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文物考古频道首页 文化遗产 文物知识 文物传奇 古玩器皿 古玩交流 藏家空间 鉴宝欣赏 考古发现 古建园林 文物保护

隋皇祖居地应在平鲁

时间:2014/2/28 11:28:00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 曹俊文 浏览量: 1334

这是一次颇具震撼性的业余史学探寻!新的发现竟与众多史学家苦苦找寻的隋皇祖居地世系断考的结论大为相左,完全颠覆了隋皇室祖居地为内蒙古阴山脚下武川县和清水河县的所有正

这是一次颇具震撼性的业余史学探寻!新的发现竟与众多史学家苦苦找寻的隋皇祖居地世系断考的结论大为相左,完全颠覆了隋皇室祖居地为内蒙古阴山脚下武川县和清水河县的所有正统的历史断论诸多疑惑

  

三年前,有幸到朔州平鲁区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乌龙洞一游,有当地人告知,在不远处外长城脚下有座将军会村,是古代著名的神武郡武州太罗城遗址,这里曾经一度是隋朝皇帝的祖居地,与乌龙洞一河(太罗河)之隔的人马山上还有隋皇的五世祖杨元寿的大墓及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父亲杨忠的衣冠冢!惊异慨叹中又觉得在崇古揽胜之风日盛的当今,却会将如此极端重要的史实遗漏冷落一旁?难道无据可考?或为民间野传?带着诸多疑惑,竟萌动出斗胆一探究竟的冲动,于是,探访将军会村,登临人马山,查阅古史料,独自对隋皇祖居地进行了一番探寻。

  

人马山位于平鲁区双碾乡泉盛庄(原名黑家辛庄)村南,主峰海拔1883米,与将军会村隔山10余公里之遥。笔者是个摄影爱好者,在用镜头狂扫人马山奇石灵境之余,一次次走访当地山民,翻阅大量古籍史料,进而挖掘当地的人文史料,收获颇丰,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人马山果然是隋朝的龙兴之地,被史学界难举其证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五世祖隋高祖杨元寿的陵墓和隋太宗杨忠的衣冠冢封土就在高高的人马山上,进而追究出杨家的祖居地就在不远处的将军会村,即古武州树颓县太罗城!

  

在接下来的求证中,结论极具挑战性,杨元寿的祖居之地就在人马山一带的古树颓县太罗城,即朔州市平鲁区双碾乡将军会村!史实伏线

  

据史料记载,隋太宗杨忠(杨坚之父)病死后,遵照其遗嘱,在人马山上距杨元寿大将军 (生前为北魏大将军)墓不远处建衣冠冢。这一发现竟与众多史学家苦苦找寻的隋皇祖居地世系断考的结论大为相左,完全颠覆了隋皇室祖居地为内蒙古阴山脚下武川县和清水河县的所有正统的历史断论!

  

无疑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颇具震撼性的业余史学探寻!这更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本土文化之旅的趟水。

  

官方史料称,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的祖籍地为陕西华阴,其祖居地和祖坟怎么会跑到千里迢迢的朔州市平鲁区来了呢?要想在浩繁的历史深处挖掘出些许支离破碎的来龙去脉,梳理出一桩残存在世的真相,谈何容易?!

  

杨元寿何许人也?据《北史·隋本纪》云:“(杨)元寿,(北)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也。”《北史·隋本纪》将杨元寿列为隋朝皇帝的始祖。又云:“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就是说,杨元寿即为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忠便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

  

北魏初期,杨元寿因辅佐鲜卑人有功,任武川镇(现内蒙古武川县西南)司马,并赐胡姓普六茹氏,也就是说,杨氏家族从杨元寿任北魏武川镇司马开始,历经六代人近二百年的打拼奋斗,像杨忠的父亲杨祯,本是北魏建远将军,因讨伐叛贼鲜于修礼(怀朔镇兵)而战死沙场,而杨忠也是西魏府兵赫赫有名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在北周时封为柱国大将军。

  

而当今的朔州行政区划在历史上曾有数十次的变更和迁置,直到北齐公元555年,才将马邑、鄯阳属地定域为现在的朔州,史称北朔州。隋皇五世祖杨元寿和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父亲杨忠所处时代,正处于北魏到西魏、北周的巨变时期,而杨家基业就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日臻成形。

  

又据《北史·隋本纪》在记载隋太宗杨忠时说:保定三年(公元563年)“皇考(指杨忠)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飨将士,席卷二十余城。齐人守陉岭之隘,皇考(杨忠)纵奇兵大破之。(《北史》卷11第398页)”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重要将领,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后定国为隋。这段记载明确无误地告诉后人,杨忠率大军离开武川出发南下,经过树颓县杨家故居,拜祭了杨家祖宗的陵墓,犒赏了众将士,席卷了二十余城,并继续东移南下,突破了北齐凭借的陉岭(今雁门关)天然险峻关隘,而设置了北部防线,直抵北齐重镇晋阳。这段重要记载提醒我们,杨忠在率部讨伐北齐时,树颓县还有杨家故居和陵墓的存在,也就是说,杨家的故居就在神武郡树颓!祖居之地

