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琴棋书画频道首页 传统音乐 古代舞蹈 对弈 书法 篆刻 中国绘画 研究发现 艺海拾遗 知识问答

围棋史话:名手无数的明朝时期

时间:2013/6/7 10:46:00 来源: 飞扬围棋网 浏览量: 3028

国手不让皇帝棋 围棋到了明代,又是一番面目,与唐、宋不可同日而语。无数的名手相继涌现 出来。 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欢下围棋,相传南京胜棋楼就是他和徐达下围棋的地方。不 过,

国手不让皇帝棋

围棋到了明代,又是一番面目,与唐、宋不可同日而语。无数的名手相继涌现 出来。

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欢下围棋,相传南京胜棋楼就是他和徐达下围棋的地方。不 过,在历史上,他却是以禁棋出名的,他曾下令:“在京军官军人……下棋的断手。 ”(注一)又建造了“消遥楼”,专门囚禁下围棋的老百姓(注二)。这些戒律和 作法,阻碍了围棋的正常发展。但围棋到了明朝,已势不可挡,名家好手,如雨后 春笋般出现。

相礼是明初大国手,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尤精于弈,当世无敌”。明太祖 虽说禁止别人下棋,却禁不住自己对围棋的嗜好。他曾把相礼召至京城,命其与燕 王对弈,并赐以重赏(注三)

比相礼晚十余年的楼得达也是江南人,他为人所知时,相礼独霸棋坛已相当久 了。《宁波府志》上有一段楼得达与相礼比弈的故事。那是永乐初年,明成祖把楼 得达召进京,命他与当时的棋霸相礼对局,相礼很骄做,自以为天下第一,胜券稳 操,因而瞧不起楼得达。赛局未定,明成祖已命人悄悄地把画有冠带的纸放在棋盘 下,准备赐给胜者。棋一连下了几盘,结果楼得达大胜相礼,明成祖当即赐予冠带, 相礼独霸棋坛的时期就此告终。

其实,当时能抵挡相礼的棋手,也许不只楼得达一人,限于古时交通不便,不 可能都有进京交锋的机会。据史载,吴中一带的唐理,棋力也不弱,他曾在阳羡山 中,遇上一位道士,并和这道上下了三天三夜的棋。唐理还把下棋的本事亲授给他 的女婿,后来他的女婿棋力与他相当,能同他一决雄雌。(注四)

假如唐理能有幸被召入京,恐怕也会与那些棋霸争个高低。明代许多棋手都很 好强,甚至连皇上都不让。刘景就是这么一位棋手,他常陪明成祖下棋,经常是以 他的胜利告终。成祖下得没情绪了,对刘景说:“你不可以让让我么?”刘景回答: “可让的我让你,不可让的,我是不能让的。”刘景与贾玄在这点上形成鲜明对照, 刘景真不辱棋手这一称号。(注五)

明仁宗年间,朱熊棋艺颇有名气,到了明孝宗时代,称雄棋坛的,是越九成。 他进京下棋,没有敌手,顿时名声大震,孝宗知道后,马上将他和京城名手一同召 进皇宫下棋,赵九成有许多独出心裁的招式,连连得手,看得孝宗大开眼界,赞叹 道:“真国手也!后来,孝宗赐了赵九成一个官职(注六)

当时棋坛还有一位“怪手”叫范洪,《宁波府志》记载,他“弈棋以自娱,与 人弈,常随其人高下,不求大胜,然终不一挫衄。”当时人把他与画家吕纪等三人, 合称为“四绝”。

棋坛三派

围棋到明武宗时,名手已多如牛毛,并逐渐开始形成流派,各派的棋风显示出 不同的特点,这是围棋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据《弈旦评》、《宛委余编博物志》 记载,明武宗时,棋界形成三派。

