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 - 名称争议
时间:2013/7/11 10:16:00 来源: 互联网 浏览量: 548
马踏飞燕铜奔马
铜马俑的造型雄骏非凡,它昂首嘶鸣,马蹄腾空,作风驰电掣般的奔驰,因而,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命名为“铜奔马”,因为是由青铜制成,也称“青铜奔马”,这也是对这具铜马俑最早的称法。
马踏飞燕
虽然“铜奔马”的称谓比较直观明了,但是这具铜马俑的精妙之处是其后蹄下踏一飞鸟,仅以“奔马”名之,显然不足以表现其浪漫主义意境,因此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据说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看到了这匹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又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
马踏龙雀
针对“马踏飞燕”说,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铜马俑所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认为应该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
飞燕骝
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天马
持此说法的人认为,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东汉张衡的《东京赋》中有“铜雀蟠蜿,天马半汉”之句,是称皇宫内龙雀、天马两件对应的铜制陈列品,因此,这具铜马俑就是“天马”。《汉书·礼乐志》中《西极天马之歌》曾记载,“天马”足踩浮云,身可腾空飞驰,奔马踏着飞燕,正是遨游空中的“天马”象。
马神——天驷
天驷”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即“天驷”,亦称“马祖神”。秦汉以前人们都崇“天驷”为“马神”,自商周以来,征战中都少不了骏马,因而就产生了对马祖神的崇拜与祭祀。武威汉墓主人张姓将军生前率骑戍边,供奉马神,死后殉葬铜制马神,当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样解释,就墓主人的官职和职业特征来说,都是合理的,“天驷”者犹言驷马行空,以足踏飞燕来说明“天驷”和象征其所处的空间位置。
马踏飞燕 - 意义
马踏飞燕不但是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对外的综合表现与呈现,更重要的是它源于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艺术杰作。无论如何这批沉睡大墓底下,默默保疆卫土、护卫主人的铜奔马仪仗队,都使世人留下了无限的赞叹。“马踏飞燕”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而它那勃发的雄姿千年不变,给观赏过它的每一个现代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马踏飞燕 - 国家旅游局标志
中国旅游标志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其涵义是:(1)天马行空,逸兴腾飞,无所羁缚,象征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2)马是古今旅游的重要工具,奋进的象征,旅游者可在中国尽兴旅游;(3)马超龙雀的表铜制品,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显示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
马踏飞燕 - 河南鹤壁市雕像
河南鹤壁市雕像网友漫画河南鹤壁市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雕像“马踏飞燕”和地球的组合被戏称是“立马滚蛋”。
还有网友作画图解这一说法的由来:一匹站立的马不断移步,踏着蛋形石头向前翻滚。
对于这一“神作”,网友爆笑过后反应不一。
有网友感慨“这种解读很形象传神”,也有网友认为这是“糟蹋了经典性雕塑”。
(责任编辑:孙自军)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