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名城名镇频道首页 名山大川 旅行指南 文化遗产 文明古迹 名村 名镇 名城 贤达名流 地方特产 红色旅游 万景台 历史渊源 古建园林

湖南洪江古商城

时间:2014/3/31 10:58:00 来源: 古镇网 浏览量: 461

洪江古商城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据《会同县志》记载:雄溪犁头嘴,三国时设驿站。洪江犁头嘴是沅、巫二水汇合处,可称洪江古商城发祥之地,古时为渡口、驿站,继设墟场,开有茶

洪江古商城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据《会同县志》记载:“雄溪犁头嘴,三国时设驿站”。洪江犁头嘴是沅、巫二水汇合处,可称洪江古商城发祥之地,古时为渡口、驿站,继设墟场,开有茶馆、客栈、豆腐作坊、摊贩小店,为过往船民和前来赶集的村民服务。到北宋熙宁年间,洪江己有许多商人在此开店铺营生,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宋,熙宁八年(1075)设置洪江铺”,因为有便利的水路交通,这里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更多的生意人肩摩踵接、纷至沓来,人丁兴旺,如同一个村寨似的形成定居人口。宋元佑五年(1090) ,洪江铺改为洪江寨,逐渐形成洪江古商城雏形。

至清康熙年间,江西、福建、安徽、浙江贵州及湖南境内的湘乡、宝庆、衡阳等地的商贾因为经商的需要纷纷迁往洪江定居或者设立会馆、义园。洪江开始成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资集散通道的商业重镇,被称之为“五省通衢”,一时之间商贾云集,当时有诗赞曰:“珠玑列市尽兴隆,锦绣绫罗灯夜红。商贾如云通四海,洪油杉樟送华中。”乾隆十六年(1751),据《洪江育婴小识》记载“当是之时,列肆如云,川楚之丹砂、白蜡,洪江之胶油,木材之坚美,乘流东下洞庭,接长江而济吴越,连帆大舳衔尾而上,环货骈积,率以花布大宗,南连桂林,西趋滇黔,利市三倍,居市者长子孙,百工技艺之流襁至而辐辏,地窄人众,至劈山湮谷,连屋层楼,栉比而居,俨然西南一都会。” 洪江古商城以商贾云集、百工荟萃,带动了汇兑、百货、药材、造船、运输、手工和服务等各个行业的兴起,发展成了商贾云集,舟樯林立的繁华闹市,为大西南的金融中心,清代诗人梁嘉瑜曾称赞洪江:“远频争营千货集,上游独居五溪雄。尽日沦波翠簿笼,兰舟络绎往来通。光绪十三年仲夏编查户口时,洪江有正册的居民已是22290人,至宣统年间接近5万人口,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的商贾游客聚居洪江。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洪江古商城行业众多、资本雄厚,过往的物资吞吐量巨大,市场极其繁荣,成为了大西南的物资吞吐的枢纽,市场的现金流通量居当时湖南省的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成为了湘西南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洪江古商城达到了历史的极盛。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开篇说到:“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通常‘小重庆’称呼……洪江商务增加了财富与市面的繁荣,同时也增加了军人的争夺机会。民国三十年来的贵州省的政治变局,都是洪江地方直接间接促成的……。”


一、建筑

建筑群主要由会馆、烟馆、青楼、钱庄、店铺、寺院、客栈和厘金局等城市建筑组成,现存共380栋,建筑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商城建筑群的大体以窨子屋(建筑布局呈“井”字形排开,多数为两进两层或两进三层,四周为青砖砌成的封火墙,墙内堂屋、厢房均为穿牛式木质结构,中堂高敞,堂内有干湿两个天井,一层住人,二层为货物仓库。此外每个大门口都有一个做工精美的太平缸储水作为防火、养鱼观赏之用)为主要建筑形式。建筑群的基本面貌保存的状况较为完好,包括:60余座宫殿、祠堂、寺庙和庵堂;17家报社、23家钱庄、34所学堂或私塾、48个半戏台、50家青楼、60家烟馆、70家酒家和80家客栈。可以说洪江古商城是一座集明清时期及民国时期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座了解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的形象教科书,一座集经济、军事、宗教和文化史料的历史博物馆,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商城”。

二、文化

除了房屋建筑以外,洪江古商城的文化遗产也相当的丰富。在古商城建筑群遗址中发现了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和光绪年间以及民国时期的匾额、石雕和碑刻多处;风格各异的太平缸40余个。在其中不乏精品之作,如:记载抗日战争雪峰山战役重要史料的石碑“洪江奏凯亭记”;清代著名书法家、画家郑板桥和书法大师于右人的手迹真品。

三、特产

洪江所销售的木材品种及产地:

1.      苗木:产自于锦屏、天柱、清江、黎平等地,经锦屏为中心点,沿清水江入洪江;

2.      州木:产自靖县、通道和黔、桂接壤地区,以靖州为集中点,沿渠水入洪江;以上三种称为“大河木”,材质优良,均为上品。

3.      溪木:又称“小河木”,要质较次,弯、草、尖的杉木较多,列为副次产品,产于城步,绥宁和会同东部巫水沿岸,没巫水直达洪江。

四、其他

因为扼守五省通衢之要道,古来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衍生而成的商派文化有诸如十大商帮;四十八码头;洪江报馆等等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为洪江古商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城市在早期的出现有多种原因,包括军事和政治上的需要,洪江地处沅水、巫水汇合之处,由于沅江汇纳了黔东南和湘、桂边陲的清水江、渠水、朗江、巫水等许多河流,经洪江下连洞庭贯长江,故经洪江可上达滇、黔、桂、川,下达江汉、荆扬地区。在交通闭塞时代,沅江是西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和东南沿海联系的唯一通道,因此洪江成为了西南地区和江汉、江浙地区进行商品交易的必经之地并在这形成了大量的商品的集中和分散。《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湖南省新石器时代遗址》认为:“沅水和西江始终是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古文化重要的,但长久被研究者忽视了的通道”。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沅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是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重要通道,洪江是沅水带来的城市,商城的历史从何时开始,我们可以在林河先生的“水上丝绸之路”的理论中可以得到答案。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林河先生在他的《寻找失落的中华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从古黔中郡起航》一书中提到“秦汉以前从四川到西域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古黔中郡开始的,通过水陆联运,经川、湘、黔、滇、印度而到达西域各国”。