一派为永嘉派。这一派中鲍一中年龄最大,出名也最早。他又名鲍景远。著名 作家吴承恩著有《围棋歌赠鲍景远》,上面说鲍景远二十岁时,已被誉为海内第一, “纵横妙无匹”,“处处争雄长”。四十多岁时,还参加过几次著名的围棋比赛。 吴承恩称他为“棋中师”,王世贞说他“弈品第一。王世贞认为鲍一中棋风特点是 “巧”。这一派里的李冲比鲍一中出名晚,棋力似乎也不如鲍,被评为第二。他自 己对此不服。到了暮年,曾与京师派李釜交战,惨败而归,以致不敢再与李釜对弈。 这一派里还有几位较有影响的棋手,他们是周源,徐希圣,周厘。前二位出现较晚, 周厘与鲍一中同时,鲍称他的棋鲡“咄逼人”,甚至有点怕他。

另一派为新安派,这派的汪曙比永嘉派的鲍一中棋力差些,晚一些的程汝亮是 这派的中坚。程汝亮字自水,《仙机武库》和《弈时初迭》中都收有他的遗局,其 局”布局工整,奇正迭出,取舍各尽其妙。”王世贞认为他有以守为攻的特点。他 与京师派的李釜也是劲敌,他败的次数多些,也是心里不服气。可惜过早地离开了 人间,未能最终争回这口气。

第三派为京师派,有颜伦、李釜这些高手,颜伦工于计算,常常不差一道。他 遍游全国,很少对手,王世贞说他棋风稳健。李釜又名李时养,他比颜伦稍晚,但 棋力不在其下,能与颜伦争高低。颜伦就因为怕输给他有碍名声,不敢与他抗衡, 躲到吴中去了。前面已经提到,永嘉派的李冲,新安派的程汝亮都曾是他手下败将。 吴承恩在《后围棋歌赠小李》中,认为他棋力“绝伦”,王世贞说他偏于力战。

在《宛委余编博物志》中,王世贞评价说鲍一中、程汝亮、颜伦、李釜四人虽 然风格各异,攻守侧重不同,但此四人“以当明第一一品无愧之”。

少年棋手“未可量也”

继三个流派之后,几位少年棋手,初露头角,一鸣惊人,很受重视。

福建人蔡学海是少年棋手中较有影响的一位,撰有《蔡学海遗谱》,今尚存。 余姚人岑乾也是一位少年棋手。《绍兴府志》上说,余姚一向风行围棋。岑乾很小 的时候,跟随父亲游武林,一出去就是一天,家里人不知道他玩什么,为何如此着 迷。 后来他才告诉家里人,是和一些孩子下棋。长大 以后,棋下得更好了,他便 进了京城。一班达官贵人都请他去下棋,一时名声大震。当时,号称“天下第一手” 的颜伦住在京城,他已是龙钟老叟,也把岑乾请去下棋,但败在岑乾手下。但岑乾 赢他也是经过一番鏖战的。岑乾曾对别人说,“我与颜伦下棋,必须闭门静养十天 才可以。”可惜,这位早熟的棋手不到四十岁就亡故了。他曾著有《弈选》.

另一位棋手更不简单,可谓围棋天才。他是江都的方新,又名渭津,字子振。 《江都县志》上记载,方新六七岁时就会下棋。小时候,他父亲与人下棋,把他放 在膝上,下到半场时,方新捂着爸爸的耳朵,悄悄告诉他应在那儿投一子争取主动 进攻。爸爸哪能轻信儿子的主意,根本没把方新的话当回事。结果客人赢了棋,还 对方新父亲戏言道:“小孩子那能看出我的漏洞?我是不怕攻的。”小小的方新竟 不服气,当下复盘,非但一子不错,而且在他提示父亲的地方投下一子,并按他的 方案大力进攻。把客人杀得大败。《江都县志》上称方新“精弈有神解”,少年时, 已成当地棋王。王世贞曾路过方新的家乡,听说有此神童,当然不肯错过。他正好 与“海内第一品”李釜同行,征得友人同意,王世贞为方李二人摆开棋局,第一局, 李釜得手,但仅赢一子,第二天,方新又来下,终于战败李釜。对于他的神力,人 们无法理解,便流传出一个传奇式的故事。说方新小时候在月下偶遇一位老人。老 人见面便问他:“你喜欢下棋么?如果喜欢,明天一早到唐昌观找我,我教你。” 第二天,方颗果然去了,进门一看,老人已等候在那儿。老人生气他说:“与老年 人约会,年轻人不该迟到。若有诚意,明天再来吧!今天不教你了!”方新恭恭敬 敬他说:“我记住您老人家的话了。”次日,方新天没亮就起身了,赶到唐昌观, 斜月挂在天上,一抹银光撒在紧闭的大门上。方新在门口静静地站着,不一会,老 人拄着手杖,踏着月光来了,见方新已在等他,高兴他说:“现在可以教你了。” 老人说着在地上铺上棋盘,一五一十地教了方新四十八种变化,每种变化不过十几 着,但都是真正的杀手铜,从此方新海内无敌。《甲乙剩言》的作者胡应鳞把这事 记了下来,不过也是将信将疑,有一回路过清源,他找到了方新,问他有无此事。 方新的回答是:“这是好事者编造出来的。”

