同样,对他人称唿自家的其他亲戚,也都要加一“家”字,如“家伯”、“家伯母”;“家叔”、“家叔母”;“家兄”、“家嫂”;对比自己年龄小的,则可以称“舍弟”、“舍妹”等。自称则可以加“愚”字,如“愚弟”。

谦称中的“家”、“舍”等字,本身就包含了自家的意思,所以不要画蛇添足,说成“我的家父”、“我的家母”,一定要注意。

与人交往,尊对方为“兄”,那么就要自称“弟”。对长者则要自称“晚生”。这里面有辈分的问题,需要注意。在长者面前,不能以“小弟”自称,那样等于是与长者称兄道弟了。连战到大陆来访问,很多年轻人举着牌子喊他“连哥”,非常失礼。连战70岁了,那些年轻人才二三十岁,有年龄这样悬隔的兄弟吗?连先生离开大陆几十年,初次回到故乡,年轻人没大没小,跟他称兄道弟的,不知连先生内心作何感想。把父亲辈、甚至是爷爷辈的人称唿为“哥”,这究竟是尊称,还是调侃?这是典型的现代文化冲击下出现的不伦不类的称唿。连先生在台湾拼选举,为了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穿着要尽可能显得很年轻,所以希望人们喊他“连哥”,这是另外一回事。此一是非,彼一是非,作为他故乡的年轻后生,是不应该那样称唿的。

另外,如果是同一辈的,即使对方比自己小五六岁,但也称唿他“某某兄”。这是表示谦虚,所以并不计较彼此的实际年龄。有教养的人,甚至会将这种意识灌输给子女,凡是平辈的同事、朋友,一律称“伯伯”,而没有必要斤斤计较,生怕“吃亏”,只有比爸爸年龄大的才叫“伯伯”,否则就只叫“叔叔”。

前面谈到,对自己的配偶不能称“夫人”,那么应该如何称唿呢?“爱人”一词,有很强的西方色彩,不是中国传统的称谓,在港台、日本、韩国等汉语圈里,爱人是情人的同义词,所以对这些地区的人称自己的配偶为爱人,容易引起误解。有人喜欢称自己的配偶为“太太”,似乎也不合适。因为在旧社会,男人除元配夫人之外,还可以娶姨太太,甚至可以娶几房姨太太,可以三太太 、四太太地叫。如果对外人称自己的配偶为太太,一则不好听,二则人家心里可能会嘀咕:不知道这是几姨太?最好的办法,还是按照我们的传统,称“内人”或者“内子”比较雅。目前港台地区普遍这样称唿。

称唿人家的孩子为“虎子”,是将门出虎子的意思。对外人称自己的孩子,每每谦虚地说是“犬子”,这是文人带有调侃意味的谦虚,并非真的作贱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很好,心里也很有数,只是为了表示自谦,不敢把自己的孩子与人家相提并论而已。

有些在学术上非常有成就的老教授,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从不倚老卖老,他们总是尽可能压低自己的身份,谦卑地对待晚辈。例如母校校庆的时候,回校给在读的大学生作报告,他们称唿那些比自己低几辈的学生为“小学妹”、“小学弟”,把他们放在同辈的位置来称唿。他这样称唿学生,学生就觉得他特别谦和、高尚,丝毫不会感到可笑。这种美德不是任何人都具备的。

敬语和谦语的使用,一定要分清彼、我,不能混杂不清。询问人家“贵姓”?是敬重对方的姓氏,含有恭维的意思。有些年轻人不明就里,回答说:“我贵姓王。”以自己的姓为贵姓自居,这会贻笑大方的。应该回答说:“免贵,姓王。”意思是,不敢当这个“贵”字,请将它免去。也有人说说:“贱姓王”或者“小姓王”,这是很得体的回答。“贱”是与“贵”相对的,既然不敢以贵自居,所以就自谦地说是“贱姓”。“小姓”的意思也是一样。都不过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法,并非真要作贱自己的姓氏,请读者不要以文害义。对方询问:“令尊大人近来身体可安?”回答时千万不能说:“我家令尊大人身体还不错!”回答时应该用谦称“家父”,说:“家父粗保贱安。”这里的“粗保”和“贱安”,也都是自谦的用语。

三、雅言举例

中国人历来以典雅为美,《诗经》、《楚辞》、《左传》、《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如此。“文革”提倡粗俗美,以言语粗鲁不敬、鄙陋低俗为荣,绵延千年的优良传统遭到践踏。久而久之,大多数人对于典雅的语言系统已经相当隔膜,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

敬语与敬称是配合使用的,称唿对方要用敬称,随后的语言,凡是涉及对方的事物都要用敬语,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举一些例子供读者参考。

与人见面,一般先要寒暄一番,包括问候对方、询问对方的简单情况、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等。如果对方在事业上有所建树,闻其名而未曾谋面,则可以说“久仰久仰”、“幸会幸会”。如果询问对方姓名,可以说“请问先生尊姓大名”?对女士则说“请问小姐芳名”?询问对方年龄,应该说“请问先生贵庚”?如果对方与自己同年,则可说“想不到阁下与我同庚”;如果自己比对方大两岁,则可说“在下痴长阁下两岁”。询问对方的籍贯,可以说“阁下府上是哪里”?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可以说“不知阁下在哪里高就”、“仁兄目前在何处得意”?如果准备请人吃饭,则可以说“略备菲酌,敬请赏光”。赠人礼物,可以说“区区微物,不成敬意”,或者用“菲仪”、“芹献”、“寸志”等词,意思是说自己的东西微薄、不值钱,不过是借以表示小小的心意。希望对方收下礼物,则要说“恳请笑纳”、“万望哂纳”等,意思是让对方见笑了。

收到对方来信,要用“大函”、“大翰”、“惠示”、“大示”、“大教”等词。如果是诗文着述,则要称“华章”,“瑶章”。如果受到对方夸奖,则要用“承蒙垂爱”、“缪承过奖”等词,如果对方宴请赴宴,则要称“承接高宴”、“感谢赐宴”等。称唿对方的住所,不管是平房,还是豪宅,一般都应该用“府”、“邸”等比较郑重的词。古人每每有称“潭府”的,“潭”是深的意思,“潭府”犹言深宅大府,是对对方住宅的美称。传统的书信的末尾,写信人往往用“敬祝潭安”来祝愿对方阖府皆安。如果对方有所馈赠,无论物品的价值如何,感谢时要用“敬谢厚赐”、“不胜篆感”等词,以表示看重这份礼物所附载的情谊。

如果想聘请某人担任兼职教授之类的职务,写信征求他的意见,说话要很委婉,问他能否“屈尊应聘”?这都是敬语。对方回函往往会非常客气,例如说:“承蒙错爱,聘我为兼职教授,不胜篆感。”“篆”,有弯曲的意思,“篆感”是说感谢之情深而曲折,难以表达,这是一种比较文气的表达敬意的用语。在书信语言里面,敬语就更多了,我们在下编有专门的章节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您”这个词,原本只有北京话里面有;南方人不管对方年岁大小,统统都叫“你”。如今不仅南方人,连到了大陆的台湾人也开始学这个词,开口闭口都称“您”,生怕对方觉得不尊重他。这是敬语开始受到国人重视的表现。但要注意一个问题,与其它的敬语词一样,“您”这个称唿是下对上的,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唿。在平辈之间,为了表示“自卑而敬人”的意思,把对方摆高一等,自己摆下一等,也可以用它来称唿对方。一般来说,长辈对晚辈,不可以称“您”。父亲对儿子、爷爷对孙子,通常不用包括“您”在内的敬语。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