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中华礼仪频道首页 婚嫁 丧葬 对联 祝寿 生日 礼仪

中华礼仪之美——服饰礼仪规范

时间:2012/8/30 15:57:00 来源: 中华礼仪网 浏览量: 495

礼是从端正容貌、整齐服饰和使用得体的辞令开始的。《礼记》说: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在公共场合,一定是体态

礼是从端正容貌、整齐服饰和使用得体的辞令开始的。《礼记》说:“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在公共场合,一定是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庄敬、言辞文雅,这既是内在修养的表露,也是对他人的尊敬。积极进取的人总是把精力集中在修身和学习上,服装但求整洁,与自己的身份相称,不与人在生活上争奇斗艳、炫富摆阔。中国人把自己的这种文明的制度叫做衣冠文物。当时唐朝的时候,高丽 、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我们的衣冠文物。可见这个“衣冠”这两个字有多重要 ,衣服的作用不光是御寒、遮羞,还有表达内心情感的功能,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很重。

一、衣冠是文明的标志

衣服是文明时代的产物。相传在五千年前,黄帝的夫人嫘祖就发明了蚕桑丝绸,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这一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出土了一件盅形的文物,上面画着四条蠕动着的蚕,还有一圈几何形的文饰。专家认为,上面的这几条蚕,已经属于家蚕的形态。那一圈几何形的文饰,很可能就是当时的丝织物上的纹样的写实。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嘉兴的钱山漾遗址发现了一块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残绢。可见,至迟在四千多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就已经穿丝绸衣服了,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证明我国是悠久的丝绸王国。当时人们的衣服质料,除了丝绸之外,还大量用麻。麻的纤维很长,而且强度高,透气性好,经过脱胶、灰治、漂白、纺捻等工艺之后,可以制作各种衣服和织物。

古人所说的服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头衣。头衣是指覆盖在人头部的织物,今人统称为帽子,先秦时因为形制的不同,而有冠、弁、冕等等的名称。古人非常看重头部的修饰,在儒家的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倍加珍惜。头发经常洗濯,甲骨文中的“若”字,就象人洗发之后、用双手理顺之形。头发洗净之后,要梳理整齐,挽成发髻盘好,再用玉、骨或者竹子做的簪子固定住,讲究的则还要用一块称为“纚”的帛,把发髻包起来,然后再戴上冠冕。虽然麻烦,但却是一个文明人每天必做的事。这样打扮自己,是严肃的人生态度的表现。在中原人的心目中,披头散发,是尚未开化的野蛮民族的做派,会遭到鄙弃。先秦时期,只有成年男子才能戴冠。冠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战争中被对手砍倒在地的时候,从容地系好冠缨,说:“君子死,不免冠!”后世冠冕的形制不断变化,到宋代有幞头等叫法。上衣。

今人所说的衣服,古人有严格的区别,上衣称“衣”,下衣称“裳”。中国人穿的衣服有鲜明的特色,衣襟一律向右掩,称为“右衽”,这是汉民族一致认同的样式。相反,当时周边民族流行“左衽”的样式。彼此的区别非常明显。春秋时期,周边民族进攻中原,管仲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保卫了中原王朝的安全。孔子高度评价管仲的历史功绩,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上衣用两条腰带束系,一条是布的,作用是将衣服的腰部收紧,另一条是皮革的,缚在布腰带之外,主要用来系挂各种常用的物件,例如觿(xi),是用来解开死结的小锥子。 下裳。先秦时代还没有后世的裤子,当时下身衣服的样子,有些类似今人所说的裙子,是用布片联缀而成的。根据文献的记载,当时的布,每幅二尺二寸宽,前面是三幅,后面是四幅,在腰间相交,彼此迭压处有褶。由于两腿不时的活动,所以大腿很容易暴露在外,所以,腰的两侧各用一块称为“衽”的布条来遮掩。足衣。足部的衣饰主要有和鞋和韤。先秦的鞋主要有单底和复底两种。韤的作用,有些类似于今天的袜子,不过要厚实得多。