棋力不可能借助什么不可知的神力,全凭研习,磨砺。方新自小确实喜爱棋艺, 八岁上私塾时,便常在功课完成后的时间下棋。先生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还打过他。 后来见他实在着迷,而且确也下得有点水平,方才同意,这样到了十三岁,天下棋 手没有不知方新的了,以后,他还写过一本题为《弈微》的围棋著作。

又是一朝文武臣

一朝过去,又是一朝,皇帝大臣换来换去,爱好围棋始终不变,棋手越来越多。

明世宗到明光宗期间,著名棋手名单又可开出一长列。

嘉靖八年廷试探花邢雉山,“以围棋擅名”,他与文学家李开先同榜。李写有 《寄邢雉山》一诗,内有“敲棋是处皆无敌”的句于,对邢雉山的棋艺很是推崇。

前面已多次引录大文学家王世贞在《弈问》、《弈旨》中对一些棋手的评价, 他也是这一时期的人。 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围棋专著, 是有很高的围棋修养的, 《宛委余编博物志》讲王世贞小时候就爱看鲍一中下棋,但当时尚”不能悉其妙”, 后来又看颜伦、李釜、程汝亮下棋、“忘寝食者数”。他与当时一些著名棋手都有 交往,与李釜私交尤深,常在一起谈论围棋。

嘉靖壬子年举人施显卿棋艺不错,《无锡县志》说他做过县官。晚年棋艺更加 精湛,天下无敌手。不过后来还是被后起之秀祝万年杀败。他很不服气,也没有办 法。《无锡县志》上还说,万历庚子年间举人秦延焘棋力甚强,在祝万年之上。

生于隆庆末年的王寰,当时棋名也很大。他曾与上文提到的神童方新对垒,争 霸棋坛。当时的王公大人都以与他结识为荣。因他是六合县人,俗称“王六合”, 很是炫耀,被视为天下第一名手。冯元仲在《弈旦评》中,将王寰称为“极高之低 手”,说他的棋“局小,但善守,而能收局。”看来他以稳扎稳打见长。(注八)”

永嘉人陈谦寿是位性情豪放的棋手,曾多次游历燕、赵等地,以棋会友,驰名 天下。邵太仆曾把陈谦寿三字刻在棋盘上,对他非常器重。陈的诗也不错,组织过 “诗弈社”,他也写过围棋书。(注九)

苏具瞻也是一大家。《休宁县志》上说他天资聪敏,自小对围棋一往情深,十 多岁便“擅名海内”,“海内遍有小苏之名”。因少年学成,在棋坛上活动时间很 长,直到明末,苏具瞻还与朱玉亭、林符卿、过百龄等较量过。他的著作《弈薮》 六卷,自成一格,备受棋界赞誉。《休宁县志》说此书“古今第一,后来棋谱,皆 从此脱胎。”它的特点是:各谱一律白先;布势选择局中最精彩部分;书中对《棋 经十三篇》的解释通俗易懂;官子、定成、死活等残局,都是常见的,而且比较实 用。

