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增:对传统文化 保护比继承和发展更重要
时间:2013/9/13 11:34:00 来源: 文化中国 浏览量: 602
我觉得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当中,对传统文化,第一要保护,第二要继承,第三要发展。这三者里面在发展的前提下更为重要的是保护。这是在25日召开的科博会“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丹增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所讲的一番话。 提问:您好,我是一家网站的,名字叫文化中国。我想请问丹增主席一个问题。丹增主席,我看您不仅是一位官员,也是一位创意专家。刚才彬彬问花瓶怎么插,您说把云南最美的花插到这个花瓶上,这个创意很好。云南人在文化创意产业上很有创意,比如说丽江,这就很有影响力。我想请问您怎么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您怎么理解、怎么看待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 丹增:应该来说我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是才开始学习的一个学业。我们整个这个国家引入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才仅仅两的三年的时间,作为我们执政党把文化产业列入党的决定只有五年的时间,所以我不一定非常能说得清楚。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因为大家都很担心你的问题,就是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当中,怎么来对待这个传统文化?这是许多许多人的担心。就像我们经济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怎么对待生态是一个心态。我们的经济开始高速发展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就觉得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发展主要是利用资源。所以开采资源成了经济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的迫害、生态的污染,事实证明这20多年来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很多江河,很多湖泊,很多树林,包括生态。我从云南来,云南全是蓝天白云,到了北京灰蒙蒙的,分不清楚是白天还是黑夜,不能说是一种灾难。现在发展产业,怎么使我们的文化不被糟蹋、变形,甚至是变态,这两个的结合,刚才立恒先生回答问题当中也提出到这个问题,我们传统文化第一是继承,今天创意产业除了你个人的智慧以外,关键是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你的创意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传统文化。就像作家写小说一样,你写小说,搞创作,首先要有生活。创意产业要有基础,基础就是传统文化,按照你的理解再来创作,那更时尚,或者是融入很多现代。所以我觉得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当中,对传统文化,第一要保护,第二要继承,第三要发展。这三者里面在发展的前提下更为重要的是保护。 简介: 丹增 男,藏族,1946年12月出生,西藏比如人,1965年11月入党,1966年10月参加工作,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现任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 书记处书记。在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 1960年07-1966年06,西藏民族学院师范科学习。1966年06-1966年10,中央民族学院新闻训练班学习。1966年10-1973年07,《西藏日报》社记者、新闻采编组副组长。1973年07-1976年08,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学习。1976年08-1979.03,《西藏日报》社驻山南记者站站长。1979年03-1980年09,《西藏日报》社总编辑办公室副主任。1980年09-1983年05,《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自治区文联副主席。1983.05-1985.11,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文化局局长。1985.11-2001.08,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2001.08-2001.10,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协第六届副主席。2001.10-,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2002年调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至今。在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 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九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主要作品:论文《从西藏稳定和发展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作用》获1992年全国优秀论文奖、《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在西藏的光辉实践》获1993年《人民政协报》有奖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来自世界屋脊的报告》获1979年西藏自治区优秀短篇小说奖,《西藏工布江达县脱贫的启示》获全国首届优秀调演报告奖。 2005年出版文化专著《文化产业发展论》。 | ||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