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宗教哲学频道首页 佛教 道教 伊斯兰 基督教 天主教 寺庙 宗教胜地 佛缘阁 古代哲学

佛坛——结跏趺坐一台基

时间:2013/4/22 9:30:00 来源: 华夏遗产网 浏览量: 2025

由汉白玉浮雕彩绘成的阿育王塔。阿育王为中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王。公元前3世纪左右出世,并统一印度,为印度最有治绩的王者。后皈依佛教,到处修建寺塔。图中阿育王塔

    由汉白玉浮雕彩绘成的阿育王塔。阿育王为中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王。公元前3世纪左右出世,并统一印度,为印度最有治绩的王者。后皈依佛教,到处修建寺塔。图中阿育王塔塔身雕工细致,造型精巧,设色妍丽多彩,美妙至极。

    进入寺院佛堂,我们的目光常常会被雄伟庄严的佛菩萨像和鲜艳华丽的幡、幢、盖所吸引,相比较而言,平实无华的佛坛似乎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了。但实际上,用于装饰佛堂的庄严物中,最不起眼却又最重要的,就是佛坛。它承接着佛菩萨像,衬托诸佛、菩萨更加高大、更加威严。

    南宋诗人周文璞曾写过一首题目为《戒坛》的诗,诗云:“相君孙女小乘僧,身入祗园佛律行。三级戒坛秋色冷,个中蝼蚁亦长生。”诗人赞美了“相君孙女”不贪图荣华富贵而出家修行的精神以及不伤害生灵的大慈大悲情怀,并借“秋色冷”描写了坛场的朴实无华与肃穆庄严。

置备佛坛的习俗

    佛坛,即“祭佛之坛场”,指为供奉、安放佛像在佛堂内砌造的基坛或坛座。在家居士,或寺院方丈所设置的佛龛,也称为佛坛。佛坛的功用,是使所奉佛菩萨像更加安稳、坚固,突出菩萨的高大、威严。

    在印度佛教中,自古就有在佛堂正面造一坛基,将所供奉本尊像置于其上的习俗。如印度阿旃陀石窟中,就是在正面高石坛上安奉佛像、塔形,在天井四壁绘有用花纹装饰的佛传本生故事,佛的背光以莲花为中心刻绘连绳、连弧、连珠、连瓣、唐草、忍冬草等浮雕,并衬有璎珞、宝珠、环钏等,十分富丽堂皇。

    各国的佛教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个习俗。在中国敦煌千佛洞第142号窟内,就将七佛药师坐像安置在凹字形石坛上。还有大同云冈及驼山等古石窟中的佛像,也都安放在方形石坛上的台座上。

佛坛供奉本尊

佛坛上所供奉的本尊(主尊),根据佛教宗派的不能,而有所差异。如南传佛教在佛坛上供奉的本尊,都是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所供奉本尊,又依据各分支派系而有所不同,如净土等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禅宗仅供奉初祖达摩或六祖慧能。中国台湾的信徒一般常供奉三宝佛(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也有只供奉观世音菩萨的。

佛坛的种类

    佛坛也有许多种类。按材质分,有石坛、土坛、木坛和砖砌坛等;按形状分,有方形坛、圆形坛、八角形坛和须弥山形坛等种类。一般的佛坛,四周都刻绘有简单的线条、花纹或图案。

    在古代日本,石造佛坛很多,如药师寺金堂、东大寺法华堂内的佛坛都是日本石坛的代表。中世纪以后,出现木造佛坛,其形状开始是模仿石坛,后来大多是模仿须弥山形状。如镰仓圆觉寺舍利殿及金泽称名寺金堂中的佛坛,都是须弥坛。

    所谓须弥山,指梵语“苏连卢”的讹略,意译为“妙高山”,是古印度传说中的山名。传说须弥山是人们所住世界的中心,日月环绕此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也依之层层建立,它的四方有东胜身、南赡部、西牛货、北俱卢四个洲。人们所住的地方属于南赡部洲。

    佛教也采用此说,把帝释天的忉利天宫安置于须弥山上。

    佛经中说,“因陀罗释天之主”坐在须弥山上,天众围绕着他,所以帝释天被安放于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宫。虽然须弥山是释天的台座,但后世诸佛也随依世俗以其为座。
 
    须弥坛是用木、砖、金石等原料,仿照须弥山的形状制作的佛坛。其形状分一层或两层,有四角和八角两种。在《金刚顶瑜迦经》中,就记载有四角和八角的须弥坛。另外,须弥坛也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台基,上面一般刻绘有凹凸线脚和纹布。还有一种比坛小的须弥山形佛像底座,称为“须弥座”,或“金刚座”。
 
    佛像以须弥山形为坛座,在古印度即已通行。在中国,南朝宋国元嘉十四年(437年)及十八年(441年)所雕刻的铜造释迦像,也都安置在须弥坛上。在日本,也是自古即有制作须弥坛安置佛像的风气,如日本最古老的须弥坛,就是大和法轮寺安置药师佛的须弥座,此座的四面画有须弥山及雪山童子本生等。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