明末数家

明朝末年围棋名家仍不断涌现,可以载人史册的不下三十,这里将其主要代表, 介绍一下。

雍熙曰是被士大夫们赏识的棋手, 当时有位叶台山相国, 就特别器重雍熙曰 (注十)冯元仲在《弈旦评》中,谈到雍的棋风时,评价为“能以收著胜人。”他 著有《弈正》一书,收录了不少名谱,书写得浅显易懂,很适于初学者阅读。

朱玉亭是皇家宗室,《弈旦评》说他的棋风承王寰一路,“以资得”,“巧而 善战”。但“巧可加于不己者,至遇大敌,则巧无所施矣。”所以冯元仲认为他不 善着大局。

“局极大,弃取变幻,为诸人冠”的是范君南。他棋力低于王寰,但天资过人, 因而敢下大局,棋风洒脱,不过往往“收局无成”。《弈旦评》称之为“极低之高 手”。

明末北京下棋的百姓甚多,当时艺坛有八绝,其中一绝就是阎子明的围棋,据 《宛署杂记》记载他与人对弈,尚在布局阶段,就能预知输赢多少,而且计算得很 准确,他的记忆力很强,复盘不差一子。

十分难能可贵的是,《登州府志》上介绍的一位自学成才的国手黄旦,他是登 州文登县的村民。学成后曾游历四方与人对弈,这是史册上记载的为数不多的出身 贫贱的国手之一。

另一位下层出身的国人叫江用卿,他最初只是爱看别人下棋,看而不厌。没几 个月,他就看会了,一盘棋不到中盘,他已能预测胜负。他也到过不少地方,没有 人能胜他。当时的大学士何艺岳、周挹斋等,都请他去下过棋,江用卿是个有骨气 的人,从不用棋去讨好人,《婺源县志》上说他:“局中不知有相国,局外亦不自 说为相国客也。”因而很受人们敬重。左司马孙皖桐,曾写了首诗赠给他,其中有 一句是:“座上无非且无刺,酒中能狷(耿直的意思)亦能狂。”江用卿棋力很高,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江少年时,游天台遇“异人”教棋。说他下棋不是 模仿棋谱,而是”奇创变幻”,是“有神助”。

神话固然不可信,江用卿不墨守成规,在于其刻意钻研,多下多练。江用卿为 了下棋,差点被人给卖了。《柳轩丛谈》记述了他的一个故事。有一回,有人找到 江用卿舍下,说江北某大官请他去下棋。江用卿听说下棋,从不拒绝。他换了衣衫, 夹上棋盘,随来人到了中州大官府外。来人让江用卿在门口等候,自己先进去了。 江用卿在门外等了半天,那人还没出来,原来那人是个骗子。他跑到大官面前捏造 说:因为家穷,儿子多。无以为生,不得已,想把儿子卖给有钱人当奴隶,大官当 时便立了文书,给了那人一笔钱让他把儿子领来,那人却推托说:父子情深如海, 不忍面别,儿子就在大门外。说完他自己就先从后门走了。江用卿那知其中有诈, 等了许久不见人出,正踌躇着要离开,忽听得一家奴唤他去挑水。他又奇怪,又气 愤,不知怎么回事。一会儿,主人手持文书出来说:“这是你的卖身契,你父亲已 把你卖了。”江用卿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活见鬼,明明是你不远千里派人 请我来下棋的,怎么不说正经话!谁是我父亲?”他拿出棋盘给主人看。主人说: “那咱们俩先较量一下,如果你赢了,我就信你的话。”江用卿赢他自是不在话下, 连赢几局后,那家主人反而十分高兴:“我虽然失去几两银子,但遇到了真国手, 收益非浅,值得!”

