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罗名榜讲述峥嵘岁月
时间:2012/10/23 9:04:00 来源: 安徽网 作者: 皇天后土网 浏览量: 794
1930年,21岁的罗名榜在老家河南新县参加红军,由于当时体格过于瘦弱,他差点被拒之门外,最后才被“扩招”入伍。罗名榜曾两次当“官”,担任副营长和连长的职务,但是因为战争残酷,减员厉害,要重新整编,他又以普通战士的身份投入战斗。“一个班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少的时候只有几个人。”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时任32团特务连连长的罗名榜带队横渡黄河,开始西进。不过,国民党部队又前来围追,“根据地一丢,部队兵没地方住,伤员没地方养病,又没有物资补充,打着打着就没人了。”1937年3月,罗名榜所在的部队在栗园口进行战斗,一枚炸弹在其身边爆炸,再次醒来后,活着的只剩他和几位战友了。
在罗名榜的戎马生涯中,两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的经历让他毕生难忘。即便已经年逾百岁,提及当年的情景,罗名榜仍然心生悲凉:“当时死了好多战友,都不能提,太可怜了。”
1935年,罗名榜跟随部队开始第一次过草地,“第一次走了8天。”在当年11月第二次过草地时,因为天气原因,比第一次艰苦得多,当时部队在草地度过了40多天。“天冷下雪,膝盖以下就没有一块好肉,晚上行军看不见,一脚踩空了掉下去就爬不起来了。所以后来部队有了规定,行军一定要走直线,这样就算前面的人掉下去了,后面的人也会立刻发现。”危险的草地吞噬了不少红军战士,而物资极度匮乏更是雪上加霜。“在草地没有打仗,大部分人都是饿死的,一天只有二两面粉,每天都吃草。”罗名榜说,战士们揪一把草放嘴里,能嚼得动、不苦,就架起柴火煮了吃,剩下的草就带着,第二天路上继续吃。
罗名榜回忆,过雪山时,山南陡峭没有积雪,而翻到山北满是白雪覆盖,“光溜溜的非常难走,没东西抓,人也站不起来,最后都是往下爬往下滚。”走了一天一夜,战士们的膝盖以下都冻肿了,到了没有雪的地方休息,大家捡起柴火生火取暖,但作为副营长的罗名榜可没法歇着。“要照顾大家冻伤后不能乱烤火,不然要生大燎泡。”
百岁高龄,还穿针钓鱼
在延安,罗名榜去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还听毛主席做过报告。此后,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多次荣立战功。
如今,罗名榜在家安享晚年。年逾百岁的他思维清楚,甚至还能自己穿针。再过几天,罗名榜就要迎来自己103岁的生日了。谈及养生之道,罗名榜笑着说自己也没啥特别注意的。“以前当兵时就养成早上4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的习惯,现在早上5点多,我也就会爬起来,自己稍微活动活动。”老人的饮食也很简单,从不挑食。一个月前,罗名榜还在家人的陪同下去钓了一次鱼,虽然不太能看得清浮标,但他还真钓着了几条鱼,很是开心。
采访团结束慰问要离开时,罗名榜坚持自己起身,拄着拐杖到门口跟大家挥手道别。
将军县里将军太多,以至于很多人只记得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而不了解一些同样为革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烈士。
昨天下午,采访团来到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四角曹门村民组,在一片低矮的农房后,找到一处不起眼的旧民居。这是一位大英雄的故居,这位大英雄就是被称为红二十五军“军魂”的吴焕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国大将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任政委,红二十五军的战斗力让对手胆战心惊。可惜的是,在一次战斗中,年仅28岁的吴焕先在甘肃牺牲。
现在,与许世友、李德生这样的名将同乡相比,吴焕先的故居显得有些寒酸,仅有一间房,墙上挂着图片,四周摆着些纪念物品。在保护力度上,也仅仅列为“县级”。记者看着吴焕先生前的事迹,不由被其英雄经历所打动。
在吴焕先故居不远的地方,有一块被称为“红田”的地方。1927年,黄麻起义受挫后,敌人在一块稻田里屠杀了300多人,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块稻田。昨天下午,杭州市一个团队来到此地参观,深受感动,并决定为此地建造雕像,让后人更多地了解这些烈士的事迹。他们还说,回去后要大力宣传,努力不让英雄的名字被遗忘。
(责任编辑:王冠骅)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