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汉字汉语频道首页 说文释字 汉语成语 网上私塾 方言俚语 中国笑话 谚语俗语

恢复繁体字没必要 汉字应再简化?

时间:2013/3/18 9:28:00 来源: 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作者: 周溯源 张广照 浏览量: 555

近年来,海内外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恢复汉字繁体字。这几年还连着上了全国两会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汉字繁简比较,颇富争议,易动感情,人们观点虽异但目标相同,
 

近年来,海内外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恢复汉字繁体字。这几年还连着上了全国“两会”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汉字繁简比较,颇富争议,易动感情,人们观点虽异但目标相同,都是为了使汉语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但笔者认为,从普通群众的使用出发,从语言的工具属性出发,从有利于汉语的推广和发展出发,大陆现在恢复繁体字,不但没必要,也不可能,而且汉字还应再简化。


汉字的工具性决定它宜简不宜繁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对中国灿烂文化有着伟大的贡献。


汉字具有多种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工具就要简单灵巧,实用好用,不要繁琐笨重,难学难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这是汉字和汉字教学发展变化的动力,永远也不会停止。5000多年来,汉字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本来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够用的汉字,却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展现优势与魅力。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曾呼吁“大家一起来研究汉字的特点、汉字的优势,充分利用它,发挥它的优势,来迎接挑战”。


新中国于1956年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之后又出版了《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简化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总共2238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20世纪50年代第一批简化字使用后深受群众欢迎,特别是初学文字的儿童和成人。当时河南一位老师向小学生介绍简化字,说“豐”字今后可以简写成三横一竖的“丰”字,孩子们高兴得跳了起来,鼓掌欢呼。天津一位工人说,“盡、邊、辦”这三个字学了半年,写了多少遍,总是记不住,这回简化成“尽、边、办”,一下就记住了。一位农民向在城里工作的姐姐诉苦,说农民常用的一些字如繁体的“農”、“麵”都不好写。姐姐寄了一本简化汉字的书去,弟弟高兴极了,还埋怨她为什么不早些寄来。


汉字还有再简化的空间


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著名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说,认为书法一定要写繁体字才好看并不尽然。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数近1/3。历代大书法家写简化字者甚多,许多简化字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汉字从产生以来的每一次简化,都是汉字的瘦身健美,使之更易学更易写更美观,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当然,个别字如何简化得更好、更科学一些,尚可再讨论、再斟酌,但汉字简化的方向和趋势是应该坚持的。


今天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时期,汉字不但不能恢复繁体,而且还可以再简化。文化既是历史厚重的积淀,更是现实的一川活水。活在现实中的事物才叫传统,无人用无人爱的东西是古董不是传统。发展是事物的生命,简化是汉字的正途。除了中国人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需要和喜欢学习汉字。但有些字包括最常用字还很不易写,比如“谢谢”这个初学者就需要说和喜欢用的词,写起来却很费劲。类似情况还不少,国家语委公布的2500个常用字中10画以上的就有1081字,15画以上的就有145字,这些字写起来麻烦,写出来也显得壅塞挤压,既不美观,也不方便,亟待简化。

(责任编辑:李晋良)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