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红色文化频道首页 红色歌曲 红色丰碑 红色旅游 红色经典 红色圣地 领袖风采 革命人物 见证历史 激扬文字 红色图库 红色影视 红色收藏

红色影视:总是精神最动人

时间:2012/6/1 14:19:0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采集侠 浏览量: 618

随着《建党伟业》的热映,每天前来大光明影院观看《建党伟业》的观众络绎不绝。蒋迪雯摄6月14日,作为建党90周年

  

随着《建党伟业》的热映,每天前来大光明影院观看《建党伟业》的观众络绎不绝。蒋迪雯 摄

6月14日,作为建党90周年重点献礼剧目之一的电视剧《开天辟地》在北京举行首播仪式,该剧主创人员与媒体见面。新华社发



  6月15日,电影《建党伟业》首映,最初两天的票房就超过5000万元。虽然制片方中影方面未公布全国首周票房数据,但初步估计,可能过亿元。同一天,电视剧《开天辟地》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广受好评。连日来,红色影视分外红火。

  网络时代的观众,“见多识广”,对影视作品颇多挑剔。今天的红色影视,凭什么能吸引观众,既赢口碑又赢市场?

  选用更年轻的明星演员,为的是“降低门槛”

  【观众反馈】“刘烨演青年毛泽东,这一点就让我很感兴趣。我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演得如此神似。”刘烨的影迷小李看完《建党伟业》后说,在他看来,让“偶像”来演绎严肃的历史题材,“非常新鲜”。

  【导演分析】在导演黄建新看来,《建党伟业》里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恰同学少年”,“这原本就是一部拍给年轻人看的电影,更是一部表现年轻人的电影。”与《建国大业》相比,虽然同样是明星云集,但《建党伟业》的明星普遍更年轻。

  早在电影拍摄期,摄制组就发现了年轻明星的影响力。“出生于1984年的韩庚,曾是韩国著名偶像组合的成员,他拍戏时,被歌迷围了一圈又一圈。”黄建新说,这种情形让不少摄制人员 “看不懂”,有年长的摄影师一头雾水地问:“这个人是谁啊?”剧组中不少人,根本不认识这位“新生代偶像”。

  按照传统的选角观念,也许应该选择“成熟稳重”的“老明星”扮演伟人的角色。“确实,按照我们导演和主创人员的选角范围,我们熟悉的是年龄更大的一批演员。”黄建新说,“但要让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进入影片所表现的时空,光说意义是苍白的,必须跨进情感的门槛。所以,选择观众熟悉、喜爱的一些青年演员,凭借他们与观众的亲近感,可以让这道门槛变‘矮’。”

  同样,《开天辟地》之所以被誉为“电视剧版的《建党伟业》”,原因之一是该剧采用“全明星阵容”。导演自不待言,请来了圈内颇有名气的胡玫。演员则请来了黄海冰饰演毛泽东,靳东饰演周恩来,张萌饰演杨开慧,赵立新饰演蒋介石,蒋勤勤饰演宋庆龄,陈建斌饰演李大钊,全剧共请来150多位知名演员。

  像《开天辟地》一样,不少红色剧不约而同选择了广受年轻观众欢迎的“明星”演员。如《延安爱情》的主角,扮演者是邓超、殷桃,《新四军女兵》的主演是赵子琪、黄维德,《我的父亲叫板凳》的主演是王宝强、小陶红,《桥隆飙》的主演是邢佳栋,甚至在战争年代剧《回家》中,凭借偶像剧《流星花园》走红两岸三地的台湾艺人周渝民,也在剧中首次穿上军装,走上战场……

  越来越多的导演,已不再执着于启用貌似度甚高的特型演员。“明星演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主旋律影视的一大看点。

  【记者思索】“出去接个电话,就错过好几位明星的戏份。”这是一位网友看完《建党伟业》的感受。也许,《建国大业》的票房佳绩给了导演和主创人员很大的心理暗示——明星多,观众就多。但明星多,就代表电影好看吗?显然不是。放弃传统的特型演员,选用年轻的“偶像”,虽能让主旋律影视进一步贴近公众,但不可否认,过多明星轮番登台露脸的“观赏性”和“话题性”,往往容易盖过电影本身的故事性,掩盖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精神。“接完电话,能够接着看电影,似乎没错过什么情节。”这样的网友评价,也许说明了什么。

  讲好故事,依然是关键

  【观众反馈】“李大钊驾着骡车去接陈独秀,毛泽东为杨开慧写情诗……原以为作为 ‘红色剧’的《开天辟地》,故事情节会非常老套,想不到剧中还有不少惊喜之处。”某高校历史系博士生吴鹏说,“有些地方像谍战片,还有些地方像是青春偶像剧。”

  【导演分析】黄建新对之前的《建国大业》并不满意,“这部影片在叙事上是有缺陷的。”

  黄建新说的“缺陷”,主要是影片在叙事结构上的“硬伤”——“以‘双雄会’的电影叙事方式来看,作为两方阵营领袖的毛泽东、蒋介石,在电影开头见了一面之后,就再也没有对戏。从叙事来看,这是不合格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营造两方阵营不同的氛围、心境,用对比来尽量弥补这种缺陷。”

