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名城名镇频道首页 名山大川 旅行指南 文化遗产 文明古迹 名村 名镇 名城 贤达名流 地方特产 红色旅游 万景台 历史渊源 古建园林

湖南善卷古城

时间:2014/3/31 10:53:00 来源: 古镇网 浏览量: 1184

善卷故里,今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洞庭湖西畔、湘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诗人屈原朝发枉渚中的枉渚、刘禹锡十年谪居地都在此地。 鼎城至今流传着很多有关善卷的故事和

善卷故里,今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洞庭湖西畔、湘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诗人屈原“朝发枉渚”中的“枉渚”、刘禹锡十年谪居地都在此地。

鼎城至今流传着很多有关善卷的故事和传说。区政府所在地善卷垸就因善卷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垸内有善卷置鼓的鼓槌子沟、饮牛的牛头港、听到“刺耳”的话后洗耳的洗耳滩,以及善卷钓鱼台、善卷古墓等遗迹。据诸多古籍记载,生活在上古尧舜禹时期的善卷先生,不仅深受当地群众敬仰,还曾为尧、舜、禹所格外尊敬。

善卷,又名善绻、单卷,有虞氏,尧舜时武陵人,帝者师,居枉山。尧世袭帝位,南巡云梦,枉山面北而师,数月忘归,闻子病,邀卷同返,卷不从,尧赐其耕种之地,从古至今,人称善卷村、善卷院。尧位不传嗣子丹朱,舜因和睦孝顺,受四方诸侯举荐。舜南巡遇卷,欲将王位禅让,卷不受,入深山,不知所终,留下《庄子·让王》,千年传颂。尧时洪水漫天,四岳举鲧治之,九年无功,禹承父业,治九洲之水,震泽(今江苏宜兴)遇逃三苗之善卷,顺求治水与治苗之策,纳卷建议,治水途中治服三苗,成就霸业,“以德治水”千古永垂。

善卷文字记载,最早当数《慎子·逸文》,诸子百家、秦汉魏晋古籍、唐宋明清地方志书多有记载。屈原留下了“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佳句,隋朝樊子盖仰慕善卷,而改枉山为善德山,山上之坛为善卷坛。山因人而名,地因德而扬。唐朝李白写下了“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刘禹锡创作了诗歌《善卷坛下作》。宋真宗诏令封祀善卷墓,善卷祠,宋徽宗赐号“遁世高蹈先生”,乾隆留下了御书楹联,民间有歌谣“常德德山山有德”。

善卷文化是以常德上古高士善卷“善”的修养和“德”的操行为基本内涵,历代一切传述颂扬和研究善卷的文字,纪念彰显善卷的人文建筑及地理名称为其外延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常德地方文化的源头,更是鼎城重要的文化资源。“善”是善卷文化的根基,“德”是善卷文化的核心。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善卷文化的最具现实的价值。善卷文化就是和谐文化。


尧帝拜师

传说帝尧在位期间,多次听说在南方的云梦大泽西岸有一处环境优美的人间仙景,那里的人们极有礼节,生活富裕,他几次想去看一看,都未成行。就在他继位的第十二年的暮春,便带上羲叔、和氏等大臣前往南方巡视。

一日到达云梦大泽的西南岸,只见湖面船来船往,鹭飞波涌,岸边桃红柳绿,连绵数里,田间歌声飘荡,劳者喜形于色,好一派详和景象。尧帝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决定在此小住几日。尧帝南巡的消息早已不径而走,前来探望的人们络绎不绝,且都很斯文有礼,根本没有传说中的三苗、蛮夷那种野蛮、粗俗。尧帝与众人交谈,得知枉山已离此不远,很快就能见到善卷了,心情很是兴奋,随之交待臣子们做好明天去探访的一切准备。

第二天,尧帝鸡鸣就起了床,在乡人的带领下,乘木伐沿枉水顺流而下,一路欣赏着枉水两岸的美景,中午时分,就到了枉渚。山上不时传来鼓瑟之声和人们的歌声。上得山来,巡声望去,只见山坡边一间茅屋前的石凳边围坐了许多人。乡人告诉尧帝,那就是善卷所居小屋,中间正在说话的那个人就是善卷。尧帝并没有上前,而是站在那儿,认真的听着。善卷好似察觉有人来了,调头一看,大吃一惊,匆忙走到尧帝面前施礼道:“山野草民,不知帝王驾临,有失远迎。”众人也一同下跪行礼,尧帝把众人一一扶起,并与之交谈起来。善卷的一番话,似乎说到了尧帝的心理,只见尧帝面带微笑,连连点头,称“是”、“是”、“好”、“好”、“是这样”。尧帝有点相见恨晚,非要拜善卷为师,善卷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后在羲叔等随行大臣的劝说下,善卷才勉强答应了下来。此后尧帝无日不与善卷相见,谈论些德治之策和民风民俗的传承,百姓的教化等。俩人情投意合,无话不说。转眼间几月光阴已过,进入了秋天,天气也凉了起来。尧帝一日早起,正欲去拜见善卷,大司徒的奏报递到,爱子考监明病重,群医无策,要巫咸速回,并请帝一同速归。尧帝泪流满面,父子情深,又难舍善卷,尧帝便想邀善卷一同回都,善卷却执意不从,尧帝只好把善卷所耕种的田地、山林全封赐给了善卷。这块封地称之为善卷障,善卷死后就葬在院内的鼓槌子沟一带,现在人们称其为善卷垸。人们怀念尧帝南巡,便把尧帝在云梦期间拜见善卷前的暂栖之地称之为尧天坪,并为之留下了许多的传说故事。

