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知道,为了隆重迎接西哈努克亲王的到来,济南市组织了十多万群众参与了这次规模空前的迎宾活动。济南火车站还拆墙改建了一个大门 四十年前的1972年,中国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
后来知道,为了隆重迎接西哈努克亲王的到来,济南市组织了十多万群众参与了这次规模空前的迎宾活动。济南火车站还拆墙改建了一个大门……
四十年前的1972年,中国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比如,这一年,我国第一枚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我国。也是在这一年,济南先后接待了朝鲜机械工业代表团、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农业代表团、阿尔巴尼亚歌剧院芭蕾舞剧团以及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等,其中,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到访的迎宾活动,是最为隆重、最为热烈、最为庞大的。
记得那一年的六七月份,我正在上中学,我们学校接到上级通知,要求编排新节目,说是要参加一场重要的文艺汇报演出。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长和分管文艺的老师仔细地在每个班里挑选学生,选拔的标准是:高的不行,矮的不用,男女各占一半,由于是歌舞团的老师下班后来教跳“鼓子秧歌”,时间很紧迫,挑选出来的学生先行学习排练,一周后才凑够了四十多人。
那时正值酷暑,每天放学后,在光秃秃的操场上,在迟迟不愿落山的残阳烘烤下,我们背对两个高音喇叭播放的曲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很是枯燥无味。后来进行“彩排”,我们高兴了,上身内穿红兜兜,外罩杏黄色丝绸大褂,腰间系一根红色绸带;下身是绿色绸缎“哆嗦”裤,脚蹬白球鞋;再把古香古色的花伞打开——嘿,真是觉得很美、很帅气。然后随着伴奏音乐的响起,伞儿张开遮住头顶,左手转动着插在腰间的伞杆儿,搅起阵阵热风;右手不断变换着动作,双脚一会儿走十字步,一会儿与同伴转圈儿换位,既新鲜又好玩,闷热和枯燥跟随着夕阳远远飘去。
那时候对于这种迎宾活动,各级保密
工作都做得很严,老师始终不讲什么时间到哪里演出。再后来,我们三个学校各出四十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鼓子秧歌”阵群联合排练,那场面、那阵势真的感觉比童年过年时那舞动的龙灯和高跷都热闹好看。
终于等到了“汇报演出”的那一天。8月10日清晨六点,我们在学校里穿戴整齐,排着队高高兴兴地来到山东宾馆门前,这时老师才作最后的“动员报告”,说这次迎接的客人是中央领导和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演出。
大概十点左右,火车站周围夹道欢呼的人群沸腾了,由当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向前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分别乘坐的专车开过来了。当时我在表演队伍的第二排,真真切切地看到,首先开过来的是数十辆三轮摩托警车负责护卫开道,然后是摄像车,迎宾车队从火车站出来驶向经二路途中,在经过山东宾馆门前时,有一个小小的转弯。这时的车速特别的慢,我在“手舞足蹈”的同时,看着西哈努克和夫人乘坐的敞篷车缓缓驶来、慢慢离去,心里很是兴奋。我观察到他们向欢迎人群致谢的手势各不相同,徐向前、杨得志是挥动右手(或双手)致意,西哈努克亲王是双手合十频频摇动,其夫人莫尼列则是牢牢抓住车上的横杆点头致谢。
后来才知道,为了隆重迎接西哈努克亲王的到来,济南市组织了十多万群众参与了这次规模空前的迎宾活动。济南火车站还拆墙改建了一个大门,改建后的大门可以由车站内的站台直通车站外的广场,取名为“迎宾门”。在随后的三天里,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游览了泉城的名胜古迹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参观了济南第二机床厂和济南铅笔厂,并观看了济南部队某部战士的军事表演。
后来常常在电视上报刊上见到西哈努克亲王的影像,但是四十年前那次短短的几十秒钟的相见,已经长长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尤其是西哈努克亲王那略带歪头的微笑和那双手合十的诚意,是那么真实可爱、亲切友善。 (责任编辑:李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