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历史典籍频道首页 史典书目 史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知识问答 野史传说

利玛窦首次到南京被熟人驱逐 第二次路过遭强留

时间:2012/11/19 9:42:00 来源: 南京日报 浏览量: 561

被誉为明朝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在中国度过了29年,期间他曾3次来到南京。虽然每一次都遭遇不少意外,虽然在南京的岁月很短暂,对于利玛窦来说,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阶
被誉为明朝“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在中国度过了29年,期间他曾3次来到南京。虽然每一次都遭遇不少“意外”,虽然在南京的岁月很短暂,对于利玛窦来说,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他达到事业高峰不可缺少的台阶。  

  第一次想来定居,竟遭到老熟人的驱逐

  于1582年到达澳门的利玛窦,翌年进入内地,定居于广东12年。这期间,他和他的上司与同事一致认识到,在中国,皇帝的意志决定一切。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得到皇帝一纸允许传教的命令。为此,他们派人回罗马要求派出使团到中国,以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利玛窦则留在中国,凭着他渊博的中外学识与宽和的待人处事之道,探索进入北京的道路。

  1595年,中日两国在朝鲜的战事,给利公带来了机会。朝廷召用已经退休了的原兵部侍郎石星北上入京待命。利玛窦以给他精神失常的儿子治病为由被允许随行。他本打算径直跟到北京去,但石星说不行,大明帝国的都城是不允许外国人随便进入的,况且又在战争期间。最后,石星终于答应帮助他到帝国的陪都南京去。

  5月31日,利玛窦随石星一行来到南京。第一次来到帝国陪都,利玛窦异常兴奋,当得知一位曾在广东任兵备道的老熟人徐大任,现在任南京工部侍郎时更喜出望外。在广东时,利玛窦曾赠送一个天球仪和一个沙漏给他,这些都是被中国人看得很宝贵的西洋礼品。徐大任也曾几次帮过利公,还提出过要将他带往南京。于是,利玛窦身着盛装,带上礼物去拜访徐大任。

  然而,徐大任见到利玛窦很诧异,听说他要在南京定居,则高声表示反对,说“南京不是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徐侍郎特别担心神父的这次到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劝其快快离开南京。当利玛窦离开后,他又把旅馆的老板找来,训斥了一顿,给他戴上“勾结外国人”的罪名,命其绝对不能收留利玛窦。

  尽管有朋友劝利玛窦不要理会徐大任的命令,另找个地方住下来,但是,勉为其难不是利公的处世准则。他深谙中国一句古老的格言:欲速而不达。于是他离开了南京。

  利玛窦后来对徐大任的态度给予了理解。当时正处于中日在朝鲜开战的时期,气氛十分紧张,因此没人有胆量收留他。正是给利公带来进入南京机会的中日战争,将他驱逐出了南京。

  第二次只是路过,却被巡抚强留10天之久

  1598年,利玛窦抓住了又一个难得的机会。他的一个朋友,已经辞官回家乡海南的原任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忠铭,得到官复原职的命令,而且准备在到任一个月后赴北京为皇帝庆贺诞辰。6月25日,利玛窦一行随王忠铭再次来到了南京。

  这时,中日在朝鲜的战争仍处于胶着状态,南京的气氛仍然十分紧张。人们不敢公开接待利玛窦等外国人。利玛窦只能晚上住在他的小船里,白天乘着遮盖严密的轿子拜访朋友。可喜的是,这次他结识了应天巡抚赵可怀。

  赵可怀为了向官复原职的王忠铭表示祝贺,送上了一件自认为很得意的礼物——他根据从利玛窦的一位朋友王应麟手里得到的一份世界地图而石印的副本。王忠铭告诉他,地图的作者就在他这儿。赵可怀立即派卫队长前往,请求尽快将地图的作者送到他那里,说“已等待很久想要会见他了”。

  利玛窦本已准备和王忠铭一起启程赴北京,还是应邀来到巡抚驻地。他向巡抚赠送了几件欧洲的礼品,赵可怀高兴地收下礼品,和他进行了“无休无止”的谈话。他们讨论数学问题,谈到了欧洲趣闻。主人还看到了利公准备进贡给皇帝的礼物。他兴致盎然,将利公强留了10天之久,临别前又赠送了一大笔银子作为路费。

  第三次,出乎想象的热情让他改变了定居苏州的初衷

  1598年9月7日,利玛窦终于来到了明帝国的都城北京。但他很快就失望了。中日战事带来的恐外、仇外心理一样笼罩着北京城,这里同样没人愿意收留外国人,甚至连在家中接待一次他的访问都不愿意。他决定离京南下。

  沿运河南下的利玛窦因身染疾病,到苏州投奔老朋友瞿汝夔。瞿汝夔建议他选择苏州作为新的安身之处。但即使是在苏州定居,也必须到南京去一趟,请礼部尚书王忠铭给苏州的地方官写一封信。