  

只要证实树颓在哪里,即可明证隋开国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的家居之地了。

  

根据《魏书·地形志》,朔州领五郡十三县。神武郡领二县,一为尖山一为殊(即树)颓。又查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所著 《读史方舆纪要》:“树颓城,在州南。”这里的州就是北魏时的朔州,即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北魏地理学家阚骃的 《十三州志》指出:武(州)县在善无城(即今朔州市右玉县右卫城)西南百五十里,北魏称之太罗城 (从右玉县右卫城到平鲁区双碾乡将军会村的实际距离正好相符),中陵城(平鲁老城,现平鲁区凤凰镇)位其中。平鲁北部在王莽时称遮害,汉称中陵,即平鲁老城。到北魏时,属朔州(和林格尔县)神武郡树颓县属地。山西旧志古迹篇亦说,平鲁境内有“武州故城(太罗城)”并说有“杨忠故居”。为了证实这一判断,笔者曾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机会,专程到北京图书馆查阅了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先生主编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其东汉并州刺史部所标示的武州位置,并已标出了树颓水,均指向现平鲁区双碾乡的将军会村!

  

北魏郦道元所著 《水经注》这样描述树颓河:“树颓水出沃阳县(即现内蒙古兴和县)东山下,西南流……其水左合中陵川。后魏置树颓县,属神武郡。齐废树颓。”“(黄)河又南,太罗水注之。水源上承树颓河,南流西转,迳武(州)县故城南。其水西南流,一水注之。水导故城西北五十里,又南流注太罗河,太罗河又西南流,注于河(黄河)。”而铁定的事实是,人马山下那条早已干涸了的古河道就叫太罗河!就是这条太罗河,流向内蒙古清水河,而清水河在古代就称为树颓水。

  

左倚虎头山,右挽乌龙洞,中卧人马山。群山巍峨,长城蜿蜒,好一派龙兴旺帝之势!

  

笔者专门走访了原籍为泉盛庄村的陈维华先生,他说,在人马山北侧的一座山峰叫“领杨山”,意即当年杨忠祭先人时,当地乡民带领杨忠找到了先祖杨元寿的陵墓。恰恰在人马山麓顶峰一侧,有一高高堆起的封土掩映在松林中,这就是当地人所称的杨忠衣冠冢。沧海桑田,1500多年过去了,神武郡树颓县和太罗城早已在历史的烽烟中湮没,而干涸的太罗河床还在,古老的长城遗存还在,明朝建造的将军会古堡(武州太罗城)还在,杨忠的衣冠冢还在,记录华夏历史的史籍还在,代代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还在!

  

这一重大发现,不啻令人马山的人文历史价值倍增,更让乌龙洞为龙兴之地的传说有了历史依据。拂去风尘

  

元宵节前,朔州盼来了今冬的第一场大雪,笔者再次带着相机驱车来到人马山下,方知在陈维华先生的主持下,正集资开发人马山地质公园旅游风景区,人马山下建起了山门,一座送子观音庙也依偎在人马山脚下的一隅坡头,巍峨高竣的人马山下平添飘逸出一丝神圣、灵动和人文的意韵。

  

陈维华先生近乎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人马山景美石奇、城幽洞玄,是隋皇祖陵的风水宝地,乌龙洞则为平鲁古八景之一,业已投巨资开发为新的旅游热点。再给你透露点干货吧,乌龙洞的历史更为传奇,隋皇杨坚与佛结缘很深,民间自古就有隋文帝是龙子五爷化身的传说,所以才有了“先有乌龙洞后建五爷庙”之说,佛教圣地五台山香火最盛的五爷庙源头竟缘于此!

 

 即使隋炀帝杨广也没忘记这个祖居之地。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六月戊子,出边塞巡游,暂驻榆林郡(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秋七月,发丁男百余万人修筑长城,西起榆林,东至紫河(右玉县苍头河),一旬而罢,意即二十天内完成这段长城的修筑。八月乙酉,炀帝观风行车。沿苍头河经人马山,北行出塞,发六万兵卒为其修筑道路,前往突厥启民可汗牙帐,幸会之际,即席赋《幸北塞》诗一首: 鹿塞鸿旌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稽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鞴献酩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拂去千年的风尘,古老神奇的朔州实在是一个历史悠久、渊源深远、个性鲜明的地方,它就像深埋在这里地层深处的煤炭一样,同样蕴藏着高品位历史文化价值的“富矿带”和文化堆集层,期待着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探寻,去开采。

(责任编辑:赵娜)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