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名城名镇频道首页 名山大川 旅行指南 文化遗产 文明古迹 名村 名镇 名城 贤达名流 地方特产 红色旅游 万景台 历史渊源 古建园林

广西永宁古城

时间:2014/4/15 11:50:00 来源: 古镇网 浏览量: 359

永宁州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 1477 ),至今已经历 529 年的风风雨雨。 永宁州古城原为古田县治,明隆庆五年( 1571 )升为直隶州,称永宁,永宁州古城由此而得名。 永福县百寿镇

永宁州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至今已经历529年的风风雨雨。 永宁州古城原为古田县治,明隆庆五年(1571)升为直隶州,称“永宁”,永宁州古城由此而得名。永福县百寿镇所在地——永宁州古城,曾是商贾贸迁,远拓越境的商业、军事要地。因为降级,这座古城后来失去了县治地位,却由此得以留存下众多遗迹,成为保存颇为完整的一座古石城。

宁州古城位于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北端,与百寿岩隔河相望。 永宁州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至今已经历529年的风风雨雨。古城最先为土城,城墙周长约1000米,高5米,厚2米多。成化十八年,改砌为石城;隆庆六年(1572),古城往西被扩宽80余米,建城门四座,东门叫“东兴门”,南门称“镇宁门”,西门喊“安定门”,北门为“迎恩门”。至万历三年,城墙增高到1.3米,加厚到0.6米;万历八年(1580),古城往北又扩展100米,城周长扩建为1277米,高6.33米,厚3.2米,城头垛637个,窝铺12个,兵马司4处,并在四座城门之上建起门楼。万历十四年(1586),在古城东面筑护城河堤430余米,城墙再次加厚,并加女墙窝铺。


据文物专家考察,永宁州古城,在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军事上曾起过极重要的作用,是兵家必争之地。每次改朝换代,永宁州古城必遇兵灾战火。但它能历经五百多年风风雨雨还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百寿镇穿岩村外,还保留着一段古驿道。史载,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平抚岭南诸峒少数民族后,为了经略大西南,发役夫4万,开凿东起桂州、西至昆明的三千里驿道。自隋唐以来,永宁州古城便是桂林城往南的第一个大驿站。穿岩就是古驿道为穿过石山而打通的隧道。古隧道长约100米,入口甚为宽阔,越走越窄,到最窄的地方时就是出口了,但仍能容一辆重型货车通过。


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永宁州古城地处桂林至融安的险要地段,仅有一条古道从这里的大峡谷中通过。古城就建在古道的必经之处,两面有天然河流为护城河,四周数十公里都是高山大岭。其北面6公里处有绵亘十余公里的险要关隘——三台岭(旧称三厄岭)。永宁州古城就处在三台岭险隘下的古道上,它就像一个关隘,进可攻,退可守,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百寿岩与永宁州古城隔河相望,历史比古城长,名声比古城大,仅一个百寿图,就出了一本《百寿图考释》专著。“寿”字为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知县、山东籍进士史渭所写,距今已近800年,集正、篆、隶、草为一体。晃眼一看,形如一位老者站在岩上。“寿”字上部中间的一竖呈弧形弯曲,恰似秦汉时期人们头上的发髻。大寿字中又刚好嵌入了100个小寿字,形态各异。再一细看,每字旁还有更小的铭章注明文体或出处,令人啧啧称奇。与王羲之的100个“之”字不同,这些小寿字既有时间的长度,也有空间的广度,而且都可从拇指大小的铭章中找到答案。


据《永福县志》记载,明弘治五年(1492)后,由韦朝威、覃万贤、韦银豹所率领的壮族农民起义队伍,曾攻占永宁州古城80余年,使这座大山之中的古城,一度成为广西农民起义的中心。

 百寿图可以说是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充分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责任编辑:胡翠莲)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