《武进县志》记载了一老一少两位国手。老的叫高海泉,九十多岁,仍然喜欢 下棋。小的叫邹元焕,十三四岁就有棋名,与过百龄、盛圣逢等大棋家齐名。

著名画家盛茂烨的儿子盛大有年轻时就多才多艺,承父业擅长画山水兰竹,对 围棋也十分精通,棋名很大,常与过百龄、吴孔柞等角逐。直到清初还很活跃,来 往于江淮之间, 康熙年间为黄龙士所杀败。 盛大有的棋风特点,徐星友评价说: “大有自成一家,局面欠醇正。”黄龙士说:“盛当局中窘迫之际,亦有生机本领, 自有过人处。”看来盛大有下棋比较呆板,不够灵活多变,但也不无退守之招。

在众多国手中,也有自大之人,《弈旦评》中提到林符卿,说他常对人宣称: “要是没有我,四海之内,尚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我来说,不光能赢我 的人找不到,就是对手也是没有的。我不去效法古人棋谱,而以棋盘为师。即使是 神仙下凡,我也可以让他三子。”但是后来过百龄与他连战三局,他竟连败三局。

明末还出现一位女棋手薛素素,她是明代唯一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她是苏州 人,多才多艺,棋、诗、书、琴、萧、绣等,无不工绝,有“十能”之称,是位有 才气的女子。(注十一)

围棋高峰过百龄

围棋的高潮终于到来了。唐代的盛况,宋代的奇观,明代的瑰景,似乎都在孕 育着这个高潮。这个高潮是由一系列名棋手的高超棋艺及重要的棋书发展而来的。 掀起这个高潮的,是明末过百龄。

清朝秦松龄写过一篇《过百龄传》,记述了这位高手的生平。

过百龄,又字怕龄,名文年,生于无锡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他从小聪明,喜 欢读书,十一岁时,过百龄看别人下棋,很快就明白了虚实、先后、进击、退守的 道理,“这没什么难学的!”他对别人说。以后他与人下棋,就经常取胜。这使得 乡里人都非常惊奇。不久,有位、福清叶阁学台经过无锡,此人擅长围棋,棋品二 级,很想在无锡找个对手下棋,乡亲们知道了,把过百龄找到学台面前。学台见对 手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惊讶不已,双方坐下后,连着几盘,都是过百龄赢。带百 龄来的乡亲有点害怕了,就悄悄对他说:“学台是个大官,你怎么能总赢呢!可以 假设败局呀。”百龄听后很生气地说:“下棋是小事,用这来讨好人,我感道羞耻。 况且,叶公品德高尚,他怎么会和一个小孩过不去呢?”叶学台果然不计输赢,并 由此十分器重过百龄,约他一同北上。过百龄以学业未完为名,婉言谢绝了。

打那以后,过百龄名震江南,对棋艺也愈加精益求精了。没隔几年,过百龄觉 得可以出去试试了,这时,京城的公卿们也已知道了他的大名,并写信请他去。过 百龄决定北上。”

过百龄到京后,便遇到了常与公卿贵族来往、骄狂一时的著名棋手林符卿,此 人见过仅是一少年,很轻视他,有一天,公卿们聚在一块喝酒,林符卿和过百龄也 都在座,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林符卿认为这是展示自己棋力的好机会,便对过百龄说: “你我同游京师,到如今都没交过手,今天我们何不各尽所长,较量一下。让公卿 们也高兴高兴。”公卿们听了,纷纷叫好,并拿出银子作为胜者的奖品。但过百龄 却一再推辞,执意不肯对局。林符卿见状,更得意非凡,逼着过百龄非下不可。无 奈,过百龄摆下了棋局。第一局才下了一半,林符卿就感到局势不妙了,急得脸和 脖子红一阵白一阵。过百龄神情自若,下得很从容,投子布局似乎随随便便,全不 费力。第一局林符卿输了,他不甘心,接着又下了两盘,结果他未捞回一子。观战 的公卿们一个个都呆了,林符卿一向是棋坛一霸,今天被过百龄战胜,霸主的位子 不再是林符卿的了,于是,过百龄独步棋坛的时代开始了,他的名声也震动了北京。

在这同时,过百龄住处的房主人因事被捕入狱,好心的朋友劝过百龄:“你是 被捕者的房客,还不赶快躲起来,不然就大祸临头了。”过百龄不以为然,对朋友 说:“主人待我很好,今天他有难处,我却跑了,这是不义的。而且,我与他交朋 友,并没有干过什么坏事,为什么我要遭祸害呢?”一段时间里,与这家房主有交 往的人都被捕了,唯独过百龄平安无事。没过多久,过百龄就回无锡隐居了。