  这种“缺陷”,主要是因为《建国大业》筹备仓促所致。“《建国大业》的很多方案是临时性的。9月上映,2月必须开机。当时甚至没有剧本,很多演员是听了导演阐述来的。”黄建新说。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建党伟业》经过充分筹备,仅剧本策划,就花了7个月。制作成本则从3000万元提到了8000万元,制作更为精良。“《建国大业》是先有明星再定角色,而《建党伟业》是严格按照故事走向,一个萝卜一个坑,以角色决定演员。为什么观众觉得近些年的主旋律影片变得不一样了,明星参演是一个元素,但关键还在于角色的魅力和电影故事的魅力。”黄建新这样分析,“《建国大业》更像是一份作业,《建党伟业》更接近一个作品。”

  与一两个小时的电影相比,几十集的电视剧要让观众看下去,更需要讲究“可看性”。而“可看性”与“历史正剧”,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对悖论。前者需要更多的虚构,而后者需要更多的勘误。

  为此,《开天辟地》的编剧邵钧林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大事不虚”,他查了许多资料,也借此改正了许多历史“小误会”——“例如,这是第一次在影视作品里,正确展现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不是7月1日,而是7月23日。”

  “小事不拘”并不难,但难的是得符合“大事不虚”的前提。邵钧林以周恩来遭人枪击的一场戏为例——这位悲愤交加的革命者走到黄浦江边,却在那里遇到了毛泽东…… “周恩来遭枪击是有史可考的。按照史料记载,两位伟人的第一次见面,确实发生在那一时期,但具体日期却无法考证。那我们可不可以,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把两个故事通过逻辑串联起来,让它更具画面感和震撼力?”邵钧林说,“每一场戏,我们都这样追问——对照史实的基础上,它究竟能不能找出看点?”

  【记者思索】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感情戏究竟多少合适?这是一些观众提出的问题。为了增强红色影视作品的可看性,免不了要深挖历史小故事,再进行一些“加工”。但若年轻观众不熟悉这段历史,难免被误导。这其中,就需要把好度。今年,为了迎接建党90周年,革命题材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也存在媚俗的“戏说”、生硬的拼凑,专注于演绎“三角恋”甚至“四角恋”,或在党的地下斗争中,掺入过多“武打”因素。如此“可看性”,不要也罢,不看也罢。

  故事的魂是情怀,总是精神最动人

  【观众反馈】“看《开天辟地》,就像是补了一堂历史课。”一向爱看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励先生说。他坦言,以往有些红色影视作品“不真实”、“带有说教意味”,“但最近的《开天辟地》和《建党伟业》,都看得我眼睛发酸。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五四运动’的场景,非常激励人心,让我全身毛孔都张开了,甚至胜过小时候看《地道战》的兴奋感。”

  【导演分析】电影《建党伟业》中,有一场陈独秀和李大钊对学生发表演讲的戏。镜头扫过,有1000多名学生在认真倾听,继而群情激昂……据黄建新介绍,这数量众多的学生,可不是“特效”,而是全部由当地大学生自愿出演。“拍完那场戏,副导演对我说他累坏了,因为那天他足足剃了250个头。为了与当年大学生形象相符合,今天的大学生们,都愿意放弃他们原来的造型。”黄建新笑着说。

  事实上,很多年轻观众在看过《建党伟业》后反映,在“数星星”的同时,他们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热血沸腾。黄建新也表示,拍摄时,影片表现年轻人无私无畏、爱国情怀的那样一种氛围,也经常让片场上摄影机前后的主演主创被感染,甚至流泪。

  让历史从书本走到银幕,对不少参演《建党伟业》的明星演员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过程。一大代表中最年轻的邓恩铭,参加一大会议时只有20岁。饰演邓恩铭的张一山承认,在接演角色前,对这个人物并不了解,“后来利用拍戏空闲时间,大量收集了邓恩铭的背景资料,买了很多与那段历史相关的书籍,他的形象在我心里才慢慢‘站’起来了。”张一山的经历,是参演《建党伟业》不少年轻演员所共同的。

  对年轻观众来说,通过这些年轻演员的演绎,也上了生动的历史一课。他们关心自己喜欢的偶像在电影中有多少戏份,无论出场时间或长或短,而银幕上塑造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让不少观众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想去翻翻历史书,多了解这些人物、这段历史。票房之外,这样的反馈恐怕是主旋律献礼电影更重要的收获。

  【记者思索】“面面俱到,主线却不分明;明星太多,主角难以体现。”这是一些观众看完《建党伟业》的感受。也许是为了真实展现历史全貌,影片难免给人“流水账”的感觉。但若为激发观众了解历史的兴趣,未必需要如此。可以选取其中的关键人物作为主线,加以演绎和渲染。甚至可以打破红色剧中,传统的“高大全”主人公固定模式,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对如今的观众来说,稍不留神,一些红色影视作品便可能频受恶评,其中也许有部分观众对红色影视“严肃说教”的成见,但更关键的,也许在于作品本身的质量和营销。从创下4.15亿元票房“奇迹”的《建国大业》,到正在热映的《建党伟业》,从近年来的《潜伏》、《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主旋律剧,到正在热播的《开天辟地》,红色影视的“脸”正在悄悄变化:演员更有名、故事更生动、人物更鲜明、画面更精致……但颠扑不破的,还是理想与情怀,始终能打动人心。(记者 施晨露 李君娜 孔令君)

(责任编辑:LPP)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