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中华礼仪频道首页 婚嫁 丧葬 对联 祝寿 生日 礼仪

中华礼仪常礼举要之宴饮礼仪规范

时间:2012/8/7 10:19:00 来源: 中华礼仪网 浏览量: 771

宴饮是亲人团聚、友朋相会的重要方式。据《仪礼》记载,古代天子往往在朝廷议政之后,宴请群臣。诸侯之间互相派使者聘问,也都有宴请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连络彼

宴饮是亲人团聚、友朋相会的重要方式。据《仪礼》记载,古代天子往往在朝廷议政之后,宴请群臣。诸侯之间互相派使者聘问,也都有宴请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连络彼此的感情,而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因此,礼节性的安排必然较多。

一、宴会要以老人为中心

任何宴请的场合都有主客和尊卑的区别,席次的安排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错动。宴请的人数如果很多,分成很多桌,那么就一定会有主桌,以便突出与宴的中心人物以及宴会的主题。

餐桌的席位,主宾居中。主宾的左右是主陪与副陪。主陪和副陪由主人一方中身份最高的人担任,以示对主宾的尊重。随同主宾来的客人,与主人一方的其它与宴者交叉着坐在主陪与副陪的外侧,依照年龄和身份的高低为序,越尊者离主宾越近。

如果餐桌上有年齿很高的老人,则宴会的一切要以老人为中心,其它人分坐在老人的两侧。即使是有官职者,也应该主宾的席位让给老人,以表示尊老的礼义。

宴会开始,要由老人最先举筷,并且尝宴席菜肴的第一口,然后其他人才能举筷吃菜。这是全桌与宴者对老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眼下独生子女多了,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出席宴会,而且有意无意地将孩子作为宴席的主角,宴席的第一口先夹给孩子,这不仅非常失礼,而且过于溺爱孩子,并不明智。往昔,家风比较严整的家庭,小孩不许上宴席,就是因为他们不懂礼数,生怕他们破坏了宴会的气氛。

向长辈或客人敬酒,不能坐着,尤其不能隔着桌子敬酒,那样显得不郑重,一定要起身走到尊长面前行拜礼并且致祝辞,碰杯之后,不能与长者面对面地干杯,因为那是平辈之间的礼节;而应该微微侧转身体,表示不敢与尊长抗礼,然后再饮酒。长者杯中的酒没有饮完,少者不敢抢先饮尽。如果老人不喝酒,那么其他人就不能喝酒;如果长者说大家不必顾忌,可以喝酒,众人才可以饮酒。同样的道理,如果长者不抽烟,又没有得到他的特许,他人也不能抽烟。否则就有以自己为中心之嫌。

二、文雅进餐

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最初的进食习惯与动物并无区别。进入文明时代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要自觉地摆脱和远离动物的食性。在儒家制定的食礼之中,有不少是为了让人们“知自别于禽兽”的规定。

《礼记》说:“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提出了餐饮时必须戒绝的十四个“毋”。“毋抟饭”,是说从食器中取饭的时候,不要把饭抟成团。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着吃的,吃一口、抓一口,这种习俗现在许多少数民族还保留着。由于很多人聚餐,食器中的饭有限,有些人不顾别人,为了多吃而把饭搓成团。这是非常自私的行为,理应禁止。“毋放饭”,用手抓饭,总会有饭粒粘在手上,有人明知手上有汗污,还在食器上方搓手,把饭粒放进食器,这种令人恶心的行为,不可仿效。“毋流歠”,是说喝汤时不要倾流不止。“毋咤食”,是说吃菜时舌头不要在口中发出怪声。“毋啮骨”,是说吃带骨的肉食,不要啃出响声,那是动物进食时才会发出的响声。“毋反鱼肉”,是说不要把已经咬过的鱼肉放回食器,那样会让别人没法再吃。

“毋投与狗骨”,是说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那样有贱看主人食物之嫌。“毋固获”,是说不要因为某一个菜好吃,就专门吃这个菜,那样的话,别人就没得吃得了。“毋扬饭”,是说饭刚蒸好,很热,可以稍微等待片刻,不要用手去扇饭的热气,那样显得太着急。“饭黍毋以箸”,是说不要用错餐具,吃黍时要用匕,不可用筷子;古代的筷子不是用来吃饭的,而是夹汤里的菜用的。“毋嚃羹”,是说吃羹时不要连羹中的菜嚼都不嚼就吞下去,羹是有菜的浓汤。“毋絮羹”,是说不要嫌主人做的羹味道不好,而去重新调一次味道。“毋刺齿”,是说不要当别人面剔牙齿,那样不雅观。如果牙缝实在塞得难受,那么也应该用另一只手掩住口再剔,以免别人看了不舒服。“毋歠醢”,是说不要像喝汤那样地喝肉酱。如此等等,可谓详尽之极。