《无锡县志》中也有关于过百龄的记载,说他不论远近,只要是好手,就要前 去与之较量,他自己请人来下棋,棋手们都不敢来。他是公认的国手。几十年间, 天下棋手莫不“以无锡过百龄为宗”。

清朝诗人钱谦益写过《京日观棋六绝》一首,特注明“为梁溪弈师过百龄而作”。 诗写于清朝顺治年间,当时过百龄仍是棋坛霸主,至此,他执坛牛耳已数十年之久。 钱谦益以“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纛许谁干”概括了过百龄的一生。

过百龄棋著很多,有《官子谱》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

《官子谱》价值很大,是我国古代一部全面地、透彻地研究围棋收官子的重要 著作。此书现在日本已有译本。

《三子谱》全名是《受三子遗谱》,可以说是一部围棋教科书,对于学棋,有 十分重要的价值,这本书里记载了二百零四种着法变化,其中“大角图”四十四变, “大压梁”五十变,“倒垂莲”六十变,“七三起手”五千变。此书由林符卿、周 懒予、汪汉年、周东候、汪幻清、盛大有六人审定,校阅者前后共达二百二十七人。 可见《三子谱》影响之大,传播之广。

《四子谱》 着重于围棋的各种着法和变化, 其中,“镇神头式”六十一变, “倚盖式” 一百七十八变, “大压梁式”一百十一变,“六四起手式”三十变, “七三起手式”五十七变,共计四百三十六变。书上每图都有详细解说,非常精辟, 有不少概括了围棋着法上的普遍规律,时至今日,仍能指导围棋实战。

过百龄毕生从事于围棋的探索和研究,不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做出了 卓越贡献,使我国围棋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继之而起的周懒予、黄龙士、徐星友 等人,都是在过百龄打下的基础上,继续朝前发展的,直到清乾隆年间,出现梁魏 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一系列棋坛俊杰,使中国围棋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 峰,而这一切与过百龄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弈谱充栋

明代棋书很多,明末《桔中秘》说:“弈谱充栋”,并非夸张之词。除上述以 外,重要的还有:《适情录》二十卷,林应龙著,明嘉靖四年(1525年)刊印。前 八卷包括棋谱三百八十四图,是林应龙与日本棋手僧中虚合编的。九卷以下为林应 龙独自编写。此书用军事名词术语为题;并把棋盘分为九个区,称为“九宫”。

秋仙遗谱》十二卷,诸克明编,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刊印。此书是明 代颇负盛名的棋谱。诸克明“性好弈,深知用谱之说”,他这部著作“每出新意, 以补古人之不及”,编书的目的是使棋手们“俱有谱之可依”。

《仙机武库》八卷,著者陆玄宇父子,是明万历年间著名藏谱家。此书是从当 时几部著名棋谱及对局中选录编辑的,有很高的价值。后来过百龄重新整理、校订 了这部书,使其内容更为丰富。

《万江仙机》二集一百局,残本,明潞王朱常涝辑。据考证,这本书里辑的棋 谱都是棋手拟出来的,即所谓“出局”,不是对局的记录。棋谱中有很多走法很奇 异,与后来的走法不大一样。

《弈旦评》一卷,冯元仲著。这本书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国历代的棋手(尤其是 明代棋手)和棋谱。这对于研究中国围棋史,颇有参考价值。

除此而外,还有《石室秘传》,《石室仙机》,《弈时初编》等数种,在此就 不一一例举了。

(注一)《遁园赘语》

(注二)《全陵琐事》

(注三)《青浦县志》

(注四)《无锡县志》

(注五)《逊国记》

(注六)《宁波府志》

(注七)《绍兴府志》

(注八)《六合县志》

(注九)《温州府志》

(注十)《无为州志》

(注十一)《红楼梦新证·文物杂考》

(责任编辑:赵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