二、穿戴的要则

衣服除了有御寒、遮羞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展示人的志尚、修养和气质,因此,历来受到 人们的重视。人与人接触时,影响最直接的,是彼此的服饰。

第一,衣冠的穿戴要紧凑。朱熹提出了“三紧”的标准,就是帽带要紧、腰带要紧、鞋带 要紧。三者都扎紧了,人的精神状态才会显得振作,才能表现出对人、对事的郑重。如果衣衫 不整,“三带”都松松垮垮,就显得懒散,漫不经心,是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是没有教养的人。此外,即使是盛夏酷暑,也不可以赤膊、穿裤衩、搭拉着鞋进出公共场所 。“头紧”,是说帽子要戴正,带子一定要扎紧。今天的一些明星,总是披头散发的,帽子也 是故意歪着戴。这么戴,是对别人尊重呢,还是要显示自己?我们不理解,这不太合我们传统 。要把头发梳好,把簪子插得整整齐齐的,精神状态才能起来。

“腰紧”,是说要把腰带要束好。如今流行宽松的衣服,休闲的时候怎么穿都可以,是你 的自由。但是在正式场合,要有所不同,但凡衣服有带子的,不能扎一个 ,不扎一个;应该 全部收紧,这样,人的精神才会出来。

“脚紧”,是说要把鞋带系紧。今天有带子的鞋子不太多了。但是,只要你穿了带带子的 鞋子,就一定要把它扎整齐。

朱熹说,“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如果这些地方不注意 ,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会“为人所轻贱”,别人就有理由对你不放心。因为你连这一点 事情都做不好,还能做什么大事?

《礼记》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要讲礼,首先要把帽子戴正,把衣服穿正,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么后面的都不用再谈了。所以自古以来,无论男女,早晨起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要梳头,要把头发盘起来,再用簪子把它固定住。发髻上面还要用丝绸或者布要把它裹起来,这样既美观,也有保护头发的作用。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严肃的生活态度。我们每天要面对家庭、面对他人,要面对社会、所以要有一个整洁的容貌。

西安的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墓,里面出土了很多俑。俑的头发都梳理得很讲究,发髻非常地多彩,没有一个是披头散发的。说明人们过上富裕的日子之后,也是爱美的。发型要给人一个愉悦的感觉。很多学校门口都有“整容镜”,到学校里来,要面对同学、面对老师,你的容貌整好了没有,如果没有整好,请你在这里整好以后再进去。台北松山火车站的大厅里也有一面大镜子,上面写着“整肃仪容” 四个字,可见两岸的理念是一样的:在公共场合一定要整肃仪容。历代学者都非常注重这个东西。朱熹对自己的弟子有很多谈话,教导他们怎样把自己的容貌做得很规范。他说作为一个人,先要调整身体,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把自己体形要调整,不能歪着、斜着,那样会让人感到非常散漫、不振。以前人的帽子,是盖在头上的一块巾;在后面打一个结。衣服 、鞋袜都要收拾,保持洁净、整齐,让人觉得你很在意别人的感受。而不在于它有多华贵。成天穿得邋里邋遢的,是对人家的一种不尊重。

第二,衣着不能过于暴露,尤其是女性。袒胸露背本身就是说不能跟人家在礼仪场合下交往。一个女性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中老是袒胸露背,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会引发一些别的问题。有人说,“男同志穿得越多,越绅士;女同志穿得越少,越时尚”,这是一种误导。这样的时尚,我觉得不一定好。正如一句笑话所讲的,“流行的不一定是好的,比如禽流感”。女同志穿着拖鞋、背心,以及不太正式的短裤,可以堂而皇之出入任何场所,包括上飞机,周围的人都似乎熟视无睹。这样的时尚怕是有点不正常。

