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汉字汉语频道首页 说文释字 汉语成语 网上私塾 方言俚语 中国笑话 谚语俗语

返乡造字

时间:2013/10/15 18:27:00 来源: 仓圣阁 浏览量: 632

侯冈颉辞职离朝,回到家乡阳武国的鸟羽山,他无怨无悔,决心搞出一种更为先进的记事符号图象文字,代替结绳记事,以便人们更好地传授经验记载史实,以此报答黄帝的知遇之恩。

 侯冈颉辞职离朝,回到家乡阳武国的鸟羽山,他无怨无悔,决心搞出一种更为先进的记事符号图象文字,代替结绳记事,以便人们更好地传授经验记载史实,以此报答黄帝的知遇之恩。

  侯冈颉整天呆在家里,苦思某想,好久没有想出什么名堂。后来,母亲和妻子劝他到外面走走,去乡亲们中间寻找智慧。于是,他爬山渡河,拜访了不少善思乐道的智者,脑子终于开了窍。他白天出外走访,晚上回来在自己的窑洞里靠记忆埋头整理访问得来的资料。有时仰头观望奎星圆曲的走势低头察看龟背纹路、鸟羽形态、山川形貌、指掌纹理,从中受到启迪。他在地上、墙壁上常常画画擦擦,反复琢磨。为了不受干扰,他让母亲为自己送饭,就连妻子也不肯见。经历了千辛万苦,十数年的岁月沧桑爬满了他的额头鬃角;风霜染白了满头黑发。一次次发现,一次次放弃,一次次选择,终于在他的三个土窑洞里的墙壁上画满了各种符号。为了方便,他把这些符号统称“字”。如今在鸟羽山的周围还保存着许多侯冈颉造字的遗迹,在民间留传着许多神奇美丽的造字传说。

天生土楼子

   在鸟羽山西边的喜鹊山上,如今有一座土楼子还在;约有十六七层,100多米高,隔自白水沟与 鸟羽山相望。据说,侯冈颉不顾冬冷夏热,昼夜奔忙,造了许多字,使自己的3孔土窑洞几乎放不下 了,正在忧虑再造的字存放何处?谁知他的精神感动了当地土神,使得喜鹊山南一夜之间生长出了一座藏字的土楼子。

石猪、石羊助石楼

  后来造的字愈来愈多,土楼子又放满了,怎么办?在土楼子的启发下,侯冈颉决定修个比土楼子更高的石楼子藏字。他经过反复勘察,决定把楼址选在南边比土楼更远的石楼沟的山上,那里路远、偏僻、安全,且石头很多,取材方便。他画了图形,选定良辰吉日,自己搬石运料动手干了起来。谁知他这一精神又感动了玉帝,玉帝就托梦给他,说他造字有功,造福人间,现

在又要建造石楼,太辛苦了。又说,只要坚持百日,玉帝定协助他建成石楼侯冈颉醒后非常高兴,忙到工地一看,见满沟的石猪、石羊正从洛河滩驮着石头往石楼工地运送,石楼己增高了不少。为了工程顺利进行,侯冈颉嘱咐母亲为他送饭不得靠近工地,吃饭时以击石为号。母子俩辛辛苦苦坚持到第99天,眼看明天石楼就要建成。谁想这天母亲破了规矩,一直把饭送到石楼子工地。看见满山、满岔的石猪石羊驮石头,急忙喊道:“儿啊,你看石猪、石羊多洒惶,快让它们歇歇,莫把它们挣死了!”话音刚落,石猪石羊倒地,修楼立刻停止了。侯冈颉呆站一旁,知道是母亲一句话泄了天机,再也无法挽回了。因此石楼没有修成。

   如今残存的石楼还高高地耸立在石楼山上,楼体为长方形。石楼底部东西长150米左右,南北宽100米左右,高40米。石楼现存两层,下层东西有2个楼道,上层南北有3个楼道,道宽约1米多。道壁光滑,如刀切一般,石楼下面半山坡及通往洛河畔的石楼沟,满是大小不等的爬石,传说这就是当年的石猪、石羊所变成的。

  桥石相接 在鸟羽山下的洛河两岸,有两块巨石几乎相接,人称老桥。黄娘每次爬山送饭要从这里往返渡河。黄娘心想,如果这两块巨石相接该多好啊!为了吉利,她每次送饭过河,都要拜桥一次。每一次,两块巨石就接近一

  点,且略有增高,她就顺利过去了。有一日,黄娘送饭时正在拜桥,老桥对面的巨石上站着一位白发老人,嘴里念叨着:“拜拜拜:拜拜拜,拜过九十九一拜畅通走。”话音刚落,老人就不见了。又过了几天,黄娘送饭时,看见一牧童赶着一群牛从山射直奔老桥。她间那牧童:"你看这两块巨石能不能接住评牧童道:"不可也!"转眼间,牧童和牛消失了。黄娘对这两件事没有在意依然拜桥送饭,一心帮助儿子修建石楼。谁想到第 99天,就因为自己说错一句话,工程全泡汤了。今天,这座老桥的两块巨石完全接通了,成为可过小汽车的永久石桥。


晒字台和神泉水

  距洛河老桥东北方向50米,即鸟羽山南峰下侧东南方向的悬崖高处有一巨石,人称“晒字台”。据说,侯冈颉在造字的回家途中,经过老桥时,不慎将画在兽皮、树皮、龟壳上的文字掉在水里全弄湿了。过河后,他把弄湿的文字晒在一块大石头上,晒干后才收拾好回到家中。所以人们就把这块 巨石叫做"晒字台"。在"晒字台"的旁边有一股泉水,清凉甜爽,当年侯冈颉口渴了常在这里饮水。 因而,古时候,读书人常去这里喝泉水,图个吉利。 特别是读书赶考时定要用瓦罐到泉子里去提水, 据说这时喝了泉中水就一定能考中。

  侯冈颉耗时十数载,造了大量的文字。带着这些文字,他回到都城,向黄帝交差。黄帝见了,非常 高兴,从此不仅国中记事用起文字,就是民间也推 广起文字记事来。数年后,逐步结束了"结绳记事的老办法。黄帝因侯冈颉造字劳苫功高,开启文明,为再次鼓励他,封他为"字圣",并赐他以“仓”姓,意为:“人下一君,君上一人”。从此就改“侯冈颐”为“仓颉”了为了永远纪念仓颉造字的丰功伟绩,后世人们把鸟羽山改名"仓圣梁,"一直延用至今。

  

(责任编辑:史林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