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杜撰一词有甚么来历? 宋朝有一个叫杜默的人,他是一个文人,喜欢写诗,且以豪放见称,不过他写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不伦不类。因此,人们
7、“杜撰”一词有甚么来历? 宋朝有一个叫杜默的人,他是一个文人,喜欢写诗,且以豪放见称,不过他写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不伦不类。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象样的诗文或不合逻辑的,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杜撰”。再后,又被引伸为不真实的、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8、三姑六婆是些甚么人?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贩卖人口的女人),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接生婆)关于“三姑六婆”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明代有为叫陶宗仪的学者,在他的笔记中便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分。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曾写过:“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这就是三姑六婆的原意。
9、三长两短又有何来历?
“三长两短”是和棺木有关的。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凑而成,棺盖及棺底分别俗称天与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后两块分别叫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共是四长两短。但棺盖是人死后才盖上的,所以只称“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后来再加入意外、灾祸等意思。
10、谁是第一个焚书的人?
谈起焚书,必然想到秦始皇。其实,历史上首创焚书的是比秦始皇早一百多年的商鞅。根据韩非在《和氏》所载,商鞅教秦孝公设告坐之过(即是叫邻居们互相监视告密,否则一户犯法,五户坐罪),和焚烧诗书,以利统一教化,秦孝公都照做了。根据《商君书》,商鞅认为以“儒术”为首的诸种文化典籍是“六虱”,国家有六虱,将使人民不能专注于农务,盗贼必至,国力便受到削弱,人民也必跟着贫困,所以必须铲除。基于此,商鞅认为必须使用行政手段对文化破旧立新,于是向秦孝公提出了焚书。
11、皇帝的说话叫作甚么?皇后的说话又叫作甚么?
皇帝的说话、诏书、制令等,泛称“纶音”。《礼记》说,若果把皇帝的说话比喻做细缕,则它的影响力便有如粗绳(原文称为“纶”);若果把皇帝的说话比喻做粗绳,则它的影响力便有如大绳缆。后来便用“纶音”以指皇帝的说话。至于皇后的命令,则称“懿旨”,懿(粤音意)就是美的意思,代称美丽的妇女,“懿旨”就是指皇太后或皇后的命令。
12、我们称始祖为鼻祖,称遥远的子孙做甚么?
遥远的子孙我们称为“耳孙”。孙的儿子叫曾孙,曾孙的儿子叫玄孙,玄孙的儿子叫来孙,来孙的儿子叫晜(粤音君)孙,晜孙的儿子叫仍孙,仍孙的儿子叫云孙,云孙的儿子叫耳孙!因为耳孙离开高曾祖父(即祖父的祖父)很远,只能耳闻而已,故此我们称远孙为耳孙。现代已很少人用耳孙这个词语了,不过在阅读古文时,此乃基本常识也。
(责任编辑:胡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