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历史典籍频道首页 史典书目 史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知识问答 野史传说

从《史记》中的小人物感受中国古代生活(1)

时间:2013/9/29 15:57:00 来源: 历史春秋网 作者: 纪大华 浏览量: 458

司马迁的《史记》虽然以每一个朝代王侯将相的活动为主线记史,但也记有许多十分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是每一个朝代的基本群众,细读他们,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

  司马迁的《史记》虽然以每一个朝代王侯将相的活动为主线记史,但也记有许多十分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是每一个朝代的基本群众,细读他们,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各式各样的众生面孔。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比了解川流不息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王侯将相们还有意义,认识他们比认识大人物还有价值。因为,第一,小人物的人数毕竟占任何一个朝代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第二,时代在变动,主要是上层变动,而处于下层的小人物变化不太明显。所以对他们的研究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对我们今天有借鉴作用。
  
  自由民:
  
  1、农夫
  
  玩世不恭、语言尖刻、十分自傲的农夫:

  
  《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去叶,反(返)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问渡口在哪儿)。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那人为谁驾车)?”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是鲁国的孔丘吗)?”曰:“然(是的)。”曰:“是知津焉(他肯定知道渡口在哪里)。”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你是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浑浑噩噩普天下都是这样的,有谁能改变世道?与其做一个改变世道的人,还不如做一个辟开世道的人)?”耰而不缀(翻土盖土不停)。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的话,我孔丘也就不必参与改变这世道了)。”
  
  长沮和桀溺,孔子认为他们是农夫中的隐士,他们原来的身份是什么人,书中没有交待。是隐士也好,不是隐士也行,但他们在实实在在的种田,乃致于说着话他们还在耕着地。孔子本是问渡口,这两个农夫却不愿回答,反而说什么“他肯定知道渡口在哪里”。孔子不是讲“知天命”吗,怎么不知道渡口呢?这是一种玩世不恭式的辛辣讽刺,比骂人还狠。这些农夫接下去提出的问题,也许是他们耕着地反复思考反复讨论的。别以为他们没有人生观,他们有的是最大的人生观:有谁能改变这个世界,总是自以为是,其实是在折腾,还不如像我们这样——辟开世道。
  
  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祖先,说不定真的如孔子说的“隐士”,也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但最终吃了亏,返本归乡。
  
  《孔子世家》中还有一段: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这些农夫很看不起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从事的活动都一无所知,算个什么有知识的人?自傲,不是知识分子特有的,农夫也自傲,而且有最大的本钱,谁不要生存,谁不要五谷?
  
  在世界没有进入工业化以前,中国古代农民要比现代农民骄傲,尤其是那些没有沦为奴仆的属于“编户齐民”的农民,是有户籍的纳税人口,王侯将相都是他们养活的,他们能不骄傲吗?他们的自傲心理大概是现代人想象不到的。(“编户齐名”的人口管理方式早在西汉以前就有了。)
  
  作为自由民的纳税农民是小人物中的中层人物,占任何一个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