类似的规定还有不少,例如,筷子与汤匙一般不要同时并用,一手举筷子、一手举汤匙,会给人以贪吃的印象。所以,举筷时,要放下汤匙;举汤匙时要放下筷子。夹菜之前,不要“游筷”,就是举着筷子在菜碗之间游移,应该选好吃哪样菜再举筷。夹菜时,不要用筷子在菜碗中翻搅,那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也不卫生。不要把筷子并起来抄菜吃,那样有贪吃之嫌。此外,“当食不叹”,不能在饭桌上叹气,那样会破坏宴会气氛。

参加宴饮,一定要从容文雅、举止得体,处处考虑他人,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要只顾自己吃饱。

三、主宾如何相敬

主人为了请客人吃一餐丰盛的宴席,往往要忙碌一天,甚至几天,辛劳非常。此外还要多所 破费。作为客人一定要尊重主人的劳动、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在整个宴会的过程中,客人应该 适时地表达这一心情。

中国人宴请客人,喜欢给客人布菜,以示亲切和隆盛。此时,主人要说:“请多用!”“请 慢用!”尽管主人一方精心制作,但仍要谦虚地说:“菜可能不合您的口味”。每当主人亲自布 菜之时,客人不能安坐不动,泰然受之,那样是自大的表现,应该起立之后“拜而食”,古代是 拜谢之后再吃;今人可以致谢之后再吃。

很有可能的是,未必每一样菜都合自己的口味,即便如此,客人也应该多少尝一些,而且要有体谅和包容之心,并且称赞菜的味道好,这是对主人劳动的尊重,如果当主人的面说哪样菜的味道不好,会使主人难堪的。前面提到,客人吃羹,如果觉得味道不太合适,是不可以当着主人的面重加调料的,因为那样显得主人无能,连菜的味道都调不好,主人会无地自容的。

如果客人不懂礼貌,说了嫌菜的味道不合适之类的话,那么主人要说自己不善于做羹;如果客人嫌准备的菜太少,主人就要说自己家贫而简陋,让客人见笑了。

宴席上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菜再不好,也应该吃一点;菜再好,也不能全部吃完。《礼记》说:“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把主人的好菜全部吃光,是贪吃的表现,而且有暗示主人继续添加之嫌。所以,懂礼的客人总是会在盘中留一点食品不吃。

席间,如果长者有所赐予,年少者和身份低的人,不能象长者的同辈那样行辞谢礼,而应该离开席位,微微侧转身体行礼致谢。在尊者面前吃受赏赐的水果,果核不可随地乱丢,而应藏在怀中,以示对尊者赏赐物的珍重。

古代向客人进献饭食,有一定的规矩:带骨头的大块肉要放在右边,切过的肉要放在左边。饭要放在客人的左边,羹汤放在右边,细切的鱼肉和烤肉要放在外侧,肉酱和酱要放在内侧,葱放在末断,酒浆放在客人的右手处。这样安排,为的是方便客人食用。

古代为客人削瓜,因身份不同,剖削的方式也不同。为天子削瓜,去皮后先纵向剖成四块,再横向切断,然后用细葛布覆盖。为国君削瓜,去皮后,纵向对剖即可,也是用粗葛布覆盖。为大夫削瓜,去皮对剖后横断,不用巾布覆盖。为士削瓜,去皮后不对剖,只从中间横断,再削去瓜蒂部分就可以了。为庶人削瓜,去皮后横断就行。如今,虽然客人没有了这些等级,但可以根据客人年龄的大小比照着做,越是贵客越要做得仔细。

四、宴饮结束

陪同客人吃饭,主人一定不能先吃完,那样有催促客人快吃之嫌。当客人吃完之后,主人要主动提出为客人加饭,这是为了防止客人由于腼腆、没有吃饱就放下了筷子。如果客人说确实已经吃饱,就不必为他添饭,此时主人方才可以放下筷子。

食毕,客人应该主动将剩余的饭菜撤除,交给旁边的侍者。此时,主人要起身阻拦,请客人安坐,然后客人坐下。

按照中国的传统,宴会之后一定要喝茶。喝茶实际上是宴会的继续,主客接着叙旧、谈天,直至兴尽。客人告辞时,应该再次感谢主人的款待,并邀请对方在适当的时候到自家来做客。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