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红色文化频道首页 红色歌曲 红色丰碑 红色旅游 红色经典 红色圣地 领袖风采 革命人物 见证历史 激扬文字 红色图库 红色影视 红色收藏

红色圣地的感召

时间:2012/6/1 14:44:0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采集侠 浏览量: 961

新华社XHTV南昌、西安、石家庄专电(记者:黄和逊、刘彬(实习)、都红刚、姚舜(实习)、范世辉、曲澜娟)“七一”前重访红色革命圣地(同期:就是这一代的孩子们吧,对

    新华社XHTV南昌、西安、石家庄专电(记者:黄和逊、刘彬(实习)、都红刚、姚舜(实习)、范世辉、曲澜娟)“七一”前重访红色革命圣地(同期:就是这一代的孩子们吧,对于这种红色的精神没有忘记);红色精神引领时代,感召后人(同期:我们80后的年轻人,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感受到这种革命先辈的那种精神)。

    新华社记者曲澜娟: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的88岁华诞。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刻,也是一个让人铭记的日子。历史反复证明,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彰显党的伟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丰富的精神遗产,始终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最宝贵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江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

    江西瑞金,一个充满了红色传奇的地方。78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红色之都。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红色政权的中心,也是如今中央各大部委、以及一些国家机关单位的雏形。

    江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讲解员 邓张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是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它是在1932年4月份宣告成立的,周月琳任主任。它的主要任务呢就是解放妇女,组织妇女参加革命战争与战争管理,改善与提高妇女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就是现在中国妇联的前身。当时的中央政府,设立了外交、军事、劳动、财政、土地、教育、内务、司法、工商检察等9个人民委员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时称“九部一局”。办公地点集中在瑞金叶坪谢家祠堂,一套桌椅、一盏灯、一张床,往往就是一个部局的全部家当。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 邹亮辉:现在中央各部委,可以说它的根都在瑞金。你比如说内务部,当时是内务部,但是管的内容的话,有些是办公厅这一块工作,包括民政、优抚,还有交通等等这一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瑞金市向中央和国家各个机关单位发出倡议,请他们到瑞金来寻根问祖,修复旧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个倡议马上得到社会的响应,新华社是第一个前来瑞金续写“红色家谱”的国家机关单位。

    江西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讲解员 邓张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红色中华通讯社,它是在一苏大会召开期间成立的。下设了两个部门,一个是红色中华新闻台,用无线电对外播发新闻,另一个是《红色中华报》编委会,编辑《红色中华报》报纸。1995年新华社来到瑞金寻根问祖,对旧址进行了修复,现在是新华通讯社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继新华社之后,公安部、民政部、教育部、商务部等各大部委和单位也纷纷到瑞金寻根。一间间简陋的办公室,为共和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置身其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所走过的道路。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 邹亮辉:一直到现在为止的话,已经有国家41个部委办局到瑞金来修复革命旧居旧址,已经修复了大约五十个革命旧居旧址,同时建立了他们本身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果说瑞金是红色政权的起点,是共和国的摇篮,那么延安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座丰碑。回顾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历程,经历了艰难而卓绝的长征,也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但延安的革命火种始终没有熄灭。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精神的深刻诠释。今天来到延安,同样能够见证这一顽强精神。延安是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常年的水土流失,导致这里生态环镜持续恶化,土地变得千疮百孔。

    延安市宝塔区林业局绿化办干部 马飞: 就拿这株树来说,它是三年以后成活,它成材最少要十到二十年。

    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棵小树要10多年才能长到一人高。为了节省每一滴水,当地人给每棵幼苗都挖出一个夯实的小坑,一面山坡远看去就像一面开凿了无数佛龛的巨墙,这样的绿化奇观举世罕见。

    陕西吴起县马湾村原党支部书记 马有明:因为咱这陕北这气候比较干燥,每年春季相当干旱,造的林一次性栽不活,有时候天一旱都死了。秋季下来再补,秋季补不活,春季再补,就这么反复好多年,六七年以后有时才补齐(树苗)达到标准。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延安精神”, 鼓舞着老区人民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亘古未有的绿色革命。在红军长征的会师地    陕西吴起县,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62.9%,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陕西吴起县县委书记 冯振东: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延安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就要继续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破解我们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从红色首都到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1948年5月,中共中央移师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普通山村,解放全中国的号角从这里吹响。西柏坡,也因此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实况:范美平和记者交谈沟通)

    范美平是西柏坡纪念馆的第一代讲解员。在她办公室的橱柜里,摆放着很多册珍藏的《观众留言簿》。

    西柏坡纪念馆影视厅主任 范美平:它这个里头,不光是老同志、老党员的,还有许多是中学生的、大学生的,社会各个阶层的都有,全国各地的。其中有一个是一位小学生的,你看他这儿是这么写的:我们要发扬革命先烈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这说明,就是这一代的孩子们吧,对于这种红色的精神没有忘记。

    范美平告诉记者,她在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了30年,也亲身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从单位集体组织参观,到群众自发来参观,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西柏坡所传递的红色精神并没有被时代遗忘。

    西柏坡纪念馆影视厅主任 范美平:就感觉这种自发的,自己开车来的,带着老人来的,或者是带着孩子来的,这样的人多了。 

    红色精神感召和鼓舞着后人,也成为人们前进的动力。在远离战争年代的今天,西柏坡的村民依然为自己生在革命老区、长在红色圣地而自豪。

    河北西柏坡村村民 闫清海:在西柏坡这个地方,不管你做生意也好,干什么事也好,心里得牢记“咱们是西柏坡人”,因为毛主席在西柏坡住过。

    村民韩花珍(唱歌曲《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 正月里来是新春,总书记来到、来到咱们村。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永葆艰苦奋斗的好呀嘛好作风,哎嗨哎嗨哟,永葆艰苦奋斗的好作风。

    74岁的韩花珍是西柏坡中央旧址旁一个三层家庭旅馆的主人。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考察之后,韩花珍和村里的两个姐妹编写了这首歌曲,并唱给来这里参观的人。这个月,她的小旅馆已接待了来自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等地的参观者数百人。

    北京游客 刘清华: 我们80后的年轻人,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感受到这种革命先辈的那种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是没有时间限制,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它的。

    新华社记者曲澜娟:瑞金、延安、西柏坡,党在不同时期都产生了标志性的精神,好比一面面越磨越亮的宝镜,屡经考验,历久弥新。88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些精神财富还将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并成为我们前进中无穷的动力。感谢收看本期《新华纵横》,再见!

(责任编辑:LPP)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