尧帝在位七十余年,深受善卷的影响,使他的仁德似天地之广博,智慧如神灵之奇妙。接近他如太阳般和熙,远望他如云彩般绚丽。尧帝能弘扬顺从的美德,又明确划分百官的职责。于是百官的政绩卓著,也亲和团结了天下诸候,盛极一时。

尧天平、善卷垸等地名已流传了几千年,名称的由来为这方大地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也为今日的常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舜要将天下让给善卷 事见《庄子·让王》篇: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予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舜帝让天下,善卷不受隐居于枉山,也就是现在的德山。德山苍苍,枉水汤汤。古老的德山峻峭嶙峋,巍峨壮丽,今日的德山承载着深厚的华夏文化。这里发现了十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也出土过五千多年前尧舜时代的生产工具和生活陶器,这里遍布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群,仅东周、汉代遗址就有十多处,宋代古城墙的遗迹就隐藏在古木参天的山峦中。“尧不以帝见善卷,北面而问焉”,“舜以天下让善卷”的故事就发生在德山。

善卷,魏晋古籍、诸子百家多有记载,唐宋盛极一时,李白、刘禹锡也留下了名篇。隋刺史樊子盖以善卷尝居此,而改枉山为善卷山,山上之坛名善卷坛,先民们因仰慕和纪念善卷先生的德行而名善德山、德山。宋真宗赵恒诏令封祀善卷,宋徽宗赵佶赐号“遁世高蹈先生”,清康熙年间,湖广督学王荪蔚敬慕善卷高风,手书“帝者师”匾额,悬挂于乾明寺法堂之上。善卷,是常德的,也是湖南的,更是世界的!“常德德山山有德”的“德”就缘自善卷,有了善卷先生的善与德,才有了老庄的道,孔孟的儒和屈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才有了今日的德行天下,湘楚文化、湖湘精神,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引经据典,让这一民谚产生了巨大的文化价值。德山历史文化是德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静静流淌的枉水,灌溉着善卷垸的万亩良田。德山古渡口,记载着千百年历史的风雨,德山八景之一的“枉渚渔罾”,今日还是洲绿水青,景色依然。然而,古渡早已变为通途。上个世纪六十年修建的号称亚洲第一跨石拱桥——德山大桥,也成了世人瞩目的著名景点。“牛头港、马对吉”的传说演变出了港口福地,风光秀丽的马家吉船闸。

德山乾明古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宣鉴和尚在此弘扬佛法禅风,创设了“德山棒”、“临济喝”,高徒遍及海内外。

德山是道教第五十三福地。善德观的重建,善卷殿的恢宏,善卷像的气度,在告诉世人,当今是盛世!因善卷的传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少的遗迹。如善卷钓台、善卷书院、善卷坛、善卷亭、善卷洞、仰止亭、临睨亭、楚望亭等。今人为了怀念和纪念善卷先生,而称之善卷院、善卷古城、善卷路、善卷书屋、善卷花园、尊德天城等名称的比比皆是。更有尊德天城商业步行街把善卷的故事、善卷农耕、刘禹锡德山赋诗、仙人下棋、来木井等雕像,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善卷坛”,历朝屡毁屡筑,明代还立于德山,并被尊为“武陵八景”中之第一景。明嘉靖时,常德仕人陈洪谟(官至江西巡抚、兵部侍郎),亦作《善卷古坛》诗:“枉山称福地,郡乘托高名。无意居宸极,有主来楚荆。林深青嶂合,坛向白云横。民化应成俗 ,今犹少宦情。”善卷坛,无疑是德山之上历史极为悠久涵义极为深厚的古建筑,但清代以后,未再复建。


德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在德山这片热土上,华夏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散落在德山民间的独特医术和秘方,却又是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种体现。

历史上的德山留给了我们一座文化的宝山。今天的德山早已是一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宽敞的街道上行人如织,车水马龙,好一派繁荣景象!特别是工业园区内那一片片新建的现代化厂房,更展示了德山的风采。

德山是道教第五十三福地。因善卷的传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少的遗迹。

(责任编辑:胡翠莲)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