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文学典籍频道首页 诗歌词曲 文章骈赋 章回小说 文海拾遗 研究发现 阅读提示

文体骈散的分合对古代公文发展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2/8/1 10:23:00 来源: 中国骈文网 作者: 何庄 浏览量: 1209

本文以公文发展的由散入骈为线索 , 具体分析了文体骈化、尤其是魏晋六朝时期的骈文对公文的巨大影响和唐宋时期对公文的成功改造 , 总结了历代公文在骈散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

2002年,笔者曾在本刊上发表了题为《从文质兼备到以质为主——试论古代公文理论的嬗变》一文,探讨了古代公文理论向现代的转型及其原因。近两年,笔者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这一理论转型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文体骈散的古合今分。也就是说,文质兼备的古代公文多骈散相间,而以质为主的现代公文主要以散体为特征。所以,从文体骈散分合的角度具体分析其对古代公文的影响,无疑有助于这一学术探讨的更加深入。

首先,解释一下“散文”和“骈文”在古代文章中的确切含义。“散文”和“骈文”是古代文章中两种相对而言的文体概念。其中,“散文”是指行文运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无韵律限制的散体文章,同时也具有较少用典、不尚藻饰的特点。它是先秦古籍和诸子文章的主要文体。又称为“古文”。散文的优势在于文气流畅,没有约束,能够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骈文”则是指由传统散文发展演化而来,以俪辞藻饰、对仗排偶、工于用典为形式特征,产生并成熟于六朝时期的一种新体文章。中唐柳宗元在《乞巧文》中有“骈四俪六,锦心绣口”之说,是较早对骈文特征所做的概括。晚唐李商隐开始以“古文”和“今体”对称,以“古文”指散文,“今体”指骈文,并给了骈文又一个名称“四六”,着重从骈文句式四六交错的特征命名。至于“骈文”一词的出现,则晚至清代。出现了诸如《仪郑堂骈体文》等别集和《骈体文钞》《骈体类纂》、等选集名称。

对于散文,我们是比较熟悉的,但骈文却不然。很容易把它和诗词曲赋等韵文相混淆。首先,骈文是文章,不是诗。在对偶、压韵、对仗的要求上,均不及诗词等韵文严格。其次,在文章中,骈文又不同于散文,由于它吸收了诗词等在对偶和音韵方面的特点,比散文更讲究外在的形式美,是一种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文体,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美文。骈文最根本的特征是俪辞和对偶,我们可以从文字学的分析得到证明。《说文解字·马部》“骈:驾二马也。从马,并声。”段玉裁引《汉书·平帝本纪》“立轺倂马”服虔注曰:“倂马,俪驾也。”“又说:倂骈,皆从并,谓并二马也。??骈之引申,凡二物并曰骈。”可见“,骈”的本义是两两相并,成偶则美。再看“骈俪”之“俪”。《广雅·释诂》“俪,偶也。”《经典释文》卷十《仪礼·士昏礼》“束帛俪皮”云“音丽,偶也。”可见,“俪”的意思也是排偶而美丽,与“骈”义相通。所以,合起来看,骈文句式的整齐排偶和辞采的美丽是骈文必不可少的条件。

了解了骈文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我们进一步来探究骈文对公文的影响线索。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骈文对公文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宋以后,骈文几乎成了专工案牍的文字工具。清代李兆洛的著名选本《骈体文钞》,收录了从战国至隋代的骈文共611篇,其中东汉以后的544篇中,公文就有13种163篇,占了这一时期骈文总数的30%左右,骈体对公文的影响可见一斑。那么,骈文这种中国古代特有的美文是如何与实用性很强的公文结缘的?它对公文产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其中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呢?如前所述,骈文是在六朝时产生和成熟起来的,但它的孕育却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应该说,讲究语言的对偶和整齐,从上古以来的文章就存在,并且贯穿整个古代文章发展的历程。从直接的原因而言,主要是受汉语言文字单音节易于对偶的影响;从深层的文化意识而言,则是古代中国人特有的阴阳二元论思维的具体体现。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认为,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对立又统一的性质构成的,一切事物的特性与规律均蕴涵在这一阴一阳之中。从《易经》中的阴阳两爻,到《易传》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从道家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到儒家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阴阳的观念广泛地渗透在古代文化当中,成为古代中国人解释自然与社会各种现象的出发点。引而伸之,阴阳可以分别代表乾坤、天地、男女、父子、君臣、上下等许多成对观念。这种阴阳二元论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对偶数的偏爱,凡事成双成对则美,否则就不美。骈文的产生和盛行,正是基于这种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骈文两两对偶和四六字句相间的句式特点,还有声律上的平仄对举,无不与偶数相关。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指出:“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就是把骈文的对偶归结于造物所赋。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