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历史典籍频道首页 史典书目 史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知识问答 野史传说

白崇禧上尉书记:曾试图劝说李宗仁留在大陆

时间:2012/7/19 10:23:00 来源: 现代快报 作者: 皇天后土网 浏览量: 359

今年92岁的杨靖老先生住在珠江路一枝园,在读完发现周刊登载的《龙潭战役》(2012年6月4日A25版)系列文章后,他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在信中,杨靖说,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他曾在国民

今年92岁的杨靖老先生住在珠江路一枝园,在读完发现周刊登载的《龙潭战役》(2012年6月4日A25版)系列文章后,他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在信中,杨靖说,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他曾在国民政府国防部担任秘书,当时的国防部长正是曾经指挥过龙潭战役的白崇禧;此外,他与龙潭战役的另一位指挥者李宗仁,也曾有交集。那是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前,已经调动到联勤总部的杨靖跟随国府一路南撤……

时过境迁,那些 历史 缝隙中的细节,杨靖还记得吗?记者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到了杨靖老先生。眼前的他,虽然耳朵有点背,思维却非常清晰,他将往事向记者娓娓道来。

随父客居上海,拜书法家唐驼为师

杨靖1921年出生在江西,当时,他的父亲杨方珍正在江西任职。杨方珍是个性格爽直的湖南汉子,曾参加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前,杨方珍在湖北新军做事,当时的湖北新军,主要由湖北人和湖南人组成。武昌起义爆发时,坚决拥护共和的杨方珍率兵炮轰总督府,大炮连发,总督瑞徵吓得一溜烟逃跑,躲进了停靠在长江里的军舰。

辛亥革命后,杨方珍进入湖北都督府军务部,担任少校参谋。然而,时任军务部长倾向于 袁世凯 ,杨方珍与之政见不同。杨方珍的老上司黄申芗,是参加过武昌起义的元老,也坚决反对袁世凯,适逢黄改任江西水上警察厅厅长,杨方珍便投入老上司门下,担任军需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眼见和平无望、民主无望,一向拥护共和的杨方珍心灰意冷。不久后,杨方珍携家带口来到上海。到上海后,杨方珍决心卖字画为生,他为自己镌刻一枚 “不是十年前人” 闲章,以示退出军政界自谋生计,再不问政治。

当时的上海,书画大家云集,有张大千、吴湖帆、黄宾虹、刘海粟、唐驼等名家。杨方珍与这些人多有往来。十岁刚出头的杨靖自小对书画有兴趣,也常常得到他们指点,尤其是唐驼,见杨靖学写的字形貌近似自己的,更是对这位晚辈悉心点拨。

杨方珍的书画,上世纪20年代在江西已经颇为有名,然而到了上海,其名望却被湮灭,有时候甚至会被人委托来做抄写的事。杨方珍耻于抄写,于是交给儿子杨靖去完成。杨靖兴高采烈代父书写完成,倒也从来没被看出破绽。

桂柳会战中,为蒋介石写签呈报告

全面 抗战 爆发后,上海经济滑坡,字画生意越来越少。国难当头,杨靖的母亲在贫病交加中含恨去世。太平洋 战争 爆发后,日军全面进驻上海,恐怖气氛令人窒息。此时,父亲年迈,生计艰难,已经长大成人的杨靖决定参军,这样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又可以 抗日 报国。

1942年底,杨靖经父亲老友介绍,辗转来到浙江丽水,加入三十二集团军。时任三十二集团军参谋长汤尧,相中杨靖的一手好字,在升任军委会后勤部参谋长时,带着杨靖一同去了重庆。不久,后勤部改组,汤尧转任军训部辎重兵监,杨靖随往,此时的军训部部长正是白崇禧。

