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人”字的最初意思:甲骨文是跪拜之意,指敬畏上天,敬畏鬼神

时间:2018/11/9 9:21:23 来源: 腾讯网 浏览量: 1393

如今,95%的中国人都会认字,但识字率却只有5%。如果一个人只会认字而不会识字,那么他跟文盲其实没多大区别。汉字总数过万,要识就识那些受益一生的字,比如“人”和“民”,你真的知道如何做人、做一个公民吗?不妨跟着胡赳赳重新认识“人民”。

本义:跪拜的人,躬身劳作的人

“人”在甲骨文的写法中,有点像一个人半跪着的状态,表示敬畏上天,敬畏鬼神,敬畏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同时“人”的字形还有点像一个人在劳动的状态,比如躬着腰插秧、采摘的样子。所以“人”字的含义在古代既可以表示地位极低, 也可以表示地位极高。

“地位极低”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人要躬身劳动,同时要通过跪拜来表示对天地鬼神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物的敬畏。

“地位极高”又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的理解中,“人”是万物灵长,人可以和天地并称“三才”。《三字经》中说:“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天地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世界里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部分,且由“人”来协调着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天地人”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自然观,即人如何去主导自然,主导的同时也教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后来这个思想逐渐发展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实际上,“人”这个字的写法是到隶书以后才规范下来的。在篆书和之前的金文、甲骨文中,这个字的字形其实是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不太一样。现在人们对“人”字的理解往往是一撇一捺,是一个互相支撑的结构,代表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借力、互相支撑的关系。

“人”是和万事万物共生共荣的

因此,我们了解“人”,先要知道人在大自然当中的位置,明白人和万事万物是共生共荣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比如人不应该破坏环境,应该尽量保持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尽量不要因为自己的贪婪和欲望而去破坏和透支大自然所蕴藏的丰富资源。

古人有很多智慧,比如古人知道哪里有煤矿,但并不会去挖,有的时候因为地震等原因,有一些煤裸露出地表了,他们才会捡煤来烧,但不会主动去挖。因为古人有一种很朴素的神秘主义观念,认为如果挖了矿藏,透支了自然的蕴藏,就会受到惩罚。而现在我们正是处在一个透支的时代,为了满足社会工业、商业的发展,还有我们的欲望,而一再透支自然资源。

“人”既要有顶天立地的气概,还要有保持敬畏之心的智慧

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大大超越我们旧有的认识,但是我们要看到“人”当中哪些是变的部分,哪些是不变的部分。从文字学上来理解,“人”是否还应该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从现在“人”字的结构来看, “人”已经直立起来了,走向平等了。而在隶书以前,“人”还是一个卑躬屈膝地劳作,或者是跪拜状态的人。所以我们要警醒的是,既不应该丢掉古人“天地人”三才这种顶天立地的气概,同时还要具有保持敬畏之心的智慧。古人有“无我精神”、“忘我精神”以及“牺牲小我的精神”,这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二人为仁”

讲到“人”,就不得不联系到“仁”。在甲骨文中,“仁”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二”。“仁”有两种说法。一是“二人为仁”,即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就是“仁”的精神。另一种说法是“二”意味着平等,这是中国最原始的人和人之间的民主观念,所以“二”是等号,权利要对等。

总之,在造“仁”字的时候,已经确定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就是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人”字告诉我们,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人格的完整和道德的完善,这是一个人毕生要追求的东西。

本义:把人的眼睛刺瞎,使他变为奴隶

公民的“民”在古代是一种不太好的称呼,有下贱、低贱的意味,即贱民。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民”呢?那些战俘、奴隶等被打败,变成可以被支配、没有自身权利、像物品一样被贵族所拥有的人,就是“民”。

在甲骨文的写法中,“民”上面是“目”,表示眼睛;下面是个十字一样的弋,所以“民”的字形有点像用手拿着利器去刺眼睛的样子。

专家考证,这意味着“民”最初的含义就是把战俘的眼睛刺瞎, 惩罚、标记、阻止他逃跑,把他变成奴隶,从而让他丧失人身自由权利。

在古代,“民”是低人一等的人

中国古代有很多残害人身体的刑罚,比较轻的是“刺配”—在犯人脸上刺字;还有把犯人的鼻子割掉、把眼睛挖掉等刑罚,总之其目的是要把这个人变得低人一等。可见“民”在古代是非常低贱的, 是一个下等人的称呼。

古代的统治者为了争夺地盘,抢夺资源,往往通过战争的手段来打败敌人,从而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战俘)。

驱使战俘去耕种、开垦,他们就变成了最早意义上的农民。所谓农民,就是耕种的奴隶。还有一些有特殊才能的战俘会变成最早意义上的工匠。比如有的人会织布,有的人会打铁,有的人会制造玉器, 有的人会制造青铜器,有的人会烧陶,有的人会建筑……,把这些人集合起来,就成了中国最早的“百工”。

在不停的战乱过程中,更多的人变成了俘虏和奴隶,小集团慢慢形成大一点的集团,进而形成更大的城邦社会。人们有了稳定的居住地以后,里面的统治者是少数人,广大的“民”即被统治者是多数人。

《赳赳说千字文》

“平民”、“房奴”

后来“民”的称呼演变为“平民”。“平民”就是没有多少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要靠自己的身体劳动养家糊口的人。他们要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且人身不自由。“平民”必须每天上班工作,因为他们如果不工作不干活,就可能没有收入,也就没有了生活下去的资源。

现在,城市里的很多白领被称为“月光族”,因为他们每个月挣的钱刚刚够花,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社会资源。要不停地用自己的身体劳动再去赚取更多的钱。另外,还有些人被称为“房奴”,因为他们被房屋捆绑了,不敢失业,那么实际上他们的地位也相当于古代的“民”。

当“民”变成“公民”

后来“民”字的写法发生了变化,金文中把甲骨文“目”中间的瞳仁去掉了,变成了一个空空的形状,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古代的“民”,即由战俘变成的奴隶是无瞳的瞎子。所以“民”在古代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压迫和剥削。

再后来,从“民”这个概念发展出“人民”的概念,这是一个抽象概念。现在我们常说“为人民服务”或者“人民当家作主”,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民”的人数最多,团结起来力量也会变得最强大,就不再是可以随意被控制和剥削的下等人。西方有“公民”的概念,即人和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且具有相同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最后“民”字的本义消失了,不再指代奴隶和战俘,而指代广大的老百姓的时候,其本义就用流氓的“氓”字来表示了。“氓”是在“民”的左边加上“亡”,表示战俘和奴隶;而“民”的意思变成了公民,变成了社会的一分子。所以从“民”字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