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首页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搜索
X
经商科教频道首页 经济 科技 教育 商业 研究争鸣 趣闻轶事 知识问答

三国经济

时间:2013/11/14 10:23:00 来源: 中华五千年网 浏览量: 541

屯田制度之民屯 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推行民屯成功后,第二年便下令把民屯制度推广到其他地区。据记载,当时在洛阳、颍川、河内、南阳、弘农、上党等许多地方,都设有民屯组织

   屯田制度之民屯

  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推行民屯成功后,第二年便下令把民屯制度推广到其他地区。据记载,当时在洛阳、颍川、河内、南阳、弘农、上党等许多地方,都设有民屯组织。

  民屯上的生产者,是曹魏政权通过召募和强制迁移来的流民。在曹魏中央管理民屯的最高机构是大司农,郡一级设置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县一级则有屯田都尉,直接指挥民屯生产的是屯司马,每屯生产者大约为50人。由于屯田农民不属州郡,而属典农管辖,所以他们被称为“典农部民”,或称“屯田客”。   曹魏政府规定,屯田客凡用官牛者将收获物的六成缴国家,不用官牛的缴五成。沉重的负担使屯田客生活极其困苦,所以,逃亡现象相当多。 

  诸葛亮治蜀

  蜀汉建立后,杰出政治家诸葛亮推行了“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的政策,缓和了内部的矛盾,使蜀汉的政治比较清明。益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东汉末年遭战乱破坏也较轻。

  蜀汉建国后,由于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这里的农业生产继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诸葛亮还采取了一些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如对都江堰进行护理,保障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当时蜀汉的农业产量很高,绵竹、广汉一带的水田,能亩产三十斛以上。手工业方面,以盐、铁、织锦业最为发达。益州的许多地方都产井盐,人们发明了用天然气煮盐的技术,因此产量很高。当时,蜀锦驰名全国,远销吴,魏,是军费的主要来源。 

  江南的开发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成了军阀混战的主战场,江南地区则相对比较安定。因此,北方人民大量渡江南迁,给江南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为江南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时在吴国境内散居着许多山越人,在东吴政权“强者为兵,羸者补户”的政策下,绝大多数山越人被迫离开山区,迁到平原与汉人杂居。他们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为江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胡翠莲)
用户评论

联系电话:0351-7170066

宗教信仰频道联系