1944年8月,日军由湖南、广东分兵向广西进犯。1944年八九月间,蒋介石严令第四战区(广西属第四战区作战地区)在桂林、柳州等地进行防御抗敌,史称“桂柳会战”。会战前后,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文件往来频繁。刚调到军需部不久的杨靖,立刻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他的工作重点是为蒋介石写签呈报告,内容则是在对日作战中军训部急需解决的机要事项。

时隔多年,杨靖依旧记得自己经手的那些报告,“会战前,根据敌我态势,我作战部队拟设立敌前兵站与贵池等地相配合,以便交战时较快补充到枪炮弹药。运往前线的各类枪炮子弹数,也都要一一请示批准。”

桂柳会战进行中,据守七星岩的阚维雍师长壮烈殉国,而前敌最高指挥官韦云淞竟不战弃桂林而逃,严重影响军心,乱了 军事 部署。虽然部长白崇禧亲往督战激励官兵,然而也难挽颓势。来势汹汹的敌军攻入广西,踏入贵州。陪都重庆震动,危急关头,蒋介石调汤恩伯部重兵扼守贵阳一线阻敌深入。此时,杨靖再次奉命书写报告给蒋介石,请示为确保滇黔和云南的国际通道不被截断,拟设兵站于某处屯粮屯弹以备战时急需。

令杨靖印象深刻的是,即便在那样战事紧张惊险之际,呈给蒋介石的文件也必须按他的规定严格遵守。“要用较厚宣纸印刷的专用签呈报告纸,规格分上下两栏套印绿色的框,上栏用毛笔浓墨端楷书写正文,下栏留给他批示专用。报告写好后,得用红铅笔圆圆地点读句读,然后送交蒋介石侍从室。”

桂柳会战结束后,部长白崇禧追悼阵亡将士,由秘书起草两幅挽联。挽联起草后,由杨靖抄写。一副是:“云笼桂柳千峰暗,血注瀜漓万里殷”;另一副是:“生犹戴吾头,严颜终为降将(注:讽刺蒋介石亲信方先觉降敌后又回来);死不输贼手,南八无愧男儿(注:赞颂为国赴难的桂系将士)。”

细读来,白崇禧对蒋介石的不满跃然纸上。

担任国防部书记,为白崇禧起草回信

抗战快结束时,蒋介石采用了美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决定还都南京后撤销军事委员会,仿照美国体制成立国防部。

谁来执掌国防部?人选让蒋介石颇费脑筋。当时,蒋介石的亲信何应钦与陈诚都有意此职,两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蒋介石权衡再三,将这一职位交给了非亲信的白崇禧。一则因为白崇禧在抗战期间表现可圈可点,一时间名望颇高,二则美国方面对白崇禧的印象不错,他出任国防部长,容易得到美国方面的支持和同意。

白崇禧就这样被推上了国防部长的位置。然而,就职后的他,很快发现所谓国防部长,不过是一个虚职。国防部长下面,设有参谋总长一职,由陈诚担任。按照规定,参谋总长直接秉承国民政府 主席 (蒋介石)之命,指挥全国海陆空军,发号施令,实际掌握军政、军令大权。

据时任国防部部长办公室的图书科长何作柏回忆,当时的陈诚骄横跋扈,经常举行的作战会议由他亲自主持,部长不得参加;发布命令用国府主席和参谋总长的名义,没有国防部长的名分;就是有些比较重要的公文,也不给部长核阅;只是遇到不得不给国防部长知道而又无关紧要的文件,他才批示“着送交白部长核阅”或“白部长阅”等字样。在当时的官场中,这样的公文批示是上级对下级的语气,含有命令的意思。正规的有礼貌的写法,应该是“呈白部长核示”或“呈部长白钧阅”。陈诚此举,让一班下属都有些看不下去。

1946年夏天,杨靖也随着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在国防部秘书室担任书记,主要职责是管理书信往来。在杨靖的记忆中,部长白崇禧非常威严,“我那时候职位低,军衔也只是上尉,见到他连话都不敢讲。”