  1599年2月6日,利玛窦第三次进入南京城。他被南京城征服了。《利玛窦评传》的作者写道:“利玛窦只熟悉西斯廷五世时代之前的罗马,而那时罗马城人口要少好几万,街道曲里拐弯,两侧往往是龌龊的破屋。现在目睹南京这座大城,未免眼花缭乱,虽然他事先研究了中文的描述,心里还是不敢过于置信的。确实,明代的南京城极其雄伟壮观,堪与十九世纪的欧洲任何最大的首都相比拟。本朝开国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迹,东方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无法望其项背。”

  这次南京城的气氛与前两次迥然不同了。1598年的9月,也就是利玛窦离开北京的几天之后,发动对中、朝战争的丰臣秀吉死了,临死前他命令日军撤出朝鲜。困扰明帝国多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利玛窦等人在位于旧城中心、内桥东南不远的承恩寺落了脚,几天之后就去拜访王忠铭。王忠铭非常高兴,主动劝利玛窦在南京买房子定居下来,甚至当时就命下属为他寻找一处合适的房子。

  不久,尚书大人便身着盛装官服,以全副的传统礼仪前来回访,并邀请利玛窦到其府第住几天,一起度元宵、看灯火。南京城的元宵节自然也非一般城市可比,利玛窦叹道:“一个月的工夫耗费的硝石、火药,比欧洲连续作战两三年还要多。”

  身居高位的王忠铭的破格招待,惊动了南京的官场。官员和学者们纷纷来访,很多人还盛情邀请神父到他们家里去住。这些出乎想象的热情,使利玛窦改变了定居苏州的初衷。

  不久,利玛窦根据工部员外郎刘冠南提供的信息,以很低的价格买下市中心一处因为据说常常“闹鬼”而无人敢住的房子。其位置在正阳门西营崇礼街,“四周可以看到皇宫和各部衙门”。在这里,利玛窦一直居住到1600年5月中旬,他第二次北上进京为止。

  这一期间,这所房子成为展示西方文明的展览馆。由于朋友们对利公给皇帝进献的贡品很感兴趣,希望能先睹为快,利玛窦决定公开展出几天。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出现了:

  “客人们成群地来观看。礼物的新奇超过了他们的预计,以致很多人吃惊得连赞叹的话都说不出来,他们看来不知疲倦地观赏和议论。来过的人告诉别人,再传给另外的人,直到参观变得不堪忍受,神父们不得不关闭门户。但参观者不愿被拒之门外。他们甚至准备破门而入,先抗议说,他们坚持要看,不是因为无理取闹,而是因为他们的羡慕。”

  在南京的收获,对利玛窦日后的成就极其有益

  从入住到离开,仅仅1年多一点的时间,却在利玛窦在华全部生涯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利玛窦日后的成就产生了极其有益的作用。这与南京特殊的地位和功能相关。

  在陪都南京,利玛窦第一次对明王朝的政治结构有了了解,还结交了大量官场和学术界的朋友。在林金水先生撰写的《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交游一览表》中所涉及的142位名人中间,在南京结识的有31名,几乎占了四分之一。不少此时在南京任职的官员后来都成为北京朝廷的顶级人物。如叶向高,不久就升任北京礼部尚书,进而入阁,任首席大学士多年。他对进入北京后的利玛窦给予了别人无法替代的帮助。

  就学者方面而言,利玛窦在南京结识了德高望重的焦竑和具有反叛思想的李贽。更为重要的是,他认识了徐光启,这位当时中国思想最为进步、头脑最为开放的知识分子。1600年徐光启进京参加会试路过南京,两人第一次匆匆相见,却奠定了终生友谊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明末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就是利玛窦与徐光启两人领衔书写的。

  利玛窦在南京还造访了皇家钦天监,第一次目睹了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精美的天文仪器。与此同时,他不断向中国学者介绍西方天文学知识,他制造了地球仪及其他仪器分送给朋友们。也是在南京期间,利玛窦萌生了帮助明朝廷修改历法的打算。这一愿望在利逝世近20年后,由徐光启和后继的传教士们精诚合作一道完成。

  在南京期间,利玛窦还应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的一再请求,再次修订和补充了他所绘制的世界地图。利玛窦的第一版世界地图是在肇庆绘制的,在南昌他又绘制了两个版本。在南京的这一版本取名为《山海舆地全图》。吴中明“对这一新舆图感到非常高兴。他雇了专门的刻工,用公费镌石复制,并刻上了一篇高度赞扬世界舆图及其作者的序文”。由于这次是在南京这一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出版的,因此它在精工细作上和印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以前。

  然而,在南京的收获再多,利玛窦的最终目标还是到首都北京去。1600年5月18日,利玛窦一行告别南京,搭乘一支进京的船队,沿运河北上。从此他的生命又翻开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