第三,衣着要注意身份和场合。比如,有一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绝大多数主持人都身穿民族服装,因为他们都知道,春节晚会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服饰必须与它的气氛吻合,惟独有一位主持人穿的服装,与马戏团的演员没有两样,显得不伦不类。某些媒体的主持人不太自重。国外有媒体报道说,他们初到中国来,看到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穿得很少,而且颜色很浅,勐一看,还以为没穿衣服。他们觉得这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也有人这样评论这些主持人的心态:她们之所以要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穿那样暴露的衣装,是把大众当嫖客,而把自己当妓女。这话说得重了一点,但不无道理。衣服要跟年龄 、职业 、场所一致。古人认为,外表的衣服要与内在的德性相称,要跟内在的情感一致。比如《礼记》说“童子不衣裘裳”,小孩子不要穿裘皮衣服,因为它太过华贵,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不配穿这样的衣服,你的内与外不相称。

另外,从健康的角度来讲,皮衣服穿了上火,对孩子没有好处。古代强调服装要朴实,反对华而不实。衣服要与场合协调。比方去参加丧礼,要穿黑色或白色这两种最朴素的颜色的衣服。因为这是非常特殊的场合。所有的人都在为失去一位亲友而悲痛,甚至在哭泣。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去参加丧礼的时候,穿着色彩艳丽的衣服,甚至涂口红、化妆。有的人穿的是黑西服,但领带是花的。这就跟整个丧礼的气氛不协调,是很忌讳的,非常失礼。相反,假如你正服丧之中,穿的衣服非常素气,那就不要参加人家婚礼。在公共场合也有类似的问题。有一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晚会,女主持人穿了鲜艳的红马甲。八年抗战,我们牺牲了几百万生命,回想起来,谁的心情都很沉重,而这位女主持人似乎是例外。此外,合唱队的人都穿着西服、 西裙、 打领带,也是不合适的。到底是中国人在纪念抗日战争呢,还是西方人在纪念抗日战争?让人觉得不协调。演唱的内容是“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可是歌者一色的洋打扮,是不是穿了中国人的衣服就唱不了这歌呢?

服装要与职业相称。比如学校的教师,如果留胡子、披肩发,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着名演员王刚说,他上小学的时候,男同学都非常迷恋一位女老师,但是这位女老师穿着特别朴素,所以,当时全班同学都跟着穿得很朴素、很干净。这就是她给孩子的很正面的影响。假如我们学校的教师都是放荡不羁,衣着追求怪异,以此为美,那对孩子的影响就会很消极。女教师尤其不能花枝招展,如果成天换首饰、衣服,那学生就无法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所以,由于职业的要求,教师的服饰有特殊要求。至于回家以后怎么穿戴,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最近,西安市出台一个对出租汽车司机的规定:在车辆运营当中,男司机不能留长发,不能蓄胡子。女司机不能穿吊带上衣和短裙。那样的打扮,既不符合我们的传统,也不文明。

三、服饰要注意民族特色

服饰要有民族性。服饰是一个民族最显眼的文化表征。许多民族,如印度、阿拉伯、蒙古,都有自己的服装。可是我们汉族不太注意保存自己的民族服装。在汉唐和明朝,我们的服装是非常漂亮、非常有民族个性的。辛亥革命把清朝推翻以后,孙中山发明了中山装。文革以前,毛泽东、周恩来都穿中山装。现在,这服装几乎没人穿了。那么用什么服装代替它?我觉得前两年流行一时的唐装,还没有被大家普遍认可,因此也无法推广,那么有关部门能不能动一动脑筋,设计出几种既符合民族传统又能被大家所接受的服装,让我们大家来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都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自豪的,也愿意穿民族服装。可是现在,适合我们穿的服装非常之少。在正式场合比较省事的选择都是西服,但是西服需要你花很多时间去伺候它。我在台湾以及国外一些地方,看到许多开车的人,都把西服挂在一个架子上、挂在车子里面,有的甚至在马路上拎着衣服走。这个人实际上成了它的奴隶。最新的资料说,经常打领带的人,脑供血会受到影响。据说现在在日本,就有很多人就是穿西服不打领带。我想,还不如我们不穿这个衣服。中国的衣冠文物,绵延数千年,对东亚文化的影响很大。我们有非常值得夸耀的民族服装,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