国防部长虽然是虚职一个,但白崇禧是军事战略家,下面的一些 将领 常常会与他书信讨论军事问题。杨靖记得,当时荣誉二师师长戴坚经常写信向白崇禧请教。接到来信后,杨靖负责起草回信。一笔一画写好,连同来信一起交给白崇禧。白崇禧看后,有时候会批示“阅”,这表示来信与回信都可就此收起,不必回复对方。如果白崇禧批示“可”,就表示可将回信寄送对方。做过多年书记工作的杨靖,对白崇禧的“可”字印象很深:“那时,别人批示文件,表示认可,都批‘行’字。他的‘可’字显得很特别,而且字写得就像一只仙鹤,很漂亮。”

跟随李宗仁南撤,试图劝说李宗仁留在大陆

李宗仁和白崇禧被认为是桂系的首领,蒋介石向来对二人提防有加,总要将他们分开两地,以免两人联合起来对自己不利。白崇禧任国防部长时长驻南京,李宗仁则被蒋介石“放逐”到北京(时称北平),担任北平行营主任。按照当时的组织章程,北平行营直辖两个战区,包括五省三市。辖内一切党政军的成员都得听行营主任的命令行事。然而,实际上,李宗仁手中没有丝毫调兵遣将、控驭下属的权力。李宗仁在后来的自传中,曾形容自己当时的尴尬处境是“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1948年3月 国民党 中央召开第一届“行宪国大”,选举正副总统。李宗仁决意参选,角逐副总统。4月底,选举揭晓,突破各种阻力的李宗仁顺利当选副总统,从北平回到南京。本着一贯的策略,蒋介石免去白崇禧的国防部长职务,调任华中“剿匪”总司令专职,再次将李宗仁与白崇禧分开。

白崇禧离开南京前,杨靖已经调往联勤总部秘书处。那时候,政局混乱,朝令夕改,但杨靖靠着自己的一手好字,一直认认真真做着分内的工作

1948年底,随着解放军向长江推进,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在经过精心思考和周密部署后,将总统的位子让给了李宗仁。谁当总统,与杨靖的关系并不大,此时的他,又被调到联勤总部所属经理署粮秣司办理军粮供应业务。

渡江战役前夕,李宗仁带着总统府随员三十多人飞离南京,前往大本营桂林。而杨靖,也随着南撤的军政机构离开了南京。杨靖记得,他们是4月22日抵达上海的。然而,解放军来势勇猛,上海终非久留之地。杨靖他们一路南撤,几天后坐船抵达相对“安全”的广州。

“我记得当时是住在一个茶楼上,那时的广州,还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但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共产党的军队迟早会解放这里。”

在不安中挨了几个月,其间,几度传出李宗仁将离开大陆去美国,杨靖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很想劝说李宗仁留下来,“无奈我位卑职低,根本说不上话。”

不久后,杨靖跟着李宗仁到了重庆。在重庆,李宗仁心力交瘁,难以支撑。不久后,他丢下江山,飞往美国养病,连同他的厨师也一并走了。

随部队起义,转行进入南师大工作

李宗仁走后,杨靖他们一路向西,沿着成渝公路到了内江,“车子开到内江,路堵上了。费尽周折,我们终于到了成都。”

到成都后,杨靖面临两条路选择,“一是把我从少校升为中校,带上钱去西昌主持粮库;二是脱离国民党军队起义。”

第一条路,杨靖不愿意选择,“当时川西有刘辉的部队,已经起义。我的老上级汤尧也已经被捕。形势清楚地摆在眼前:国民党已走到末路,怎么挣扎也只是徒劳。”

杨靖选择了第二条路,随四十四补给分区司令曾庆集(何香凝侄女婿)起义。后来,杨靖进入成都被服厂,并学习了文化

1952年,杨靖来到南京,经亲戚引荐,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工作,直至退休。

(责任编辑:王冠骅)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