  

 二、特殊的时代背景为洪江古商城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

    历史的动荡给我们的民族、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在洪江却造就了洪江的经济的腾飞奇迹,使洪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成为了控制西南物流的商业重镇,而且经久不衰。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洪江古商城得到了两次历史的青睐,促成了洪江古商城的兴起和发展。第一次是自秦汉以来我国的人口迁徙特别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二次则是清朝末年到抗日战争。

   

  三、相对弱化的封建统治为洪江古商城的发展提供了较宽松的历史环境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城市是以政治、军事统治中心为主要功能而产生的,其发展受到封建统治势力的严格控制。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封建专制统治力量的影响较大。《史记•货殖列传》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讲的就是大一统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在这种环境中,特别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压制。但是纵观洪江古商城的建制沿革来看情况截然不同。洪江最早的建制可以追溯到宋朝年间。宋元佑五年(1090)置洪江砦,隶属黔阳县;崇宁二年(1103)年改属靖州三江县地,寻改三江县为会同县,随属会同县。元世祖八年(1271)废洪江砦,元贞三年(1279),设立洪江巡检司。明朝洪武年间设洪江驿,仍隶属会同县。清,康熙二十六年(1678),会同县若水巡检司移驻洪江,洪江已经发展成为了集聚五方商贾,烟火万家的湘西南巨镇;乾隆十六年(1757)若水巡检司改名为洪江巡检司。[7](第51页)从宋代的洪江砦到清代的洪江巡检司,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封建政权组织对洪江实施管理,洪江地区的公私事务都是由洪江当地的商会和商业行会管理。因而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洪江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说相对较为弱化,经营者自主经营的成分很大,这就为洪江的商业发展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发展环境,促进了洪江的经济的持续繁荣,并最终推动了洪江古商城的持续发展。

 四、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促进了洪江古商城在历史上的发展

    洪江古商城能在相对落后的湘西地区崛起,能在激烈的商战中占得一席之地,与洪江商人的商业道德、经商理念和经营作风有着莫大的关联。简单的概括起来就是:一、经商讲究以诚信文本,主张做生意对得起天理良心。二、富贵不忘本,商会和商人积极地兴办慈善事业。三、唯人才是举。正是这三点看起来简单的经商原则造就了洪江古商城的辉煌历史。

    提起洪江不得不提及曾显赫一时的商本文化,其经营理念也为人津津乐道

1    凭天理良心:

汛把的六句警示语,徐复隆的方圆之道,无不体现了商人的道德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伤天害理的事不做,黑心钱不赚,不义之财不取,所体现的都是“宁亏银子,不亏良心”。

2    诚信为本:

吃亏是福、清白传家、清白家风等家训,还有庆无丰门上言的里仁为美等警示语无不体现商人是以诚信为本。他们崇尚吃亏是福,平安是福。在商海竞争中,盈与亏是商家常事,胜不骄,几不馁,要有冷静平和的心态,只有总结经验,调整策略,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    多行善事;

洪江商家发迹后不忘本,想到穷人,乐善好施。典型人物有张吉昌,捐赠1800多两修育婴堂;如洪达中学,雄溪女中,复兴小学等都是高同庆,庆元丰,徐荣昌等老板集资修建的。他们认为做好事,可以多积荫德,积福造寿,使家道昌盛,庇及子孙。

4    人才是本;

    民间传统富不过三代,也就是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商家们也都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所以当时商人们所信奉的是“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萌生了以人才为本的信念。

五、结语

 洪江古商城从形成到兴盛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烟火万家、堪称巨镇”的以商业贸易为主的商业重镇。它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市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了:第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第二,特殊的时代背景。洪江古商城的发展从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和人口的大迁徙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获益颇多;第三,封建统治相对较弱。洪江处于湘黔交界地区是封建统治较为薄弱的地区,没有出现过对当地实行实质性统治的封建政权组织;第四,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在洪江有着一股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如诚实守信等商业原则、商业道德和以会馆、商会为管理模式的商业运营模式等等。正是这股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为洪江的商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并最终促成洪江古商城的形成和发展。

从古看今,分析洪江古商城在历史上的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对于洪江当今社会的城市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洪江古商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闻名于世,素有“七省通衢”、“小重庆”、“小南京”、“湘西明珠”、“西南大都会”之美称,是湘西南经济、军事、宗教、文化中心。明清之际,全国18个省、24个州、府,80多个县的商人来此淘金创业。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洪江古商城依然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会馆、商行、客栈、青楼、镖局、作坊、报社、烟馆、寺院等古建筑380余栋,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建筑之奇、保存之好为国内罕见。这些冬暖夏凉的窨子屋,依山而建,通过曲折幽深的青石板路或高低错落的石阶码头相连接,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血脉,按照阴阳八卦的布局,错落于“七冲八巷九条街”之中,有如一幅直观的明、清、民国时期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城之一,承载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商城”。是极具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的。

 
(责任编辑:胡翠莲)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