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历史典籍频道首页 史典书目 史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知识问答 野史传说

《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时间:2013/9/29 9:23:00 来源: 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网 浏览量: 449

《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明清时期是中国类书编制的高峰期,其代表作分别是《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这两部鸿编巨著也分别代表了中国类书两种流派的最高编制水平
 
《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
    明清时期是中国类书编制的高峰期,其代表作分别是《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这两部鸿编巨著也分别代表了中国类书两种流派的最高编制水平和最大编制规模。
 
 
    《永乐大典》,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是明成祖下令组织数千人的文人精英班子,耗时多年,于永乐六年(1408)告成.原书22937卷,11000余册,约3.7亿字,堪称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卷帙最浩繁,内容最广博的一部综合性百科全书.由于该书篇幅实在太大,编成后未能刊刻,仅有一部写录本,是为正本.160年后的隆庆元年(1567),方又历时五年完成另一副本的抄录;这样,《永乐大典》一共有了正,副两部.正本从明代中期起失去影踪,至今下落不明(有学者推测可能成为嘉靖皇帝的陪葬品,被埋在十三陵中的永陵玄宫);副本则历经明,清两代战乱动荡,不断散失,至今在世界各地仅存余八百余卷,约为原本子的0.35%.中华书局于1986年影印出版搜集到的残存本797卷,是目前能看到的最齐全的《永乐大典》残本;不仅使我们能借此一睹这部超级巨编的原貌,更可以利用其残存的却依然十分丰富的珍贵资料服务于当今的科研学术。
 
 
    《永乐大典》编制时,利用皇家莫大的权势与资源优势,采集,利用了当时流存的七,八万种图书,其中的许多图书在以后的年代相继佚亡,《永乐大典》成了保存这些亡佚文献的唯一宝库;尤其是大量的宋,元版本.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永乐大典》已散失2400多卷1400余册,超出10%.即使这样,学者仍从存余的《永乐大典》中辑出《续资治通鉴长编》,《旧五代史》等500多种珍贵典籍.今天能看到的重新影印的《永乐大典》残本中,由于刚好保存有"州"字韵的部分资料,其中就有一些早已亡佚的关于湖州的宋代极其珍贵的文献,如《吴兴郡图经》,《吴兴地理志》,《湖州志》及《乌程县图》,《归安县图经》等,当今编写湖州地方史志时就利用了这些难得的文献资料。
 
    《古今图书集成》,这部现存最大的类书,正文达一万卷,1.6亿字,历来有"康熙大百科全书"之美誉.此书先由陈梦雷独力主编,基本完成后又经蒋廷锡等人奉旨增订,于康熙四十年(1701)起,迄雍正三年(1726)止,历时25年告成.雍正六年(1729)该书在武英殿用铜活字印刷了64部,每部5020册.《古今图书集成》从其问世的初始就声誉极高,民间难得一见.至乾隆晚年编就《四库全书》并建造了南三阁后,南方民间才有幸得见这部皇家巨典:先是乾隆褒奖向朝廷献书最多的四位藏书家,宁波天一阁,杭州鲍廷博等南方四位大藏书家各获得一部卸赐《古今图书集成》;又拨出三部分别充实杭州文澜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并明令允许各地士人学子到阁借阅,当时及此后相当长时期内,各地学者,藏书家朝圣般地纷纷涌向上述三阁,如饥似渴地发掘,抄录《古今图书集成》中前所未见的文献宝藏.如清人张月霄就从中辑录了金代文献《释迦成道赋》,《北岳诗序》等多篇,编成《金文最》一书。
 
 
    《古今图书集成》向来以分类精细,内容宏富著称.其分类,以三级构成:6汇编,之下辖32典,之下再分6117部;每部中又按内容性质,区分为总论,纪事,艺文,杂录等十项,经纬交叉,别具匠心,达到了中国类书编制的最高水准,检索起来十分便捷.这也应该是古今中外普遍推崇其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内容,用编者陈梦雷的话讲:"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子集者,十亦只删其一二."用现代的观点看,其确实是包罗万象,涵盖百科,天地人事,无所不有;举凡治世,学习,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文献知识均可提供.难怪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赞叹道:"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古今图书集成》.……这是一件无上珍贵的礼物."的确,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巨著中大量地引用了《古今图书集成》的各种资料,深刻体验了它非比寻常的文献宝库价值.我国当代的科学工作者也分别从中搜检出人口史,教育史,地震史,天文史等大量文献资料,如国家体委编辑出版的《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一辑中的《我国古代足球资料汇辑》,就全部从《古今图书集成》的艺术典·蹴踘部中录出.对于这部巨型类书所收资料的丰富性,我们还可从以下的例举中认识:"职方典"是本书三十二典之一,收集了清初全国各行政区域的资料,每个府独立成部.如"浙江总部"下有杭州府,湖州府,宁波府等部,分别介绍各部的建制,沿革,土地,物产,赋税,文献等."山川典"则汇集全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稍有影响的就自成一部.如太湖部,西湖部,莫干山部,天目山部,富春江部等,各部的图形,胜迹景观,掌故传说,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题咏等分别在该部的有关项目中集中.再如"氏族典",汇总了我国历代的主要姓氏数千个,稍为重要的即自成一部,每姓细述得姓来由,源流支系,各姓历代著名人物传介等;相当于一部巨大的人名大辞典.此外,"人事典"中,人的各个身体部位如眼,耳,嘴,手,足,眉,发等都独立成部;从出生到死亡,一岁,二岁……五十岁,六十岁……分成许多部,历代古籍中关于人生各个阶段的记载,故事被分门别类集中起来,可称作中国人生命史的大全.《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许多资料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禽虫典"介绍各种禽畜鸟虫的特征,习性,养殖,加工等;"草木典"介绍五谷果蔬,花草树木的性状,种植,用途等."食货典"饮食等部则介绍了各种食经,菜谱,烹调知识,如其中的"粥部",就介绍了绿豆粥,羊肉粥,茯苓粥等几十种粥的配料,制作方法及主治功能等,至今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
 
 
    《古今图书集成》因其历久不衰的生命力,确立了其在古代文献中独特而难以取代的优势地位.雍正六年的铜活字版因其数量稀少,一直奇货可居,在清末已达到一万两银子的高价.为满足社会对《古今图书集成》的广泛需求,历年来又出过多种版本:清光绪年间先后有铅印本和石印本;民国时期出过缩印线装本;1988年巴蜀书局出版的缩印精装本是当今最通行也是最容易得到的版本,其附有270余万字的新编《索引》,很便于人们利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广西金海湾电子影像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古今图书集成》全文电子版,配置有包括37万条记录,36个索引数据库,共1200余万字的电子检索系统,其中仅《人物传记数据库》就收录了明末以前历代人物传记资料155960条,远远超过各种人名辞典;又如《艺文数据库》收录了从上古至明末以前的各种诗文名篇72953条,也是前所未有的诗文资料库.《古今图书集成》这座古老而富有的文献宝库,一经插上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其利用前景将更加光明,相信它的功能也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