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中华地理频道首页 探索旅游 走遍中国 自然遗产 中华地图 游记留影 地理图库

山西平遥镇国寺的建筑特色

时间:2014/3/5 11:15:00 来源: 未知 作者: 李贺新 浏览量: 527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 明朝 嘉靖 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山门 天王殿 和左右 钟鼓 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 后院 东为 观音殿 ,西为地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

      这座寺院最早创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寺内碑文可知,元明利用隙地,前筑山门
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观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为了有利于僧人修行,所以把寺庙修建到了山上或一些偏僻的地方。一般的佛教寺院建筑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设有山门,而一般山门都有三个门,中间一个大门,常盖成殿堂形式,两旁各配有一个小门,因此又称之为“三门”,是为了象征三解脱门之意,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佛教中认为入三解脱门,即可得到解脱,寺院的山门是佛界和俗界的交界处,三门并立,显示出佛门的神圣,这里两边小门上所题的词也显示出了这一点,分别为“崇虚”“垂幽”,佛教中指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虚无即是有而若无,实而若虚之意,“幽”则幽静、幽闭,一方面意为幽幽的环境,但更为幽静的学佛的诚心。

      前院居中者为万佛殿。这座殿宇造型独特,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
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此殿,始建于五代,殿貌奇古,结构奇特,从建筑的艺术上别具一格,是国内现存五代时唯一的木构建筑。 万佛殿内,中央为佛坛,长与宽均为6.09米,正中设立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旁边站立迦叶、阿南二弟子。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这些塑像,面目丰满、腴润,身躯高大、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时塑像的风韵。 镇国寺内的古建筑,以万佛殿为最,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这处殿堂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1000多年来岿然如故。 镇国寺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中为三佛殿,除观音殿外,各殿内塑像俱存,三佛殿内,还存有明代壁画。 镇国寺内杂树交荫,绿叶蓬松,院内龙爪槐形似撑伞,枝干曲屈,交织如网,颇具古风,趣味盎然。




(责任编辑:李贺新)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