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历史典籍频道首页 史典书目 史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知识问答 野史传说

明清前《静夜思》刊本:床前看月光 举头看山月

时间:2014/3/25 16:11:00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陈刀 浏览量: 3474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在明清以前的刊本与现在的版本是不一样的,第一句的“床前明月光”,明清前的选本和全唐诗是“床前看月光”。现在的第三句“举头望明月”,明清以前的

李白的《静夜思》

前几年,马未都就李白的诗《静夜思》里的那张床,提出了新的说法,说诗中的那张床并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睡觉的床,而是马扎,是北方可折叠的小板凳,也叫胡床。

马未都认为,我们躺在床上是没有办法举头和低头的,我们顶多探个头,看看床底下。如果你对建筑史有了解的话,就知道唐代的建筑门窗非常小,门是板门,不透光。宋代以后才出现隔扇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床的含义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在《说文》里却是这样解释的:床,安身之坐者。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与今天只用作睡卧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则持与马未都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唐代是低型家具与高型家具并行,也是跪坐、盘腿坐与垂足坐并行的时代,唐代家具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床”,当时床的概念很宽泛,凡上有面板、下有足撑,不论置物、坐人,或用来睡卧,当时都称作床,比如茶床,食床,禅床等。然而如此含义众多的“床”中,却不包括胡床。

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的床,长度2.12米,沿周边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这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刘备)与二人(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此处的“床”显然是指卧具。《三国志》是出自西晋时候陈寿的手笔。可见西晋仍是以床为卧睡用具。

“出则连辔驰,寝则对榻床(《祭退之》张籍)”。什么是榻,就是长而较矮的床。唐代倒是“榻”和“床”相互渗透的年代。唐代人的居屋是否像马未都说的那样“门是板门,不透光”。我们大致可以从唐代诗人张籍的诗:“凉风绕砌起,斜影入床前(《病中寄白学士拾遗》张籍)”,看到风影入屋的,说得更为具体的是白居易的诗: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由此可见,马未都的说法未免过于武断了。

对诗的解释,其实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有鉴于此,注释者常常权衡众说,选取自认为最贴切、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介绍给读者。所以,汉人董仲舒就有“诗无达诂”的说法。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在明清以前的刊本与现在的版本是不一样的,第一句的“床前明月光”,明清前的选本和全唐诗是“床前看月光”。现在的第三句“举头望明月”,明清以前的刊本是“举头看山月”。也就是李白的这首诗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是有所变化的;这正如古人的睡具、民居一样,都在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说到诗中“床前明月光”的床就是胡床,这立论的根据还是不足的。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