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历史典籍频道首页 史典书目 史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知识问答 野史传说

历史上真实的“西游记”:玄奘乃假扮灾民偷渡

时间:2013/3/11 9:02: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浏览量: 449

玄奘画像。 资料图 《西游降魔篇》票房大热,但在不断的艺术创造与加工中,玄奘的真实面目却越来越模糊:他如何出家?怎样出使西域?是否真的有徒弟?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那
 

玄奘画像。

资料图

《西游·降魔篇》票房大热,但在不断的艺术创造与加工中,玄奘的真实面目却越来越模糊:他如何出家?怎样出使西域?是否真的有徒弟?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那么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历史中的真实情况吧……


“破格”出家


玄奘于隋仁寿二年 (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 (今河南省偃师县),出家前姓陈名袆,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据《续高僧传》记载,玄奘的家境开始还不错,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其父陈惠曾是县官,母亲是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玄奘是第四子。玄奘自幼父母双亡,造成了幼年困顿的局面。玄奘的二哥先于他出家,法名长捷,住洛阳净土寺,玄奘经常跟随他去学习佛教经典,13岁时出家。


公元614年,隋炀帝号令度僧,通过考试选择27人出家为僧。当时名额有限,且18岁以下小沙弥不在推荐之列。但陈袆并不甘心,一直站在考场外等待,主考官郑善果注意到了门口眉清目秀的他,随口询问他为何习佛,当听到他说学习佛法是“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即传承如来佛法,将之发扬光大,郑善果被打动了,破例为他剃度。从那一天起,年少的陈袆正式拥有了玄奘这个法号。


勇敢的“偷渡者”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他是印度纳兰陀寺权威佛学家戒贤的弟子,能记诵大小乘经典十万颂。玄奘听到这个消息如获至宝,亲自登门向这位印度高僧请教。玄奘听他说戒贤深谙百家佛学经典,并且正在纳兰陀寺讲学,于是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即通行证,小说中的通关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此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危险。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刚好27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传奇”的三个徒弟


《西游记》中,玄奘的徒弟是唐僧取经之初收的,而现实中的徒弟却是在取经之后收的,其中的3个和《西游记》中的人物很相似。


第一个徒弟据说是一个西域神童,聪颖绝伦,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很相似,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相对于大唐来说本来就是异族人了,而且神通广大,和玄奘的神童大弟子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窥基,出身将门,却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窥基当和尚有3个条件: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午能食。因此他最初出去讲经一般都是准备3辆车,一辆载佛经,一辆载酒肉,一辆载家仆妓女,因此被称为“三车和尚”,这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很相似。


第三个徒弟,应该是圆测大师,他是新罗国的王子,也是个外国人,此人同样学术渊博,与窥基大师齐名。圆测中规中矩,从事佛经的弘扬,并且是贵族出身,跟《西游记》中的沙悟净也很相似。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