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临贺古城
时间:2014/4/15 11:56:00 来源: 古镇网 浏览量: 601
明清以来,城墙先后6次得到修缮。从修缮所用包砖的质地、颜色、纹路及其勾缝浆,可以看出不同时代制砖业和砖砌工艺的发展过程,东西南北各有城门,每个城门都赋有特定的含义,如东南的“进贤门”,充分体现自古以来人们崇贤尚德的风尚。
古城内至今尚存大量富于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或遗址,其中汉代以来的古石板街就有九条,总长1600多米,宋元以来的古井6处,明清石刻18块,寺庙、宗祠共30余座,完整地展示着古代城市集行政、教育、文化、宗教、交通、贸易、防御于一体的多种功能。
故城包括四个城址。人鸭村城址建于西汉早期,长方形,版筑土城垣,南垣中部有缺口为城门,东、西垣外有宽10米、深2米的护城壕。洲尾坡址是西汉晚期县坡新址,现四周残存版筑土城垣,纵横约1000米。河西城址是东汉时由洲尾迁此的新县城址,略呈长方形,版筑夯土墙,残高3—6米,宽23—25米,东、南、西垣分别长840、879、569米,北垣西段已毁,东段残存280米,城外有东汉护城河,五代时将西、北城墙内缩90余米,重新夯筑土城墙630米,南宋时包砌青。在宋代临贺城又称主城,利用东汉、五代城垣,用青砖包砌,城上筑城垛,四面辟门并建敌楼,周围开护城河,元、明、清沿用宋临贺城。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1908年)和民国初均有修葺。清中叶以后形成河东故城,内有石板街、民居街巷及粤东会馆、文庙、魁星楼、八圣庙、观音楼等。城址历史脉络清晰,文物遗存丰富,城郭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与科学价值。
2001年06月25日,临贺故城作为汉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责任编辑:胡翠莲)
学会这些词,一开口就是文化人
寻找历史真相的学科,金石与金石学
包裹在端午节里的千古文化
《红楼梦》:林黛玉睡觉为何裹紧被子?史湘云睡觉为何那么豪放?
《红楼梦》里谁最快乐?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