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役时期无权力真空 国民党市政府向中共交
时间:2013/1/21 8:34:00 来源: 凤凰网 作者: 吴跃农 浏览量: 505
核心提示:陈毅站起来,赵祖康也站起来,双方又一次握手。陈毅的四川口音洪亮而亲切,他对赵祖康说:“赵祖康先生率领旧市政府人员悬挂白旗,向人民解放军交出了旧市政府的关防印信,保存了文书档案,这种行动深堪嘉许。期望今后努力配合做好市政府的接管工作……”
本文摘自《党史文苑》2005年第21期,作者:吴跃农,原题:《国共上海市政府移交接管纪实》
1949年5月27日晨,随着杨树浦守敌的投降,上海市区宣告解放,第二天,国民党最后一任上海市代理市长赵祖康和中共上海市长陈毅,在市长办公室举行了市政府的移交接管,中共执政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挂牌成立。
上海不是共产党打下来的吗?怎么还有国民党市政府移交给共产党这一说?然而这是确确实实的。尽管激战中,上海市政府并没有出现真空,国民党在最后时刻留下了陈良和赵祖康两任代理市长的看守市政府,维护着最后几天的市政运行;但在战火之后,战败者向胜利者交出政府印信,心平气和地将大上海的政权完整地交接给共产党新政府,旧市政府的全体公务员只要愿意,都可平稳地过渡到新的市政府工作,代理市长赵祖康也立即被陈毅市长任命为上海市工务局局长。
为顺利接管,陈毅要求推迟攻入上海
1949年初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部队开赴镇江丹阳待命,中共已经任命陈毅为上海市市长。
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最初是由邓小平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来的。1949年3月5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议期间个别征求过陈毅的意见,担任上海市长如何?陈毅表示接受,他向毛主席提出建议,希望中央像当年全党抢东北一样重视上海的接管工作。会上,有人对管理城市,特别是对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感到心中无数,有畏难情绪,有同志提出是否请苏联专家来协助管理大上海。陈毅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在大会分组讨论时慨然表示:“我的意见是自己准备搞城市。”
当时,市长并不是完全由中共单方面来决定的。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上海解放在即,斯大林曾多次打电报并通过当时到西柏坡的米高扬向毛泽东表示过应该尽早拿下上海,确定中共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掌控权。这时,上海市长人选就等不及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与各方民主人士协商选定了。毛泽东对上海市长人选极为慎重,就此事专门征求过黄炎培、陈叔通等民主人士的意见,将邓小平的提议与他们协商。
民主人士对陈毅将军早有认识,1939年,陈毅的文章《茅山一年》和“脱手斩得小楼兰”的诗篇传到了“陪都”重庆,使民主人士极为振奋,1945年,柳亚子先生曾赋诗称赞陈毅,曰:“兼资文武此全才。”民主人士对陈毅的赫赫武功更是如雷贯耳:在淮海战役中,陈毅率领的解放军三野部队围歼了55万国民党军,打得国民党狼奔豕突,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役中,陈毅部更是神勇出奇,横扫国民党长江守军。他们认为陈毅能文能武,是中共高级将领中的“儒将”,担任上海市长是非常合适的。
对于陈毅来说,对接管上海的复杂性、艰巨性早就有高度的重视,他充分地估计到面临的困难,看到了中共干部数十年征战,钢筋铁骨一身胆,但对管理大都市却经验严重不足。在丹阳休整集训时期,陈毅提醒接管干部要抱着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进入大上海,说,“进上海可能打胜仗,也可能打败仗,共产党要意识到这点才是聪明的。”他强调,共产党接管上海,绝不能出现进城后停工停电的混乱,上海人民的生活必须得到保障,要歌照唱,舞照跳,生产正常进行,上海不能变成一座“死城”。
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战线推进超过了预期,陈毅感到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还未就绪。由于铁路运输一时跟不上,进入上海为稳定金融秩序而要使用的人民币还没有印好,为接管上海而紧急调用的富有城市工作经验的潘汉年、夏衍等,还在香港赶往内地的路上。最要紧的是,对野战军的入城纪律教育也还没有深入进行,在上海指日可待的情况下,如果军队就这样稀里哗啦地开进大上海,肯定会出现攻进南京时战士在总统府西花园放马、将地毯垫在马屁股下接马屎这样的情况,大上海非乱套不可。 (责任编辑:畅达宙)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