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时间:2013/9/22 17:19:00 来源: 五洲传播中心 浏览量: 759
唐、宋以降,中国古代绘画日益呈现出淡化色彩,推崇单纯简洁的笔墨图式的倾向。北宋画家李公麟(1049-1106年),曾师法顾恺之和吴道子。他的画法以“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最受称道。白描原本只作起草之用,与西画所谓“素描”无异,自吴道子以后,画评家意识到,画家的造型功力与高妙的书法结合,将使单色的画面与书法一样,直接成为鉴赏的对象,白描的效果能“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因中国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抢救和全力保护而得以幸存的北宋绘画、白描极品《朝元仙仗图》,将这种绘画形式的神奇魔力体现得淋漓尽致。李公麟的“白画”在画史上明确地成为一格,传世有《五马图》、《九歌图》、《维摩诘图》、《临韦偃牧放图》等,均被视为传统线描画法教科书式的作品,用笔用线应变于描绘对象,既丝丝入扣,又充满书法般抑扬顿挫的节奏,风骨特立。
南宋白描画家龚开(约1222-1304年),亦从学习吴道子入手,但笔法粗放。他喜欢画“墨鬼”,尤其以画钟馗负盛名。《中山出游图》描画钟馗及其眷属乘肩舆出行,众鬼子抬轿,鬼气森森却又趣味盎然。他的画带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元代的评论家认为不可“以清玩目之”。南宋的梁楷(生卒年不详),曾入画院,也是善画白描人物的画家,文献记载他中年后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即类似狂草体书法那样自由豪放的抒写,所谓“大写意”,浓淡变幻的水墨中带有哲学般的玄奥,这一类传世作品有《六祖图》、《泼墨仙人图》和《太白行吟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但着色浅淡,全图以墨线勾勒为主,体现宋画工整细密的特色。该画高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此画无作者署名,后因金代张著题跋,明其作者及生平:张择端,东武(山东)人,生卒年不详,他曾游学于宋京汴梁,并进入翰林,因此获得宫廷画家身份,据张著提拔,擅长“界画”,即以建筑物为主体的风景或人物画,表现城郭、街市、舟舆。《清明上河图》从问世以来,其价值便为人们普遍认识,南宋时《清明上河图》已有许多摹本和复制本,有以“每卷一金”,在临安的画店售卖。这个事实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清明上河图》的特殊性,它不仅超越了一般风俗画,而且也不限于通常宫廷画及文人画的范畴,在其高度绘画美感之余,兼有增进知识、启迪智性之功,实为世界古代绘画之瑰宝。
(责任编辑:刘莎)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